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节假日休息和朋友们喝茶聊天,谈论话题多样化,从家庭到国家大事,再到国际、中东、乌克兰战争。一声叹息……人类为什么要互相伤害呢?特别是最亲近的人“罔顾人伦、悖逆天理”伤害更深。 我所看过的书,查阅了好多历史资料,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看竖看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曾经几年前在《觉醒年代》电视剧里再次听到这段话,每当有所思考,我总能想起来剧中的场景,从课本到影视,“吃人”二字在人生的漫漫阅历中似乎愈发有些感同身受,渐渐明白,原来“吃人”的社会几千年来从未消失,也不会消失消亡,总会伴着人性利益“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 素日里我们感触不多,无外乎是被身边人“保护”着,亦或者身处层级太低还未达到被吃的地步,更多的是“吃人”隐藏起来,我们没有感觉,即使有所察觉,往往也是力有不逮,无能无力,任人宰割,最终不了了之,似乎从未发生,无人在意。经历越多,看得越多,越觉得这并非故作高深、杞人忧天、危言耸听,这人世间总是让人随着年纪的增长、磨炼的增多越来越认识到:民生之多艰,远非我辈所能想象。</p> <p class="ql-block"> 人之所以会相互伤害,本质上是多重矛盾交织的结果,既包含生物本能与社会规则的冲突,也涉及心理需求与现实条件的错位。这种看似违背“共存”本能的负面行为,实则是人类在复杂生存环境中形成的特殊应对机制,其根源可追溯至生存资源竞争,本能驱动下的零和博弈。</p> <p class="ql-block"> 人类作为生物体,对食物、领地、配偶等生存资源的争夺是本能行为。当资源有限时,竞争会演变为直接或间接的伤害。例如职场中的恶性竞争、学术领域的剽窃丑闻,本质上是将他人视为实现自身目标的障碍。这种伤害行为虽被现代文明约束,但在极端情况下(如战争、饥荒)仍会以原始形式爆发,印证了生物竞争本能的顽固性。</p> <p class="ql-block"> 情感宣泄需求:失控的情绪投射。当个体遭遇挫败、屈辱或长期压抑时,容易将负面情绪转化为攻击行为。心理学中的“踢猫效应”揭示了情绪传递的链条:被上级批评的员工可能迁怒于家人,而家庭中的弱者又会将情绪转嫁给更弱势的对象。这种伤害往往具有无意识性,施害者可能并未意识到自身行为的破坏性,仅是通过伤害他人来缓解内心痛苦。</p> <p class="ql-block"> 认知偏差与误解:信息断层引发的冲突。人类认知存在天然局限性,对同一事件的解读可能因立场、经历或信息获取差异而截然相反。例如网络暴力中,网民往往根据碎片化信息对他人进行道德审判,这种“以偏概全”的认知偏差会导致群体性伤害。社交媒体时代,算法推荐形成的“信息茧房”进一步加剧了认知隔阂,使不同群体间的误解难以消解。</p> <p class="ql-block"> 权力结构失衡,制度性伤害的蔓延。当社会资源分配、话语权或决策权长期被特定群体垄断时,会形成系统性压迫。例如职场中的性别歧视、种族隔离政策,或是经济领域中的资本垄断,这些结构性的不平等会迫使弱势群体承受隐性或显性的伤害。这种伤害往往通过制度化规则实施,具有隐蔽性和持续性。</p> <p class="ql-block"> 价值观冲突:道德标准的多元碰撞。不同文化背景、信仰体系或生活方式间的差异,可能引发价值观的激烈对抗。例如宗教极端主义对异教徒的迫害、文化保守派对现代生活方式的排斥,本质上是将自身价值观强加于他人的表现。这种伤害行为虽可能引发短暂的快感或认同感,但长期来看会破坏社会共识,加剧群体对立。</p> <p class="ql-block"> 自我保护机制的扭曲:以攻击为防御。部分伤害行为源于个体对潜在威胁的过度反应。例如,长期遭受欺凌的人可能通过先发制人的攻击来保护自己,或是将自身弱点投射为对他人的批判。这种“防御性攻击”虽出于自保目的,但往往因方式不当而造成更大伤害。</p> <p class="ql-block"> 人类为什么要互相伤害,我想大概逃不过这八个字“有喜有厌、有恩有怨”。我们总能看到一些利用手里那“小小的权利”或平台赋予的身份地位狐假虎威,在自己的势力影响范围内尽可能的去为难别人,是为人性中最大最深的恶。所以啊,我们这些普通人能立足,能护己护人已是不易和伟大。回望历史溯古观今,总是不少上位者和利益既得者尸位素餐、缺少魄力、丧失信仰,乃至泯灭人心罔顾人伦,一桩桩一件件如恒河沙数罄竹难书,说什么利益平衡、难以抉择、大局影响,一味不顾人民生计、百姓意愿,无非是权衡利弊、各取所需罢了。</p> <p class="ql-block"> 难道普通人就总是只能在利益规则的桎梏中艰难生存,凭什么有人总是想要吹灭别人的灯、掐断别人的路,人生几十载,争斗心机,循环往复不死不休。难道人之一生一定要到暮年待亡之时回到人生原点才能感悟初始纯真的风景和心情,才能展示温润善良,这多么的让人感到难过痛苦和窒息,多么的让人感到悲哀无奈和怆然。我们改变不了别人,只能改变自己;我们要求不了别人,只能要求自己。破除枷锁,唯心唯行,前路渺渺,也似流水汤汤,不问不畏不止,自有方向。 </p> <p class="ql-block"> 世道不平,恶人挡路,是眼里揉不得沙子,是目光里见不得不公,历史的车轮终会碾碎它们,道路曲曲折折,但要相信要看到成绩,心怀光明坚定信念,所谓大道不孤,众行致远;于个人,我却要言大道必孤,独行方至,是隐忍、坚毅、凶狠,不折不挠,善护己、长本领、避人事、减杂念、修正缘、待来日、惜眼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