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每到国庆假期,都是在忙忙碌碌中度过的。今年国庆除了忙,作为放松我也抽空读了两本有意思的书。这两本书都是马伯庸的,一本是《太白金星有点烦》,一本是《食南之徒》。我看评论区都喊他马太爷,那我也叫他马太爷吧,我想这个称呼更多的是读者对他的一种肯定和喜爱,看了他的书,我觉得他配得上这个称谓。</p><p class="ql-block"> 首先说说《太白》,这本书不用看完,几个段落读下来,你就会觉得惊艳,我从未见过这样的写作手法,能把西游记这样耳熟能详的故事,从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角度切入,叙述的如此缜密、诙谐,甚至有些情节的刻画比看原著还要心潮澎湃。这本书构建了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世界,这个世界看着既陌生,又熟悉,陌生的是他讲的依旧是我们想象中强大而又神秘的超现实世界,熟悉的是整个世界的运作体系非常的“接地气”,小说里所涉及到的运行规律和伦理道德,几乎都能与现实相照应,甚至很多情节满带对现实中诟病已久的官场作风的讥讽,读起来既诙谐又快感十足。</p><p class="ql-block"> 举个例子,比如孙悟空和六耳的恩怨,我们看电视剧,叫真假美猴王,就是一只灵猴变化成孙悟空的模样想冒名顶替,最后被打死在如来佛祖的面前。当时看的时候就觉得邪不压正,被打死也是意料之中,但仔细想想西游记里的妖怪,除了六耳,很少有被直接打死的,那帮妖怪它们不是哪位神仙的坐骑,就是天上哪位娘娘的宠物,跑到下界兴风作浪,大多都得善终,这是为什么呢?六耳又为什么会被打死呢?根据小说的设定,这些劫难本就是一场大型真人秀,那些所谓的八十一难就是为唐僧取经这个宏大工程的八十一个“标段”,这些妖怪就是各个“标段”的“项目经理”,太白金星相当于设计院,观音大士就是建设单位负责人,每一劫在哪?需要多久过关?需要多少妖怪什么样的妖怪配合?难度多大?甚至需要消耗多少钱物?调配多少资源?每一难怎么对外宣传怎么对内宣传?这期间有没有贪污腐败现象?等等等等每道流程都有专门部门和人员负责,你说这些妖怪能死么,都是一帮群演而已。但六耳是个意外,按书里说,这算“野劫”,六耳认定取经的应该是他,而孙悟空是冒名顶替抢了他的位置,六耳三天两头去天庭“反映情况”,吵着“要个说法”,甚至威胁要去告御状,说白了,它就是个“上访专业户”。六耳本无意袭击取经队伍,但怒于天庭长期推诿,反应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眼看假悟空不但“逍遥法外”还要在取经大业中功德圆满,终于导致六耳情绪失控,阻挠取经队伍,甚至冲击佛祖,最终被佛祖的护法合力以一道金光当场击成粉末。其实以佛祖的法力,六耳没必要死,这是“上面”给六耳设的死局,因为六耳在500年前偶然发现了“大闹天宫”的内幕,怕他鱼死网破抖搂出一些上层大仙不可告人的秘密,所以才被灭口,马太爷把这其中曲折隐秘的故事写的特别惊险传神。书中还详细讲述了诸如取经团队的组成、“三打白骨精”、“偷吃人生果”、“乌鸡国冤案”等等耳熟能详的故事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将这段“取经工程”描写的妙趣横生,作者的想象力实在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食南之徒》的故事来源于《史记》中一段和一种酱料有关的记载,作者发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将这一小段文字扩写成一部扣人心弦的悬疑小说。汉使唐蒙对美食的执着到了常人无法理解的境界,他不但好吃,且精于厨艺,味觉嗅觉灵敏至极,也因好吃导致体态臃肿,但其思维缜密记忆超群,这也让他能从食物中找到线索,破获南越王赵佗之死的迷案。抛开紧凑的情节不提,唐蒙对美食的理解我觉得挺有意思,他为什么对美食如此专情,他认为只有美食是最忠诚的朋友,它们不会欺骗,不会辜负,给你的永远是满足和快乐。在你精心挑选食材,烹饪它的时候,你的生理需求会调动你的注意力,你的耐心,你的创造力,可以说每一次追求美食的过程,都是一次人生的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你在追求美食的同时,美食也在向你靠近,这是一场双向奔赴的过程,谈恋爱都挺难找到真正的双向奔赴,但美食却能满足你对幸福的想象和需求。这样的美食,是值得我们去善待和付出的。这样的观点我是赞同的,我觉得不仅是美食,任何你愿意为之付出精力和时间,并持续从中收获幸福的爱好,比如对音乐、文学、或是某种体育项目的热爱等等,只要你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从感官上的快乐,到体验人生的成长,它能让我们把幸福时刻掌握在自己手中,能有这样的爱好是人生的幸运。相对的,比如你把幸福寄托在某个人身上,你可能一厢情愿的为他(她)付出了许多,但往往你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甚至竹篮打水一场空,再比如你把幸福寄托在刷短视频上,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不说,最后除了无尽的空虚你什么也得不到。这就是我赞同唐蒙的原因,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是来寻找幸福的,执着于一样能给你带来持续的幸福感的爱好,这样的东西,你说你能辜负它么,必须得好好珍惜才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