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苏州狮子林的建筑与山水和谐统一,体现了江南古典园林常见的“咫尺山林”式意境。该园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阁环绕,拥有燕誉堂(鸳鸯厅)、真趣亭、石舫等经典建筑,而这些建筑正是欣赏水域美景的理想场所,两者相互成就。</h3> <h3> 清咸丰年间,狮子林年久失修,叠石亭台坍塌。后由贝润生先生购下重修。植花木、浚水池,增建燕誉堂、小方厅、九狮峰、牛吃蟹等景点。园周环以长廊,上置“听雨楼藏帖”、“乾隆御碑”、“文天祥诗碑”等碑刻71块。建湖心亭、九曲桥、石舫、荷花厅、见山楼、人工瀑布等景点,峰石依旧。狮子林的水域美景由此进入一个新阶段,如今我们能看到的大部分水域美景都要感谢贝先生的大手笔。</h3> <h3> 狮子林作为元代园林的代表,园内东南多山(假山),西北多水(池水),四周高墙森立护深宅,曲廊环抱依高墙。以中部的水池为中心,多位园主不断地叠山造屋,移花栽木,架桥设亭,使得全园布局紧凑,才逐渐有了今天之“咫尺山林”的意境。<br> 本篇是作者《苏州狮子林秋游记》的第二集:《水韵美景》</h3> <h3> 根据专家和业内人士的建议,我逐渐尝试在欣赏狮子林的水韵美景时,结合其园林造景的匠心与古典美学意境进行“审视”,从而更好地体会其内在的精神涵蕴。</h3> <h3> 狮子林的前身为禅宗寺院,其水域设计暗含某些佛教思想,如中央水池象征“般若池”(智慧之海),假山喻指“狮子座”(佛陀说法之所)。游赏时我便从具象化的水域景观联想到“一花一世界,一水一菩提”的禅境。这样做需要化费较长的时间,所以我游园只能自己独自进行,他人如果跟随可能感到不耐烦。</h3> <h3> 游赏狮子林水韵美景的最佳时机大致为:<br> 清晨(7:00-9:00):人少静谧,水面如镜,倒影清晰。<br> 雨后:空气清新,山石润泽,水景更显灵秀。<br> 黄昏(16:00-17:00):斜阳柔光为水面镀金,适合摄影。<br> 我这次游园恰逢早晨中雨后,即时还有雨丝飘忽,符合上述第二点,所以总体感觉较好。<br></h3> <h3> 有资深游者曾这样推荐狮子林园内的游览路线,我亲身体验过后觉得蛮有道理的:<br> 主线:门厅→燕誉堂→小方厅→九狮峰→指柏轩→古五松园→湖心亭→真趣亭→石舫→暗香疏影楼→问梅阁→修竹阁→立雪亭→出口。<br> 精华点:在湖心亭环顾360度水景,于真趣亭俯瞰水池全貌,立雪亭登高望远。<br></h3> <h3> 这次游览狮子林的水域美景,我听从专家的建议,试着首先把握整体格局,即水为脉络,串联虚实。由于狮子林的水域是以中央水池为核心,假山、建筑环水而建,形成了“水绕山转,山因水活”的布局,所以我欣赏时先登高(立雪亭、问梅阁)望远,俯瞰水体如何似一条柔软的纽带,将紧凑的假山群与亭台楼阁串联成有机整体,同时注意水体形状的曲折变化,感受“曲水”带来的深邃感和游园动线的引导性。<br></h3> <h3> 在狮子林的水域游览时,我特意关注了“动物添趣、动静相宜”这个特点。<br> 先尝观鱼之乐:眼中池中锦鲤成群,在“真趣亭”前、曲桥两侧投饵引鱼,看鱼群翻涌形成“锦鳞嬉水”的生动场景,亦是一大乐趣。<br> 再赏水禽点缀:池中偶有鸳鸯、水鸭游过,为静谧的水面增添野趣,暗合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理念。<br></h3> <h3> 如果说攀登假山必须动起来,那么观赏水景就必须慢下来,要学会聚焦水景细节,把握观赏维度。