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课堂育素养 数字赋能启未来 ——平罗县城关第三小学教研合作体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纪实

王佳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教育之路非坦途,深耕课堂志不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数字赋能启新智,共绘未来展宏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题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在时代的浪潮中,教育是点亮未来的灯塔,教师则是那执灯的引路人。2025年10月11日平罗县城关第三小学携手教研合作体庙庙湖小学开展以“深耕课堂育素养,数字赋能启未来”为主题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培训。此次活动为全校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与交流契机,助力学校在教育数字化领域迈出坚实步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培训有幸邀请到了银川市金凤区第十六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杨亚琴。杨校长是自治区妇女第十二次大会代表,银川市党代表,金凤区党代表,自治区基础教育德育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金凤区级区级骨干,多次荣获银川市、金凤区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2021年12月获评“最美金凤人”称号,2023年被评为“银川好人”敬业奉献称号。2023年在全国特殊教育教师融合案例遴选中荣获优秀案例,同时又获自治区首届融合教育评比中获优秀案例二等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培训伊始,杨亚琴校长借助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55年人类发展报告》带领教师们审视了当前这场人工智能革命与以往数字化转型之间的根本差异。随后又从国家政策层面切入,回顾了近年来教育部及推动教育数字化的重要文件,强调教师应具备数字化意识、数字化设计与实施能力,适应智慧教育新趋势。她指出,当前教育正处在“人工智能助推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应主动拥抱技术,将AI工具融入学情分析、教学设计、课堂管理、作业评价等环节,实现教学流程的智能化升级。</p> AI为翼 学途畅翔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面对当今世界,知识如汹涌浪潮,更新换代日新月异,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作为教师只有清晰认识自我才能实现专业成长。正如自我价值认识冰山模型所揭示的,人的自我价值如同冰山,浮在水面上的只是冰山一角,而隐藏在水下的庞大部分包括知识、技能、价值观、动机,只有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之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于教师而言,要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教学中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开展智能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率;通过人工智能与学生进行更加深入、个性化的互动,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连接;借助人工智能参与教育创新实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p> 从会用到巧用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资源获取方面,杨校长以自己经验为例,推荐了抖音,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学科网、DeepSeek、文小言,豆包等软件,鼓励教师“拿来就用”,高效整合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开发。她还展示了如何通过AI生成图片、视频、语音解说等方式,创设生动情境,提升课堂吸引力。例如:通过“数字人”技术制作教学短视频,使抽象知识直观化、趣味化。</p> 数转浪潮 时代领航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数字化转型席卷教育领域的当下,教师行为的适应性转变成为破局关键。杨亚琴校长带领我们从多维度深入剖析,解锁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成长的全新可能,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目标引领:AI助力精准锚定教育航向</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与归宿,如同航行中的灯塔,指引着教学方向。杨亚琴校长指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让教育目标的制定告别了“经验主义”。借助大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算法,教师能精准洞察学生的兴趣偏好、学习能力差异等多维度信息,量身定制个性化教育目标,让每一份目标都成为照亮学生成长之路的专属灯塔,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的精准定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数据驱动:AI挖掘教学“隐形金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却曾是传统教学中的“盲区”。杨亚琴校长提到,过去教师如同在黑暗中摸索,难以全面掌握学生的实时学习动态。而人工智能的介入,为教师点亮了“探照灯”——通过实时采集学生的课堂互动、作业完成质量等数据,教师能清晰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与薄弱环节。以金凤十六小的实践为例,老师们依托AI分析结果动态调整教学策略,精准“因材施教”,从“教学执行者”转变为深耕学情的“儿童研究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学习方式转变:AI构建沉浸式互动学习生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让学习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索”,是杨亚琴校长强调的核心方向。以英语教学为例,杨亚琴校长倡导每位教师打造专属AI智能体,结合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学习场景——让学生“走进”英语对话情境,在实操与体验中感知知识,极大激发了学习主动性与参与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评价反馈:AI优化多元立体评价体系</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杨亚琴校长指出,人工智能让多元评价成为可能:它能从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思维发展等多维度生成评价报告,既让学生及时了解自身优势与不足,调整学习策略;也为教师提供教学反思的精准依据,助力优化教学环节,宛如为教学过程装上了“智能导航仪”,推动评价从“结果导向”转向“过程与结果并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数字素养教育是新时代的重要课题。通过杨亚琴校长的讲解,老师们对如何在课堂中融入数字化工具和资源有了更清晰地认识,也对人工智能如何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有了全新了解。这次专题培训,为老师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教育的大门,激励着老师们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实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撰稿人:王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视频:刘一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核稿:刘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审核:杨艳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