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5日,行程从酒店自助早餐开始。九点,我们准时驶离塔县。</p> <p class="ql-block">沿途看到这样千沟万壑、沙石裸露的地形地貌,不禁揪心:一旦出现暴雨,山洪、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太大了。</p> <p class="ql-block">历经九个小时的山路颠簸,于傍晚六点顺利抵达莎车城区的格美酒店。酒店房间宽敞整洁,很是满意。</p> <p class="ql-block">因为同组的几位伙伴对陵墓有所忌讳,这天我们小组便分成了两组活动。考虑到叶尔羌汗国王陵晚上八点就要关闭,我们一行八人放下行李便匆匆打车前往。买了15元的门票和每人5元的讲解服务后,我们从阿曼尼莎汗王妃陵开始参观。</p> <p class="ql-block">导游介绍说,这座纪念陵是后人为缅怀阿曼尼莎汗王妃而建的衣冠冢。这里不仅是纪念她本人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着她的一大文化功绩——收集、整理并传承了被誉为"东方音乐活化石"的《十二木卡姆》。</p> <p class="ql-block">阿曼尼莎汗是16世纪叶尔羌汗国的传奇王妃。她不仅是才华横溢的诗人、音乐家,更是《十二木卡姆》的集大成者和整理者。</p><p class="ql-block">她出生于民间艺人家庭,14岁时因才情出众被国王阿不都热西提汗选中,入宫成为王妃。在国王的支持下,她召集顶尖乐师和诗人,系统收集、整理并规范了濒临失传的木卡姆乐章,最终完成了《十二木卡姆》的编纂工作。</p><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这位伟大的女性在34岁时因产后并发症不幸去世。她用智慧和热情为保护维吾尔族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后人尊称为"木卡姆之母"。</p> <p class="ql-block">什么是木卡姆?</p><p class="ql-block">简单来说,木卡姆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它就像是一部用音乐写成的民族史诗。</p><p class="ql-block">• 起源与分布:它主要流传于中亚和西亚地区,在维吾尔族文化中达到了顶峰。</p><p class="ql-block">• "十二"的含义:《十二木卡姆》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套,包含了12个不同的音乐套曲。每个套曲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故事。</p><p class="ql-block">• 文化价值:2005年,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世界级的文化瑰宝。</p> <p class="ql-block">每个木卡姆演出时间需两个小时,并且有专门的乐器。图为每个木卡姆的演奏乐器和所要表的大致意思。</p> <p class="ql-block">叶尔羌汗国王陵是新疆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伊斯兰建筑群之一。它始建于16世纪,安葬着叶尔羌汗国的历代君主、王室成员及著名学者。整个陵园布局严谨,由清真寺、墓群和经文学院等组成。建筑风格融合了维吾尔族和中亚特色,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不仅是历史研究的重要遗址,也是民族团结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站在叶尔羌国王陵,导游说,我们眼前这些如同棺材的石制构件,是由整块石头雕成的墓碑,墓碑上刻有文字花纹的都是地位高的王室成员。逝者被埋在地下两米,没有陪葬,也不合葬。叶尔羌人讲究"怎么来的就怎么走",这种朴素的生死观让我印象深刻。尤其是听到现在莎车的婴儿摇篮和墓碑形状很像时,更觉得这种文化传承既特别又有深意。</p> <p class="ql-block">图为婴儿摇篮,摇篮中熟睡的孩子还被一个同伴误以为是布娃娃呢。</p> <p class="ql-block">陵园的正大门是伊斯兰建筑与维吾尔族工艺完美融合的典范。它以宏伟的尖拱为核心结构,两侧辅以精雕细琢的木柱。门楣和门廊的木构件上布满了复杂的几何纹样和植物图案。这些图案通过木雕和彩绘工艺展现,色彩以蓝、绿、黄等鲜艳色调为主。它们既符合伊斯兰艺术的审美,又充满了浓郁的维吾尔族风情。这座大门不仅是陵园入口,更是一件气势恢宏、细节精美的艺术杰作。</p> <p class="ql-block">在新疆,很多地方都能看到“请讲国通语”的提示,陵园中也不例外。</p> <p class="ql-block">与陵园仅一街之隔的非遗博览园因正在修缮,没能进入参观。</p> <p class="ql-block">踏入与陵园相邻的喀赞其街,仿佛瞬间穿越到了一个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两旁的房屋极具特色,土黄色的墙面上点缀着蓝、绿、粉等鲜艳的色彩,门窗上雕刻着精美的几何图案和花卉纹样,充满了浓郁的维吾尔风情。