在 静水如镜,倒影成画的情况下,我尝试着:<br> 捕捉天光云影:那天上午,雨后的池塘里,水面平静得如同一面镜子,虽然天空不作美,没法反射天空、云朵,但周围建筑和假山的倒影也是蛮有意趣的。由于不是在晨昏时分,难见霞光洒落水面,所以没能欣赏到“半池锦鳞半池霞”的诗意画面。<br> 寻觅建筑倒影的对称美:我留意了见山楼、湖心亭等建筑在水中的倒影,虚实相生,的确形成了对称构图,这就是传说中的中国古典园林的秩序美。<br></h3> <h3> 狮子林水域的最大特点是假山临水,刚柔相济我在此可以欣赏到山石与水岸的互动。我细细观察太湖石假山是如何延伸入水的,从而形成了嶙峋的岬角和幽深的石洞。我注意到,这里的水岸线刻意设计得曲折回环,营造出了“水随山转,山因水活”的动态感。▼<br></h3> <h3> 狮子林的水域植物映衬,四季有景。游客从不同的季节来到此处,可以欣赏到不同的美景:<br> 春见艳桃夏赏荷,秋观红枫冬遇雪:水域周边植物精心配置,春季沿岸桃花灼灼,夏季池中荷叶田田,秋季红枫映水,冬季残雪覆石,四季皆可入画。<br> 我本次见到的主要是残荷,别有风味。另外,翠柳低垂,随风飘荡,另具雅韵。▼</h3> <h3> 狮子林内有好几座小桥,特色和功能各有不同。特别是取名为 “小飞虹”的廊桥,其名字取自南朝诗人谢朓“飞虹眺秦河,泛雾弄轻弦”的诗句,过桥时游客可体会“步行虹上,如临仙境”的意境。▼</h3> <h3> 狮子林内的石舫又称为 “不系舟”,象征“舟行山水间”和“暗香疏影楼”的寓意。其位于狮子林水池西北岸,船体为青石雕刻而成,船头靠岸,船尾朝湖面。船舱部分仿楼阁式建筑,有两层,造型典雅。游园者绝大多数都要登船一探究竟,感受“舟中观景”的移步换景之趣,体会古人“寄身世外”的隐逸情怀。<br> 石舫是贝润生仿造北京颐和园的清晏舫建造,其外表更加质朴。船体建造中使用了水泥,中、后舱为两层,四周装有86扇和合窗都镶有彩色玻璃。可用做宴请宾客之地。▼<br></h3> <h3> 狮子林内的真趣亭位于古五松园南,倚廊而建,南临水,北靠走廊处以屏门相隔,方砖铺地。乾隆三十年(1765 年)四次南巡,为狮子林题 “真趣” 匾,由此得名。站在真趣亭内观赏水域美景是绝佳之地。▼</h3> <h3> 狮子林内的湖心亭处于狮子林水池中央,是一座小巧玲珑的亭子,通过九曲桥与岸边相连,分隔水面,产生一种曲折幽深的境界,四周环水。亭中设有石桌石凳,在这里可欣赏到周围的湖光山色和假山美景,不出城郭而得山林之趣。 <br> 立于湖心亭,可观飞瀑,似五叠直泻养眼,有一种自然的感觉。▼</h3> <h3> 狮子林西北角上建有苏州古典园林中唯一的人工瀑布,水流从叠石间跌落,声如琴鸣,独具特色。我上次去曾亲眼见过“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景象,这次去处于“枯水期”,未能再见此况。▼</h3> <h3> 综上,在狮子林内欣赏水韵美景,要具备独特的“心法”,即:<br> 1、慢下来。避开人流高峰,静坐水边,感受时光随水波流淌的韵律。<br> 2、联起来。将水景与假山、建筑、植物、匾额、楹联等结合理解,体会造园者的“全局匠心”。<br> 3、品意境。游客不止于“看”,更需用心“品”,联想诗词画境,与古人神交。<br> 总之,狮子林的水不仅是景,更是呼吸的生命、流淌的诗。当我们能以一颗沉静之心走近它,便能触碰到苏州园林“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灵魂。<br> 我下次再去的话,就会带上一份闲适心境,在水边静坐片刻,体会更独特的感悟。象狮子林这样的苏州园林的妙处,常在于第二次、第三次的回味中悄然浮现。<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