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石狮子(三)

天开海岳

<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斜斜地洒在普照寺的石阶上,我沿着青石板路缓缓走来,两尊石狮子静立在门旁,仿佛守候了百年光阴。它们威严的面容上刻着岁月的痕迹,前爪下的绣球依旧圆润如初,像是握住了某种不变的承诺。门楣上“老照寺”三个字略显斑驳,却更添几分古意,金匾蓝联在晨光中泛着柔和的光。我驻足片刻,忽然觉得,这狮子不只是守护寺庙的神兽,更像是时间的见证者,默默看着香客来去、尘世流转。</p> <p class="ql-block">再走近些,我才看清那对石狮身上的纹路——鬃毛卷曲如云,肌肉紧绷似要跃起。它们蹲踞在高高的台基上,目光直视前方,仿佛任何喧嚣都惊扰不了这份沉静的威严。屋檐下的彩绘在风里褪了色,可那“寺”字牌匾依旧金光熠熠,像是一种坚持,一种不言说的尊严。我蹲下身,指尖轻轻拂过石狮底座的雕花,那一刻,仿佛听见了凿子敲击石头的声音,遥远而清晰,是匠人用一生刻下的虔诚。</p> <p class="ql-block">离开普照寺后,我辗转来到金佛寺。这里的两对石狮子藏在绿意深处,像是被林木温柔地拥抱着。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光影,照在狮子颈间的红布带上,那抹红色格外醒目,像是谁悄悄系上的祈愿。我忍不住伸手碰了碰那布条,它已有些褪色,边角微微卷起,却仍固执地系在那儿,像一份不肯收回的祝福。前爪下的绣球被苔痕轻覆,却不减其象征的力量——守护,从来不是张扬的,而是沉默地伫立,年复一年。</p> <p class="ql-block">其中一尊石狮的鬃毛雕刻得极为细腻,一缕缕卷曲如浪,仿佛风刚从它身上掠过。它的眼神依旧凌厉,可在这片绿植环绕的静谧里,竟透出一丝温柔。藤蔓攀上石墙,花朵在不远处悄然绽放,而它依旧踩着绣球,守着这一方清净。我忽然明白,石狮子之所以动人,不只是因为它的威猛,更因为它伫立在人间与信仰之间,既震慑邪祟,也承接心愿。</p> <p class="ql-block">泰安白马禅寺的石狮子则完全不同。它们张着大口,獠牙外露,气势逼人,仿佛一声吼就能震落枝头的露水。黄色的墙、红色的门框,在蓝天映衬下格外明艳,连带着这对狮子也多了几分生气。阳光正照在它们身上,石纹间泛着暖光,那绣球像是被晒得发烫。我站在台阶下仰望,竟生出一丝敬畏——它们不像在守护寺庙,倒像是在守护某种不可侵犯的秩序,威严得让人不敢久视。</p> <p class="ql-block">可当我绕到侧面,却发现石狮底座上刻着细密的花纹,像是莲花,又像是云纹,每一笔都极尽工巧。它的肌肉线条分明,鬃毛根根清晰,连脚掌下的纹理都未曾马虎。这哪里是石头?分明是凝固的生命。我蹲在一旁的石栏边,看着游客们匆匆拍照,有人笑着伸手去摸狮子的爪子,仿佛在讨个吉利。而它依旧沉默,仿佛早已看惯了人间的热闹与短暂。</p> <p class="ql-block">义净寺山门前的那对石狮子,是我今日见到最富生活气息的一对。它们立在台阶两侧,颈间同样系着红布带,底座花纹繁复,像是诉说着某种古老的仪式。有趣的是,右边那只狮子身旁立着一根太阳能路灯,现代与古老在此奇妙共存。一辆红色三轮车停在不远处,车斗里还放着几把扫帚,像是寺中僧人日常劳作的痕迹。我忍不住笑了——再庄严的守护者,也活在真实的人间烟火里。狮子不会动,可它们守着的,正是这样的日子:平凡、琐碎,却踏实温暖。</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尊石狮子立在山野之间,背景是苍翠的树木与古老的石墙。它体型庞大,前爪紧握绣球,仿佛随时准备发力。红布带在风中轻轻摆动,像一面小小的旗帜。我站在它面前,忽然感到一种奇异的平静。它不说话,却比任何言语都更有力量。它不是神,却承载着人们的敬畏与寄托;它由石头雕成,却比许多血肉之躯更懂得坚守。</p> <p class="ql-block">走了一整天,看了那么多石狮子,我才发现,自己爱的从来不只是它们的形貌,而是它们背后那份沉默的坚持。它们蹲踞在庙前、山门、台阶旁,看尽风雨,听遍钟声,从不言语,却始终在场。或许,我们每个人心里也都该有一对石狮子——不喧哗,不动摇,踩着自己的绣球,守着内心的安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