<h3> 七绝·龙华寺<br> 佛殿重重钟鼓楼,<br> 梵音缭绕越千秋。<br> 巍然宝塔相陪伴,<br> 古刹江南称一流。<br> 龙华寺是中国多个寺庙的统称,分布于上海、福建、广东、吉林等地,历史悠久,各具特色。其中上海龙华寺最为著名。<br> 龙华寺,位于上海市市中心区域的徐汇区龙华风景区。<br> 龙华寺,这是上海地区规模最为庞大的佛教寺庙。龙华寺占地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219平方米,其主要建筑沿194米长的中轴线展开,依次排列着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方丈室和藏经楼等六进殿堂。<br> 龙华寺,这是上海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佛教寺庙。据文献记载,龙华寺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距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br> 千年龙华,钟声袅袅,梵影婆娑,香火旺旺。它见证着岁月的流转,呈现了文化的沉淀。<br> </h3> <h3> 龙华寺山门。山门正中间有用隶书写的“龙华”匾额,两边有“江南古刹”、“人间兜率”的匾额。</h3> <h3> 龙华寺是江南最古老的寺院之一,所以叫“江南古刹”;而当年佛祖指定弥勒为佛的接班人,去兜率天修行,龙华寺是弥勒的道场人间修行的地方,故称“人间兜率”。</h3> <h3> 龙华寺山门前广场上矗立着龙华塔。该塔始建于三国吴赤乌十年(公元247年),系全国文物保护单位。</h3> <h3> 龙华寺中轴线上第一进为弥勒殿。弥勒殿檐悬挂的是佛教领袖、杰出书法家赵朴初所书“龙华寺”匾额。殿前正中供奉布袋和尚化身像一尊。布袋和尚袒胸露腹、笑口常开,手持乾坤袋与念珠,象征慈悲与欢喜。</h3> <h3> 弥勒殿布袋和尚化身像背后供奉阿弥陀佛像。阿弥陀佛左手托莲台、右手作接引印,寓意指引众生往生极乐。</h3> <h3> 中轴线上第二进为天王殿。殿中央供奉一尊天冠弥勒像,头戴五佛冠佩璎珞,是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内院修行的本相,以区别于布袋和尚化身像;其背后佛龛中为韦陀,面朝大雄宝殿,执金刚忤作护法姿态,守护寺院佛法。天王殿东西两侧为四大天王,手持法器代表“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护法理念。</h3> <h3> 天王殿背后檐下悬挂“继证大雄”匾额,以此表明弥勒作为佛祖继承者的地位。</h3> <h3> 中轴线上第三进是大雄宝殿,殿内供奉三尊佛:正中供奉毗卢遮那佛像(又名大日如来、释迦牟尼佛),是佛教创始人,精通一切佛法,对佛教及全球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左右为文殊、普贤菩萨,分别象征智慧与真理。</h3> <h3> 大雄宝殿殿后有海岛观音群雕像。</h3> <h3> 中轴线上第四进 为三圣殿,殿内供奉西方三圣,源自佛教净土宗信仰,代表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居中的是阿弥陀佛,象征接引众生往生西方净土;居左的是观世音菩萨,代表慈悲与救度;居右的是大势至菩萨,象征智慧与光明。</h3> <h3> 中轴线上第五进为方丈室(在封闭庭院内),第六进为藏经楼,均不对外开放。上图为藏经楼一角。</h3> <h3> 中轴线东西两侧有钟楼、鼓楼、观音殿,罗汉堂等建筑。 </h3> <h3> 龙华寺钟楼。内悬青龙铜钟,钟声悠扬;钟楼供奉“大愿地藏王”。</h3> <h3> 龙华寺鼓楼。內置一直径为1.7米的大鼓,鼓楼供奉“护寺伽蓝”伽蓝神关羽。</h3> <h3> 龙华寺各殿外墙上有许多与佛教有关的石雕,这些石雕非常精美,某种意义上称得上是艺术品。</h3> <h3> 龙华寺历来香客众多,香火旺盛。</h3> <h3> 近年,龙华寺改“付费请香”为“免费请香”,估计寺院因此每年让利于民数百万元。此举赢得大众的良好口碑。</h3> <h3> 龙华寺山门背面有“同圆种智”匾额。“同圆种智”,指人类、动物等有情众生与山河大地、草木沙石等无情器界,共同圆满一切种智(即佛的智慧)。这是世界万事万物和谐共处的良好愿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