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0日我们启程去甘肃,计划在甘肃游览两周,因为甘肃与四川是邻居,所以我们多次经过那里,去过甘肃很多大众景点,这次选择了不一样的景点打卡,非常期待能够圆满。 我们的第一站是甘肃临夏市,去看看著名的八坊十三巷,了解这个回族自治州。上午八点出门了,成都到临夏市800多公里,我们走兰海高速,可以在晚饭前到达。 又是装满了后备箱,带了稍微厚一些的衣服。 自老成绵高速免费以后,车流量比较大,我们没有走它,选择了成都到绵阳的复线去绵阳汇合到京昆高速去广元方向,在那里转兰海高速。 中途路过了剑阁服务区,本来想进去吃午饭的,服务区小有很多车,所以就转了兰海高速后第一个服务区(宝轮服务区),这里也属于四川,兰海高速去甘肃路段车流量不大,服务区也不错,吃一碗面就可以了,我们在外面不吃泡面的。 晚上天黑时顺利到达了。 酒店在大夏河旁边,停车场很大,吃饭就过河那边去,也很方便。 淡季出门价格不高,而且是套房。 走过这座网红桥去觅食。 大桥附近的这家大盘鸡餐厅是当地回族人经营的,干净漂亮,我们点了一份大盘鸡,75元一份很划算。 满满的一盘菜,三个人完全够吃了。 吃完了晚餐回到酒店,收拾好行李,我们要在临夏住三晚,晚上10点半又去餐厅吃了甜食(夜宵)。 9月21日经过一夜休息恢复体力了,早上在酒店吃了自助早餐,还是蛮好的,这家的牛奶特别浓,另外还可以煮牛肉面。 周日第一个打卡点就是参观博物馆。临夏市博物馆前身为1984年成立的临夏市文物管理所,1996年更名为现名。 <div>临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史前文化、花儿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牡丹文化交相辉映,马家窑、齐家等文化遗址星罗棋布,恐龙足印、古动物化石等反映地球演化进程的地质遗迹分布密集,是镶嵌在甘肃这柄“玉如意”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引自)<br></div> 临夏也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考古发掘最多的地区之一,1924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对齐家坪遗址、半山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揭开了临夏史前彩陶文化的神秘面纱,驰名中外的马家窑文化与后来发现的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共同构成了时间跨度长达3000多年的彩陶文化序列,是系统研究中国史前先民文化的珍贵物证资料。(引自) 博物馆里面游客不多,比较安静。 临夏齐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上游地区的重要文化遗存,距今约4300-3500年,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1924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在临夏广河县齐家坪首次发现,因出土铜镜、铜斧等青铜器而得名,被列为甘肃考古“六期之首”。(引自) 看着这些几千年之前的做工精美的物件,非常感叹我们的祖先是那么的厉害,在那个缺少工具的时代还能制作出如此精美的饰品,太佩服了。 这些是中国最早的青铜时代文化,标志着黄河中上游地区进入铜石并用阶段,已进入铜石并用阶段,冶铜业发达,出土大量铜器(斧、刀、镜等); 制陶技术复杂,玉器制作精良,反映礼制和国家雏形。<br> 临夏州博物馆馆藏齐家文化玉器按其形状分为玉璧、有领壁、玉琮、玉牙璋、玉环、玉璜、多璜联玉璧、玉凿、玉铲等,种类丰富,基本体现了齐家文化玉器的特点和风貌。(引自) 博物馆另外的一个重点就是“马家窑彩陶”。马家窑彩陶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5700-4000年)黄河上游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彩陶文化,以其精美的纹饰、高超的制陶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1924年,瑞典学者安特生来到洮河岸边,在洮阳镇马家窑村,他被新发现的一处彩陶遗址深深吸引,自此揭开了后世探索马家窑文化的序幕。1944年,中国学者夏鼐在洮河之畔进行田野考古,指正了安特生考证的不足和部分错误,并在其后的研究中正式命名“马家窑文化”。它被评为“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这里也成为极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遗址。