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游历了祖国大部分省、市,有些地方还曾多次游览,但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一直没有去过,今年夏天决定到“塞上江南、鱼米之乡”深度一游。</p> <p class="ql-block"> 首站必须是银川市;银川是宁夏辖地级市、首府,简称“银”古称“兴庆府”、别称“凤凰城”地处中国西北地区,宁夏平原中部。</p> <p class="ql-block"> 银川我来也</p> 凤凰碑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凤凰碑(民族团结碑),坐落于银川西门入口处,1984年建成,碑顶不锈钢凤凰雕塑象征城市繁荣,是银川的文化象征和市民情感载体。也是城市市标。</p> 舌尖乡愁 <p class="ql-block"> 到银川已是下午1点多了,旅行中一项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寻找当地的美食。</p><p class="ql-block"> 位于银川市兴庆区解放西街11号,银川市最大的国营清真饭庄——迎宾楼,称为银川人的舌尖乡愁。1982年开业的迎宾楼是刻在银川人DNA里的味道。一楼冰柜藏着整个夏天的清凉,楼上铜锅涮肉飘着秋冬的暖意,被授予“中华餐饮名店”的它承包了银川人四季的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 铜火锅;清汤涮出羊肉本味,麻酱里滚三滚谁来也不换。这里的羊肉入口即化,一点也不膻。</p> <p class="ql-block"> 八宝茶奶糕、沙棘棒冰味道好极了。</p> <p class="ql-block"> 除了刷肉和冷饮、这里的面点也很受青睐,门口的面点档口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馒头、花卷、玉米面发糕、糖饼子,比脸大的巨大馒头……,超级实惠。</p> <p class="ql-block"> 当地人说这里的馒头很好吃,虽说是刚吃的很饱,我们也排队买了二个馒头、二个茴香饼、一个芝麻饼。</p><p class="ql-block"> 同排队的人们聊天,深深体会到,他们说每天买早茶、涮羊肉、啃冰棍、就大概就是银川人最平凡的一天。</p><p class="ql-block"> 这里要提一个银川人非常喜欢独有的吃法“西瓜泡油饼”,在饭店里问服务员有没有西瓜泡饼,得到的回答是,“饭店里没有,都是自己在家里做。”在回酒店的路上买了点西瓜,问卖瓜小哥:你们吃西瓜泡饼是当夜宵吗?小哥说:正餐也吃,他今天早上、中午吃的都是西瓜泡饼。看来银川人真的喜欢这种吃法。回酒店后我们也试了一下,真的很好吃。</p><p class="ql-block"> 西瓜泡油饼的做法分为四个步骤:</p><p class="ql-block"> 1、西瓜冰镇一下;</p><p class="ql-block"> 2、将瓜瓤搅碎出汁;</p><p class="ql-block"> 3、将油饼浸泡在瓜汁中,体验瀑汁口感;</p><p class="ql-block"> 4、 直接食用,可搭配饼与瓜肉交替食用。</p><p class="ql-block"> 该吃法被描述为“独属于宁夏人的夏日味道”。</p> 钟鼓楼 <p class="ql-block"> 钟鼓楼位于解放东街与鼓楼南北街十字路口,始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高36米,占地576平方米,是清代建筑风格的典范,为银川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在鼓楼上看到的解放东街、鼓楼南北街。</p> <p class="ql-block"> 鼓楼下面的步行街很是繁荣</p> 宁夏邮政博物馆 <p class="ql-block"> 宁夏邮政博物馆位于宁夏银川市解放西街1号、2008年7月16日开馆,是全国建成第二个省级邮政博物馆及自治区内唯一邮政行业类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该馆展陈分为古代邮驿、近代邮政、当代邮政、邮票与集邮文化四大展区,并设珍藏馆,系统展示中国千年邮驿史及宁夏邮政百年发展历程。</p> 承天寺塔 <p class="ql-block"> 承天寺塔位于银川古城西南部,始建于西夏时期(1050年)、高64.5米,为密檐式八角砖塔。