</p> <p class="ql-block">街道两旁的商铺里,商品琳琅满目,从手工地毯、民族乐器到特色干果、手工艺品,让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街上还散落着多个精心设计的特色打卡点,有的是复古的马车,有的是挂满饰品的小巷,有的是装饰着民族花纹的墙壁,还有的是吸睛的景区流行语,每一处都让人忍不住停下脚步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在这间茶室,只要一块钱,就能一边喝茶,一边欣赏地道的特色表演。游客还能上前互动,你看那位和美女游客对舞的当地老爷子,表情丰富又生动,举手投足间都是满满的活力,那股投入的劲儿,真是太可爱了!</p> <p class="ql-block">毫不夸张地说,莎车街头的每一辆车都像是刚从沙漠回来,覆盖着一层厚厚的沙尘。我估计,在这儿想看到干净的车,大概只能去洗车场了。同行的一个伙伴更是"中招",她说自己不小心张了下嘴,结果满嘴都是沙子。这下我算是彻底理解了网民的调侃:"南疆人民真辛苦,每年要吃三斤土。"这趟南疆行下来,我不由得感慨:南疆的风景真美,但只适合旅游,不适合生活。</p> <p class="ql-block">莎车古城,这座被誉为“丝路明珠”的千年老城,地处古丝绸之路南道要冲,曾是叶尔羌汗国的都城,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p><p class="ql-block">这座承载着三千年丝路文明的西域重镇,如今正上演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古今对话。</p><p class="ql-block">一边是近两百米的明清夯土老城墙遗址。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墙体早已风化破败,残垣断壁间,尽是岁月镌刻的沧桑印记。另一边,是近年在原址上新修的仿古城墙与城门。它们在还原明清历史风貌的同时,也勾勒出古城新的轮廓。新旧墙体静静对峙,共同诉说着这座叶尔羌汗国故都的过往辉煌与今日新生。</p> <p class="ql-block">夜幕低垂,我们踏入古城。缓步登上宽阔高耸的城墙,指尖抚过粗糙的墙面,能清晰感受到它的雄伟坚固。凭墙远眺,仿佛能听见千年前的金戈铁马。这一刻,我忍不住感慨:冷兵器时代,攻克这样一座固若金汤的城池,是何等艰难。</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一辆警车正在古城周边来回巡逻,这给了我们极大的安全感。</p> <p class="ql-block">古城对面就是莎车府。它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政府为了加强对南疆地区的管辖</span>设立的一个重要行政机构。这一举措发生在19世纪中后期,当时清政府平定了叛乱,重新统一了新疆。莎车府的建立,对当地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p> <p class="ql-block">莎车府门前的铜像群,是镌刻着历史记忆的生动载体。</p> <p class="ql-block">恰逢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莎车府门前布置得喜庆热闹,当晚还有庆祝演出呢。</p> <p class="ql-block">莎车第四小学就在古城附近。一路上,我们遇到了几拨放学回家的孩子,个个阳光开朗,活力满满。</p><p class="ql-block">几个女孩不仅热情地与我们打招呼,还用带着特殊口音的普通话大声问:"莎车美不美!"我们也笑着大声回应:"莎车不仅景色美,人更美!"还有两个男孩,一直跟我们走到古城门口,特意友好地指给我们登城墙的入口。看着他们纯真的笑脸,我想,等这群孩子长大,他们内心的幸福感和自豪感一定会更加强烈。到那时,民族之间的融合自然也会水到渠成。</p> <p class="ql-block">听说晚上十点哈赞其街的美食广场有演出,我们特意掐着时间赶回广场。这样既能饱餐一顿,又不错过精彩的表演。在一家不起眼的小店,我们点了手工拉面和烤鸽子。面条端上来,果然筋道爽滑;烤鸽子更是外皮金黄酥脆,香气扑鼻。我们吃得心满意足,幸福感爆棚,就等着欣赏接下来的演出了。</p> <p class="ql-block">瞧瞧,这拉面的动作多娴熟哪,简直就是一场表演。</p> <p class="ql-block">音乐一响起,我们立刻满心欢喜地凑到简易舞台前。可结果却有些出乎意料——所谓的演出,原来是一场新疆版的广场舞。这与我们期待中的民族歌舞表演相去甚远。我们看了一会儿便觉得索然无味,只好意兴阑珊地打道回府了。</p> <p class="ql-block">莎车的社会治安工作做得非常到位。我们在街上闲逛时,时不时就能看到巡逻的民警。有时他们甚至会带着警犬一起执勤,那认真负责的样子,让人感觉特别安心。这种全方位、高密度的安保措施,真正做到了"保一方平安"。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和我们这些游客,都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满满的安全感。</p> <p class="ql-block">一号车的司机师傅麦麦提阿卜杜拉·依斯拉木是个地道的和田人,家就在墨玉县。对于普通话,他基本只能听懂,说得很不流利,与队长交流时,手机里的翻译软件成了他们之间重要的桥梁。</p><p class="ql-block">他热情地向队长推荐起了家乡的烤全羊。这可正是我们一行人在旅途中心心念念、早就垂涎三尺的美食!于是,原本计划26日直接前往和田市区的行程,就因为这顿“意外”的美味,决定先绕道去一趟墨玉县。