(引自) 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临洮马家窑文化研究院,开启了在马家窑遗址、寺洼遗址的10年的考古工作,为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引自) 彩绘线条似连绵水波,红黑色带如山峦起伏。彩陶,是马家窑文化的标志,也是人们认识马家窑文化的起点。这些彩陶器形以盆、钵、壶、瓶为主,纹饰华丽典雅,图案灵动多变,回看彩陶,就好像看到了远古先民多彩的生活图景,看到了熠熠生辉的史前文明。 中华文明五千年绵绵不绝的历史,在这里再次被证明了。我们的先人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文明和历史。 博物馆里面还有许多展示古代文明的东西,这里放不下那么多图片了。 这件青铜鸟也是制作精美很漂亮。 博物馆内文创区有很多漂亮的石头。 可以在休息区看看图书。 我们走马观花似的打卡了州博,又赶到了市博,临夏市博物馆重点在地质方面。 临夏市博物馆也是临夏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他介绍了这片黄土地的来龙去脉。 古生代时期遗留下来的海洋生物化石。 连续参观了两个博物馆,也是中午时间了,在附近找了一家餐馆吃午饭,在临夏最容易看到的餐馆就是牛肉面餐馆。 临夏是一座宗教味浓郁的城市,到处都是清真寺,这里的清真寺建筑与中东那边的有所不同,他们没有标志性的宣礼塔,有的是这种中式高塔,没有祷告乐对外播放,这是著名的东关清真寺,里面的祷告大厅是新建筑,我们不能进入,从里面出来的男士告诉我,不对外开放的。 左下角图是新的祈祷大厅。 <p class="ql-block">告别了东关清真寺我们又进入这座公园,建筑门楼也是很漂亮的。</p> 公园很小但是建筑蛮好看的。 临夏市内与宗教有关的建筑都是这种格局,所以拍了很多楼顶。 市区里面涉及宗教的区域游客都不能入内。 这座清真寺也是在原址新建的,老建筑随着年代久远已经毁损了,新建筑彰显了它的雄姿,我们后来看了很多清真寺,其规模都没有它大,老华寺旁边还有一座“新华寺”,建筑稍微老旧一些。 门口立有“游客不得入内”的招牌,我们也没有看到有女性教徒进去,到了膜拜的时间会有很多男性教徒匆匆忙忙的往这里去。 临夏除了有众多的清真寺,还有我们游客可以随意逛得“八坊十三巷”。 这片老街还是国家4A级景区,它就像喀什老城那样,但是规模没有那么大,老街道里面依然是居民区。 八坊十三巷是八座坊和十三条巷的统称,景区用临夏回族民族文化为主题,形成了古街巷长廊、80号民俗馆、八坊味道巷等特色街巷。景区内北寺龙影壁、大旮巷80号院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6座古民居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引自) 临夏古称河州,河州尤以“八坊”最为著名,所以,“八坊”与“河州”同时成为临夏的别称。早在唐朝就有大食(今沙特阿拉伯)、波斯等国商人和宗教人士在八坊一带来往经商、传教和定居,逐步修建了伊斯兰教的八座清真寺及其教坊,形成了一个“围寺而居、围坊而商”穆斯林聚居区,因此得名“八坊”,含有“教坊”和“番坊”之意。(引自) 八坊十三巷是典型的回族聚居区,由大寺坊、祁寺坊、西寺坊、北寺坊、铁家寺坊、前河沿寺坊、老王寺坊、新王寺坊等八坊,大旮巷、小南巷、坝口巷、北巷、沙尕楞巷、专员巷、大南巷、仁义巷、细巷、拥政路、铁家寺巷、王寺街等十三巷组成。(引自) 街巷结构最早形成于清初,具有临夏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各式清真寺融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和阿拉伯文化特色于一体,庄严肃穆,秀丽壮观。现存穆斯林居住的院落、清真寺等建筑气势宏伟,有裙楼、阁楼、砖雕、木刻等特色工艺。(引自) 这个招贴很招人喜欢。 当地特色之一,地毯很精美。 很喜欢这些民族特色的屋顶。 我们下午逛了一部分老街,在它附近寻觅了一家餐馆吃晚饭,因为没有找到可以吃炒菜的餐馆,所以就在这家一锅烩吃吧,因为想吃米饭了。 街巷结构最早形成于清初,具有临夏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各式清真寺融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和阿拉伯文化特色于一体,庄严肃穆,秀丽壮观。现存穆斯林居住的院落、清真寺等建筑气势宏伟,有裙楼、阁楼、砖雕、木刻等特色工艺。(引自) 晚餐后回到酒店,从窗户看大夏河,对岸高楼林立,城市很干净整洁。 日落了。 9月22日我们在酒店用过早餐后休整了一会儿才出门。 我们在网上找到了这个地方——尕磨河滩,揣着好奇立刻离开酒店来到这个小桥,从桥下可以看到它架在这座巨石之上。 