展现古代建筑技艺,是历史悠久的宗教文化地标。</p> <p class="ql-block"> 因为寺内在维修,不能参观,只能在外面看看。</p> 自强巷 <p class="ql-block"> 听说银川有一网红打卡地——自强巷,决定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 银川自强巷是银川市兴庆区通过城市更新改造的典型案例,已从一条破旧巷道转变为集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于一体的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 保留老城区风貌的同时,通过彩绘墙等元素融合现代艺术气息,实现传统与创新的结合。</p> 怀远夜市 <p class="ql-block"> 怀远夜市位于银川市西夏区怀远路和文莘北路的十字路口,(宁夏大学南门外)西周侧成直角形排列。</p> <p class="ql-block"> 如此壮观,人潮涌动。</p> <p class="ql-block"> 有近一千米的摊位,是最具代表性的夜间消费地标,集美食、文化休闲于一体,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融合宁夏建筑与文创元素。</p> <p class="ql-block"> 吃货的最佳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 夜市里设有宁夏葡萄酒专区,宁夏多品种的葡萄美酒,大多质量、口感胜过国外的知名品牌。</p> 沙湖 <p class="ql-block"> 沙湖地处贺兰山下、黄河岸边,距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38公里,景区总面积为80.10平方公里,22.52平方公里的沙漠与45平方公里的水域毗邻而居,构成了西部罕有的荒漠湿地特色景观,因其融江南水乡之秀丽与塞北大漠之雄浑为一体,被誉为“塞上明珠”。</p> 鸿雁伴飞 <p class="ql-block"> 到沙湖来,主要是想体验一下“鸿雁伴飞”,坐在游艇上,游艇驰骋,鸿雁相伴!在沙湖景区上演着令人惊叹的表演——鸿雁伴飞。不仅可以欣赏到百雁齐飞的壮观场面,还可驻足停留,与它们沉浸式接触,亲密喂食,合影留念,感受人鸟同乐的奇妙。</p> <p class="ql-block">实况播放</p> <p class="ql-block">这几只大雁不想上班,在“摸鱼”。</p> <p class="ql-block">看看驯雁师,费了多大劲,鞋都掉了,终于把“摸鱼雁”赶去上班了。</p> <p class="ql-block"> 一汪碧水从天降,瀚海沙漠起平湖。在中国,有水的地方很多,但是湖光山色中缺少了沙的粗犷,中国有沙的地方也不少,但是瀚海起伏中缺少了水的灵韵,这两者的缺憾在沙湖珠联璧合,便有了“水绕沙丘-塞上江南”。</p> <p class="ql-block"> 这里不仅可以享受“西北芭提雅的海边度假”出游感,还能体验动感飞艇、水上飞伞、水上超跑等刺激感的水上娱乐项目。给你更高级的度假游玩体验。</p> <p class="ql-block"> 沙湖之沙天上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经由季风不断将远方的沙尘从贺兰山缺口处飘送至此,倾注到湖畔,聚集成丘,形成了这一方广袤的沙漠。你可以畅玩激情滑沙、沙漠骆驼、自驾越野车、在塞北大漠里纵情驰骋。</p> 远古岩画 <p class="ql-block"> 在响晴的日子里,能看见明代诗人金幼孜笔下“断峰迤逦烟云阔,古塞微茫紫翠连”的巍峨高山,那便是贺兰山。无论是夏天的苍翠、秋天的枯黄、还是冬天的白雪积山,贺兰山总给人一种巍峨于云霄之间的雄性之山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近6000幅神秘诡异的岩画,被刻制在贺兰山峡谷两侧锦延800多米的山岩崖壁上,它们生动地记录了3000至10000年前原始先民放牧、祭祀、狩猎、征战、生产、生活等场景,成为今天我们研究人类文化史、宗教史、原始艺术史的文化宝库。顺着这个多彩的岩画万花筒,我们可以窥见古代游牧人一幕幕富有生趣的社会生活,唤起我们对人类一致性的认识,理解我们人类深刻的根。</p> 太阳神——人面像中的自然崇拜 <p class="ql-block"> 太阳神岩画是贺兰山岩画中的精品,它磨刻在距地面20余米高处的石壁上,头部有放射形线条、面部呈圆形,重环双眼、长有睫毛、炯炯有神,看上去很威武。