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工作证上的照片翻拍的</p> <p class="ql-block">AI变动画</p> <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沈启元,曾用名汪启元,他是建国以后的第一批顶尖的戏剧人才。他们是先有实践后加理论深造,和现在的学院派不一样,他们从小接收了中国传统的戏剧训练和教育,基本功非常扎实,能力很强,几乎都是多面手。这批人为中国的电影、戏剧的创作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且培养出了一大批后继人才。</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沈启元,他相对他的同龄人算是幸运的人。一生总算是平安顺利、也精彩纷呈,经常沉浸在掌声,鲜花和欢呼声中,充满了阳光和辉煌。但社会复杂江湖险恶,背后也少不了经历了人情冷暖、尔虞我诈的情感体验。但总算从小到老没有遭太大的罪,就是文革受到了点冲击。</p><p class="ql-block"> 1934年,他出生在南京下关永宁街汪姓大户人家。那时候大多数穷人是没有上过学的,但是他从小接受了小学到中学的教会学校现代教育。</p><p class="ql-block"> 下关永宁街,解放前是南京主要的的繁华商业街。沿街不是工厂就是商铺,住在永宁街的许多是军政官员、商贾富豪,最多的是沿街的商铺业主,比较富裕。能够上学的不是少爷就是公子。和他同学的有一个叫童俊的是家里开花席店的小开,少年时,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和我父亲是好哥们。还有永宁街上开豆腐店的公子查之敏等,他们经常在一起翻打撂跌练功夫,过年过节跳加官,舞狮子,到各家店铺门前表演,富人家为讨吉利都给以赏钱。</p><p class="ql-block"> 由于他父亲早逝,他12岁时,奶奶改嫁淮剧四大名旦之一,沈月红,字金生。父亲更名沈启元,从此进入沈家戏班练功学艺,先敲小锣后敲板鼓,会杨琴等各种乐器。解放后以沈家戏班为主成立南京胜利淮剧团,爷爷沈月红为团长。剧团先后到上海,苏北等多地,走南闯北,到处演出红遍大江南北。</p><p class="ql-block"> 由于我父亲沈启元,有文化正年青,出类拔萃,成了国家培养对象,被选拔到江苏省戏剧学院上学,成了全国第一批尖子学员。在学校有著名的戏剧艺术家马玉涛等教授表演,有海外林运清博士教授斯坦福戏剧理论,学习编剧和导演。后又到上海声乐学院学习,期间和著名越剧演员王文娟同班,并应邀参加了王文娟和孙道林的婚礼。他们同学全都是全国一流的名演员,名导演都是演艺界的精英翘楚!</p><p class="ql-block"> 后来沈月红爷爷生病后不能演出,跟奶奶一起回到南京下关养病。我父亲沈启元成为团长。沈爷爷养病期间带我去下关热河路上的红兴隆澡堂洗澡,完后肩上扛着我回家时,刚到正丰街路口的向阳药房门口,突发脑梗摔倒,我没事,沈爷爷就再也没起来,一代大师就此没了。那是1958年,我四岁没到。</p><p class="ql-block"> 南京胜利淮剧团,分了一部分人成立了泰兴淮剧团,又分了一批人到金湖成立了金湖淮剧团。我父亲沈启元和我母亲吴素琴以及陈月华王少芳夫妇和卢连海卢连红兄弟俩共六人留下成立了宝应县淮剧团。我父亲任团长,带领宝应县淮剧团招兵买马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员。其中有著名演员王晓梅、成年才、郭立志、宋立才等等。又到朝阳戏剧学校帮助培训、导演剧目。竟然带领这些小学员,到上海和上海人民淮剧团唱对台戏,演出非常成功,受到一致好评!他那些学员见到他沈老师长,沈老师短。对这个又是老师,又是导演的沈团长非常的崇拜,由于他教学、导演的时候非常严厉,学员也都很怕他,下乡演出期间,早晨学员把他的牙刷挤好牙膏,洗脸水打好,帮他打早饭。晚上洗脚水都是倒好的。他俨然成了土皇帝!</p><p class="ql-block"> 文革期间,说他是当权派,走资派,他平时对于学员过于严厉,排戏的时候非常认真,不少学员都挨过他打,因此得罪了不少人。由于他的某个学员,说他讲过“毛主席像女人”因此批斗他,说他是现行反革命,被抓起来关了半年。据说狱中不服管教,还举着手铐唱红灯记!“休看我带铁撩裹铁链锁住我双脚和双手,锁不住我雄心壮志冲云天!”但自此以后,他对周围的人充满了警惕和怀疑,包括家中亲人。</p><p class="ql-block"> 退休以后到南京,和我们一起生活。妈妈有时候还出去唱戏,赚点零花钱。我父亲放不下这个架子,一般都不肯去,偶尔有些师子妹来了,会不过面子,去跟他们敲板鼓捧捧场。我母亲去世后,他一直由我弟弟和弟媳照顾,直到今年2025年,9月6号,上午9:25去世。去世前一天,我还去看他,神志清楚。第二天早晨,弟弟喂他鸡蛋,他吞咽困难,就帮他重新来蒸鸡蛋,鸡蛋蒸好人没了。生前他就把墓地买好了,死后他和我母亲合葬在青龙山公基。享年91周岁。</p> <p class="ql-block">AI制作视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