</p> <p class="ql-block">越是临近墨玉,道路两旁的绿色越浓,只是都蒙上了厚厚的灰尘,失去了植物原有的亮色。</p> <p class="ql-block">走进餐馆,我们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惊艳到了——餐桌竟然就设在高高的茂密的葡萄架下!翠绿的藤蔓在头顶交织,沉甸甸的葡萄串垂下来,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果香。</p><p class="ql-block">在这样的环境里,品尝着外焦里嫩、香气扑鼻的烤全羊。这哪里是一顿普通的饭,简直是一场浪漫又治愈的盛宴。</p> <p class="ql-block">在等待饭菜上桌的间隙,大家便开始兴奋地采摘、拍照。</p> <p class="ql-block">终于,我们这桌的烤全羊上桌了。两大盘,足足两公斤,底下还贴心地垫着金黄的大馕。我按捺不住期待,立刻夹起一块送进嘴里——结果,一股难以形容的失望瞬间涌上心头。羊肉味道出奇地淡,还夹杂着一股明显的羊膻味,在口腔里挥之不去。我强忍着不适才咽了下去。这肉像是难以处理到位的大腿部位,肉质又老又不入味,外皮也完全没有焦香的口感,更别提椒盐、孜然这些灵魂调料了。</p><p class="ql-block">之前有多期待,此刻的失望就有多沉重。更让人尴尬的是,邻桌的朋友们都说美味极了,盘子很快就见了底。再看看我们这桌,却剩下了一大半,显得格格不入。</p> <p class="ql-block">餐后,大家的兴致丝毫未减。在征得主人同意后,队长带领一群人又兴致勃勃地投入到采摘葡萄的活动中。你看,我们的队长正威风凛凛地站在高高的三脚架上。他手持一根带弯钩的长杆,瞄准一串晶莹剔透的葡萄,轻轻一拉,"哗啦"一声,沉甸甸的葡萄串应声落下。葡萄架下,一群早已迫不及待、撑开塑料袋等待的伙伴们立刻一阵涌动,随后爆发出一阵欢呼。那声音响亮极了,简直要把整个葡萄架都给震塌了!</p> <p class="ql-block">石榴是新疆盛产的众多水果之一,“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宣传标语也最为常见。</p> <p class="ql-block">谁不说俺家乡好。在麦师傅的推荐下,我们又增加游览墨玉老城的项目。</p> <p class="ql-block">虽然被称为“老城”,但它其实和我们永定的客家古镇一样,都是新建的仿古建筑群。它巧妙地融合了维吾尔族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感。以土黄色为基调,搭配蓝色、绿色等鲜艳的彩绘,充满西域风情。再加上精心设计的多个打卡点,仍有着别具一格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瞧,这位帅哥兴奋得快要起飞🛫️了。</p> <p class="ql-block">近17点离开墨玉,几十分钟车程就到了位于和田市区的西湖国际酒店。</p> <p class="ql-block">虽然我们对买玉兴趣不大,但冲着"玉石之都"的名号,还是想去玉石市场开开眼界。</p><p class="ql-block">可到了地方才发现,市场里冷冷清清,门可罗雀。我们连走进去逛逛的兴致都没了,只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于是立刻打车,直奔和田博物馆而去。</p> <p class="ql-block">和田博物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与4A级景区,馆藏文物逾9500件,珍贵文物559件。这里以“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唐代“辈辈封侯”玉猴等国宝为核心,通过历史文化展厅与尼雅遗址专题展厅,结合全息影像、微缩景观等现代手段,系统展现了“玉石之路”“丝绸之路”的文明交融及和田自古隶属中国的历史脉络,是触摸西域千年文明的必访之地。</p> <p class="ql-block">锋哥哥他们小组倒是去了玉龙河采玉体验区,实实在在地过了一把采玉瘾。</p><p class="ql-block">看着他们淘出来的那些石头,不管是不是真玉,单是那温润的色泽、独特的纹路和自然的形状,就足够赏心悦目了。更何况,这还是亲手从河滩里淘出来的,意义更是不同。</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和田博物馆,我们便打车前往和田美食广场。在广场门口,我们先买了几种新鲜的水果,然后通过安检大门进入广场。</p><p class="ql-block">一进广场,只见里面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各种美食摊位前都围满了人,烤肉、烤包子、酸奶粽子等美食的香气扑鼻而来。我们找了个空位坐下,尽情品尝着各种美食,大快朵颐了一顿。</p> <p class="ql-block">饱餐之后,我们决定步行回酒店。酒店离美食广场大概有一公里多的距离,我们一边走,一边欣赏着沿途的风景。途中,我们看到了“嘉兴幼儿园”几个字,仔细一看,竟然是我们永定的老县委书记,如今的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所题。出于好奇,也出于对老书记的崇敬之情,我忍不住举起手机,将这几个字拍了下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