这就是古代游牧民族心目中的“太阳神”。</p> <p class="ql-block"> 人面像的头饰和西夏党项族发式极为相似,西夏人当做“先祖”。故在旁题刻字。</p><p class="ql-block"> 汉译为“能昌盛正法”</p> 双羊出圈岩画 <p class="ql-block"> 双羊出圈岩画;贺兰山岩画中发现唯一一幅带人工建筑的岩画。</p> 女人花 <p class="ql-block"> 女人花;此处石壁上有上下错落的两幅人画像,上面一幅人画像由十三个花瓣围成,面部轮廓由“四片瓦状”构成,象征女性。下面一幅人画像,头顶羽毛状头饰,嘴角两侧横线似为胡须,象征男性,从这一块石画上的两幅人画像位置分析,女性高高在上,显示出了地位的尊贵,似为母系社会的文化遗存。</p> 圣像壁 <p class="ql-block"> 这块直立的石面上分布有60余幅人画像岩画。形态不一,无有雷同,是贺兰山岩画中最具规模的人面群像之一,有人认为是祖先或神灵汇集的庄严“圣壁”,故被誉为“圣像壁”。西方学者普遍把出现大量人面像岩画,且周围有水源的石壁称为“圣像壁”,认为先民把心目中敬仰各种神灵刻制在出现水源的地方,在自然赋予的神力下更能实现各自的愿望。</p> 驴羊图 <p class="ql-block"> 该岩画位于距地面3米,呈50度夹角的岩面上,画面中一驴驮载一羊面向山谷,从容行走。其右上方有一鸟翩飞引路状。此图构思独特,似给人一种寓意,该山谷内有无限的神秘蕴藏其中。</p> 动物与人面像 <p class="ql-block"> 此处岩画由人体、动物、人面及符号等组成,由于风化而漫漶不清,但主要部分尚可辨清。其中一幅人画像和动物尾部紧紧相连,有人认为这是“动物生人”的场面,反映的是早期先民动物崇拜观点。</p> 狩猎图 <p class="ql-block"> 在此山体之上十米处有一幅岩画,描绘了一猎人在后方拉弓射箭,前方动物向前奔逃的场面,该画线条简练,富有动感,人物刻画较小,动物普遍较大,反映的是狩猎大型动物的场景。有一体型较小的动物面向猎人张望,应为猎犬,可为研究早期人类狩猎方式和驯养动物等方面提供有力的依据。</p> 猴头像 <p class="ql-block"> 此处与地面相接处有一人面像岩画,其左眼深陷、右眼微出,头戴小帽,形似猴头,再看其上山体,高矮有序,形如五根手指,驻足联想,似为《西游记》中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的孙悟空。</p> 大眼睛人面像 <p class="ql-block"> 这幅人面像岩画奇特,是贺兰口人面岩画中极为少见的一种表现风格。椭圆形的脸部轮廓非常规整,两只呈倒U形的眼睛硕大、大夸张,几乎占了整个面部的三分之一。额头有一个横竖相交的“十”字符号,专家们认为这种“十”字形符号象征阴阳交合,反映的是生殖崇拜文化,因此又被称为“大眼睛生殖女神”。</p> 大小巫 <p class="ql-block"> 这幅岩画由一大一小两个“蛙形”人体形象组成,均双臂肘上举,五指分开,两腿作“马步状”,伴有“尾饰”,脚上有环形法器,仰韶时代文化遗地出土的彩陶中也发现了类似的图案,可为这组岩画的断代提供参考。</p> 手印图 <p class="ql-block"> 在距离地面七八米处岩壁上,分布有两个手印以及动物,人面像和符号。最上方“桃形”人面像为重环双眼,代表神灵;两只手印大小不一,代表了两个强弱不同的部落。小手印左方有一向左箭头,表明小手的部落即将离开此地而迁往它处。且小手下方有一头牛向着大手印的方向前膝跪倒,象征臣服,小手部落的“财产”全部归大手部落所有。有神、人作证,并“盖手印”以达成契约,永远有效,不得更改。</p> 古猿观天 <p class="ql-block"> 从此位置朝对面山脊望去,有一自然山石造像。形状酷似古猿、傲然矗立,抬头望天,似在镇守山谷,或冥冥之中有无穷的玄机有待询问。</p> 岩画群 <p class="ql-block"> 此坡岩画密集,分布有动物、符号、人画像、巫师、娱舞等诸多形象,在太阳斜射时刻痕较明显,中间一幅较大的人画像,采用了“阴阳混刻”的方式,可见制作技法已臻纯熟。上下两组“七人连臂舞蹈图”尤为著名,其造型与西安半坡出土的彩陶上的舞蹈图案极为相似,展现了一场神圣、庄严又不失生活情趣的盛大祭祀场面。</p> <p class="ql-block"> 贺兰山岩画自发现以来,它给人们的震撼像“哥德巴赫猜想”一样的迷团,悬浮在贺兰山的上空历久蔓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