从桥上面往下看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河两岸环境不错。 用无人机看看它。 从那个小村庄出来回到市区已经比较晚了,只有吃这个特色饭了。 傍晚时分我们搭乘酒店的免费接待车,再次来到了八坊十三巷的另外一个出入口,准备看看夜景。 现在外面找了一家餐馆吃晚餐,这家有炒菜,几天没有吃炒菜了,所以还是自身的饮食习惯舒服些。 再次进入八坊十三巷红河片区。 沿着这条小河沟继续打卡。 八坊十三巷里面处处都是打卡点。 晚上7点夜色降临了,灯光也点亮了,继续在夜色下闲逛,游客不多。 晚上这幕墙更好看。 慢慢地走、慢慢地看,晚上7点半开始下雨了,我们也基本完成了夜游的任务了。 正好这里有一把雨伞可以借用一下。 离开八坊十三巷,我们这天结束临夏游打车回到酒店,即将告别,期待第二天是个好天气。 早餐后我们就要告别临夏了。 9月23日是我们出游的第四天,我们结束临夏市区游览,要去永靖县,过去曾经路过永靖县,但是没有停留和游览,这次专门再次造访。 离开市区后我们第一个打卡地——“羊肉卷”,它位于临夏州东乡县,距临夏很近,跟着导航来到这座山上(马脊梁山)。上山的路有一小段路很窄,小心驾驶,在看到山顶的高压线塔后就可以停车了。 沿着崎岖的乡道一路登山。 山路中的包家村村委会小院子,我们在这里问路后继续上山去到铁塔那边。 接近山顶了,山上面前方有村庄。 现在随着环境改善,山坡上已经不再是光秃秃的了,绿色植被逐渐覆盖了这些山坡,不知道还能不能看到“羊肉卷”。 我们来到这里时天气好转了,期待能顺利的看到美景。我们来到这里时,已经有两辆车过来了,后来又来了一些摄影爱好者。 站在山顶可以眺望到临夏市区的标志性建筑,用手机远摄打到的体育场和民族宫,现在手机远摄功能可以与相机媲美了、 来到山顶在旁边还有村庄,先顺着这条小路继续走到山脊梁上。 最美的地方就在我们的脚下,只有用无人机才能正面对准它拍摄,幸好天气转晴了,让我们顺利的拍到了它,可惜它的区域已经随着生态的好转而缩小了,过些年可能就不复存在了。 奇特的景观值得一探究竟。 看着近年越来越好的环境,不知道什么时候这里的“羊肉卷”就不复存在了。 我们的下方就是新晋打卡地“羊肉卷”。 后面来了一群摄影爱好者,他们不惧高坡,迈过警示标牌,带着装备在这个没有保护装置的地方拍摄,我们距他们约有200米距离,远远地看着他们都害怕。 往回撤了,我们下山去了。 在这个路口转弯走上大路,经过折达公路去我们甘肃游的第二个落脚地——永靖县。 路过餐厅先吃饭吧。 继续沿着折达公路前行,很快就来到了刘家峡水库边。 导航奔驰沟就来到了黄河刘家峡水库,这里的黄河水是碧绿的,很美。 顺着河边观景台一直走就可以看到黄河刘家峡大桥了。十几年前我们也走过这条路,那时候只是赶路没有停留。 刘家峡大桥位于东乡县考勒乡奔驰沟的折达公路上,南北走向,全长568米,为西北地区最大跨度的悬索桥,当地人称之为“奔驰沟大桥”,桥梁建设时首次采用了钢管混凝土结构作为悬索桥桥塔,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直径的钢管混凝土结构。桥面宽15米,两岸设置观景平台,供游客观赏刘家峡水库库区风光。(引自) 这座大桥虽然比不上新建成的花江大桥,但是在黄河之上的这个位置它还是很美的。 离开了奔驰沟我们顺路经过大桥去永靖县的洮黄交汇观景台景区。 黄洮交汇是国家5A旅游景区—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洮交汇是黄河与洮河交汇形成的壮观景象,多次在央视频道播放,这是母亲河—黄河和它的第二大支流洮河交汇的地方,浑浊灰黄的洮河与湛蓝清澈的黄河在此碰撞出奇妙的景象,形成一道“泾渭分明”的风景线,极为特别。人们常说“天下黄河贵德清”,在永靖您看到的是“天下黄河永靖蓝”。(引自) <div>在这里,高家山与雾宿山相聚,洮河与黄河相汇,形成山水相依、四龙汇聚之势。尤其是黄沙滔滔的洮河与碧波荡漾的黄河从从山体两侧流出在山头汇合,泾渭分明的河水逐步渲染融合向前奔流,景色极为壮观。(引自)<br></div> 站在这座玻璃观景平台可以视野开阔的观看这一大奇观。 后来得知这些船只是往来于永靖县和炳灵寺景区之间的水路游船,如果乘船去炳灵寺景区单边需要1个半小时。团队游客都是乘船去游炳灵寺,因为去炳灵寺的山路不适合大巴车前往。 我们在这里观赏了洮黄交汇奇观后就去县城预定的酒店了,虽然路过几次永靖县,但是没有进过县城,这次来到这里,感觉它不是一般的县城,环境很好很美。 我们计划在永靖县住两晚,第二天才能去游览炳灵寺景区,在永靖县预定的酒店房间很大,规格应该是4颗星吧,但是价格不高,很不错的。 安顿好住宿,我们在酒店附近的商业街看到这家餐馆,炒了几个菜吃晚餐,厨师是四川人。 晚饭后来到酒店对面的水景公园,那里有政府大楼,公园里面干净,环境很美,沿湖边柳树成片,一番江南美景。 等候挂灯时活动活动。 夜色下的水景公园很美。 吃过了,活动了,该回酒店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