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青春》有感

<p class="ql-block"> 再读塞缪尔·厄尔曼的《青春》,字句里的力量忽然有了具体的模样——不是书本里抽象的道理,而是侄女刚到边疆的那些日子:三个小时的二级公路载着她的行李,10个同去的人里,别人分到有飘窗、能看风景的房间,她却住进了转角处狭小的屋子。这是她到边疆遇到的第一个考验,或许是考虑不周,或许是运气使然,但就像文中说的“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她没抱怨,只是默默收拾好东西,把那间小屋子归置得妥帖。</p><p class="ql-block"> 往后的日子,考验藏在更细碎的地方:我们这边还穿着短袖喊热,她那边已经要裹上薄外套;和当地的哈尼族、彝族同事交流,偶尔会因为语言不通闹小误会;加班到深夜,想跟家里视频,信号却时好时坏。这些现实的难,没有《青春》里“气贯长虹”的壮阔,却满是生活最真实的重量——就像当年读《白杨》,总担心小树扛不住风沙;看《母亲的河》,心疼那些远赴新疆的人要忍多少孤独,如今才懂,所谓“青春是生命深泉的自在奔流”,从来不是一路顺遂,而是在这些不那么如意的时刻,依然能守住心里的那股劲。</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边疆偏远,说她的选择会影响未来的家庭、生活,这些担忧我何尝没有。可《青春》里那句“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总在耳边响:她选择留在那里,不是向现实妥协,而是带着勇气去面对每一个“第一次”——第一次住狭小的屋子,第一次听陌生的方言,第一次适应不一样的气候。这些经历或许会让她累,却也在慢慢把她打磨得更坚韧。</p><p class="ql-block"> 我们常说“鸡汤”是安慰,可面对现实的难,这份“鸡汤”其实是给自己的一份底气。就像《青春》里写的“你我心中皆有一台天线”,侄女在边疆的日子,就是在为自己竖起那根天线:她听着方言慢慢学,看着风景慢慢适应,把每一个小考验都变成成长的养分。</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未来还有更多不确定,或许会有想家的深夜,会有面对困境的迷茫,但请一定记得,你在边疆经历的每一步,都在为青春添砖加瓦。那些现在觉得难的事,终会变成你独有的财富;你在这片土地上付出的每一份热忱,都会让未来的路越走越宽。愿你永远守着心里的“天线”,接住每一份美好与勇气,相信你的青春,定会在边疆绽放出独一无二的光彩,未来可期,一切值得。</p><p class="ql-block"> 附:《青春》原文</p><p class="ql-block">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炽热的情感;青春是生命深泉的自在奔流。</p><p class="ql-block"> 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如此锐气,二十后生有之,六旬男子则更多见。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p><p class="ql-block"> 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唐必至灵魂。忧烦、惶恐、丧失自信,定使心灵扭曲,意气如灰。无论年届花甲,抑或二八芳龄,心中皆有生命之欢乐,奇迹之诱惑,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p><p class="ql-block"> 你我心中皆有一台天线,只要你从天上人间接受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你就青春永驻,风华常存。一旦天线落下,锐气便被冰雪覆盖,玩世不恭、自暴自弃油然而生,即使年方二十,实已垂垂老矣;然则只要竖起天线,捕捉乐观信号,你就有望在八十高龄告别尘寰时仍觉年轻。</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