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序</p><p class="ql-block"> 苏州的秋,原该是美的。</p><p class="ql-block"> 可寒露已过,暑气却没半分退意,反倒仍带着夏天的燥热。</p><p class="ql-block"> 原定下的出行计划,也只好就此搁下。</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天是10月10日,日历上印着双十节,于我而言,却是个更私人的日子——我的生日。直到晨光漫进窗棂,我才后知后觉想起这件事,没有雀跃的期待,也没有对仪式的执念,这些年对生日的热忱早像被时光磨软的棉线,淡得几乎看不见,有时忙起来,甚至会彻底忘了这个属于自己的日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身在异乡的日子,生日最动人的不是蛋糕上的烛火,而是跨越山海而来的惦念。老同事的祝福像准时赴约的候鸟,无论我换了几个城市、搬了几次家,她总能精准找到我,用一句简单的“生日快乐”勾连起旧时光——我至今记得怀孕六七个月时,满腹委屈地攥着衣角走到她家,是她张开双臂紧紧抱住我,掌心的温度像暖炉,熨平了我所有的不安。远在美国的闺蜜更不必说,隔着十几个小时的时差,她总能准时发来红包,附言里那句“心疼你离乡背井”,总让我在屏幕前红了眼眶——在她面前,我从不是要独当一面的大人,只是个能卸下铠甲的弱女子。还有曾经公司里那个刚毕业的小女孩,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离开十年有余,却从没落下过我的生日;相隔一天生日的小闺蜜、体贴的弟媳……这些祝福没有华丽的包装,却滤掉了利益、虚伪与欺骗,是藏在岁月里最珍贵的财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年的生日,最意外的惊喜来自侄儿。自2019年家庭变故后,我们便断了联系,那时他还是个会拽着我衣角要糖吃的小学生,如今电话那头的声音已经褪去稚气,带着少年人的清亮:“姑姑,我记得你的生日,我们相差10天呢!”他说自己已经长到一米七多,我握着手机忽然语塞,脑海里还留着他踮脚够书架的模样,转眼已是能护着人的帅小伙。那一刻突然懂了,幸福从不是盛大的派对,而是有人把你的生日刻在心上,哪怕久未联系,也从未忘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恍惚间想起父亲还在的时候,儿女的生日比他自己的还重要。提前一两周,他就会围着我们念叨:“生日想怎么过?要请朋友来家里吗?想吃什么菜?”那时我总嫌他啰嗦,工作一忙就敷衍两句“随便过过就行”,可他从不在意我的不耐烦,反而更上心,直到确定好方案,就像完成了什么大事似的,兴冲冲给大姐打电话,又挨个通知弟弟们,生日当天比谁都兴奋,忙前忙后地摆碗筷,眼角眉梢都带着骄傲。偶尔在朋友面前,他还会悄悄拿出我们买的礼物,小声显摆:“这是我女儿给我挑的,那是儿子买的。”那时候不懂,父亲在意的从不是生日怎么过,而是借着这个日子,让一家人聚在一起,那份热热闹闹的烟火气,就是他口中的“家和万事兴”。可父亲走后,这样的仪式感慢慢淡了,我们各自有了家庭,被生活的琐事推着走,生日渐渐成了一个人的小日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前几年,我总为这种“变淡”遗憾,为那些缺席的团聚难过。可随着年岁增长,经历过众叛亲离的凉薄,尝过被人刻意坑害的滋味,也受过不公平的待遇,反而慢慢想通了——那些曾让我痛苦的事,其实都是成长的礼物,它们教会我放下执念,多关注自己的感受。人生本就不是一场盛大的表演,不必为了“该有的仪式”勉强自己,也不必为了“别人的期待”委屈自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就像郑智化的歌声里唱的:“生日快乐!有生的日子天天快乐,别在意生日怎么过。”真正的幸福,从不是生日当天的觥筹交错,而是平日里的安稳顺遂,是有人记挂、有人疼爱,是能在平凡的日子里,接住每一份真诚的温暖。至于生日怎么过,又有什么重要呢?</span></p> <p class="ql-block">顶烈日来到苏州的葑门横街</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水中人生鸡头米</p> <p class="ql-block">剥鸡头米</p> <p class="ql-block">后记:西贝用餐记</p><p class="ql-block"> 近来罗永浩与西贝的争议热度不小,我借生日为由,去了趟苏州的西贝。</p><p class="ql-block"> 六点到店,店里人满为患,却有八成菜品已售罄——国庆优惠力度大,这般景象虽反常,我却懂他们的无奈。实体生意本就难做,一句舆论就能给企业带来重创。</p><p class="ql-block"> 没菜也没换地方,想多支持下实体。西贝的细节很贴心:桌上有湿巾,备着婴儿可用的餐巾纸,还有儿童座椅和专属儿童餐。好几对带娃的年轻人和我们一样,明知菜少,也选择留下。</p><p class="ql-block"> 疫情三年能撑到现在的餐饮企业,太不容易了。这次没吃到招牌菜,体验不算好,但我愿意再来,也相信他们很快能回归真正的正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