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肌营养不良】的病根在【脾/肾/肝】?一次说清楚

肌营养不良

固本培元生肌疗法15811042779 微信zytst567<br><br>当身体逐渐无力,肌肉日渐消瘦,现代医学所诊断的“肌营养不良”,在中医的智慧中,其病根深植于脾、肾、肝这三个核心脏腑。它们如同支撑我们身体活动力的三根支柱,任何一根不稳,都会导致“痿证”(即肌肉萎缩、无力)的发生。<br><br>脾为根本:气血生化之源<br><br>中医认为“脾主肌肉、四肢”。全身肌肉的丰盈与力量,依赖于脾所化生的气血濡养。这好比土地(脾)的肥沃程度,直接决定了其上草木(肌肉)的茂盛与否。<br><br>脾虚失养:若脾气虚弱,运化功能减退,无法生成充足的气血输送至四肢百骸,肌肉便会失去滋养。<br><br>患者常表现为四肢乏力、肌肉松弛甚至萎缩、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这是疾病的起始阶段,营养的源头出了問題。<br><br>肾为基石:精髓化生之本<br><br>“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肾中贮藏的精气,是人体生长、发育和力量的原始动力。肾精能够化生骨髓,而髓能养骨充脑,也与肌肉的坚实度密切相关。<br><br>肾精亏虚:若肾精不足,则骨髓失充,元气亏虚,无法温煦和激发肌肉的力量。<br><br>患者多见下肢无力尤甚(腰为肾之府)、行走困难、发育迟缓、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这是病及根本,能量的源泉趋于枯竭。<br><br>肝为枢纽:筋脉统摄之官<br><br>“肝主筋”,筋负责联结关节、主司运动,需要肝血的濡养才能柔韧有力。肝的疏泄功能也影响着全身气机的通畅,与情绪密切相关。<br><br>肝血不足:若肝血亏虚,则筋失所养,会导致肌腱挛缩、关节僵硬、动作不协调。同时,肝气郁结也会加重气血运行不畅,使痿弱更难恢复。<br><br>【案例实证】<br><br>曾遇一位少年,进行性四肢无力,走路呈“鸭步”,上下楼梯困难。观其肌肉瘦削,面色苍白,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伴有食欲差、腰酸。此证乃典型的脾肾两虚,兼及于肝。<br><br>辨证:脾虚则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肾虚则腰酸、下肢无力显著;肝血不足则筋脉拘挛,影响运动协调。舌象更是脾肾阳虚的明证。<br><br>方药思路(健脾益肾,养肝柔筋)<br><br>治疗当三脏同调,重在培补。<br><br>健脾胃:重用人参、白术、茯苓、黄芪等,大补元气,强健脾胃功能,从后天层面解决气血生化无源的问题,为肌肉输送养分。<br><br>填肾精:选用熟地黄、菟丝子、牛膝等,填补亏损的肾精,强健骨骼,从先天层面巩固根本,激发身体自愈潜力。<br><br>养肝血:辅以当归、白芍等,滋养肝血,柔润筋脉,改善关节的屈伸不利。<br><br>通过此方,患者调理后胃口渐开,自觉腰部有力,步履较前稳健。<br><br>肌营养不良,绝非一脏之责。脾虚是“无源之水”,肾虚是“无根之木”,肝血亏则是“渠道淤塞”。三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br><br>中医调理的优势在于,不孤立看待病症,而是从整体出发,通过健脾以开源、补肾以固本、养肝以通络,三管齐下,为身体的恢复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