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翁归来的美

钓翁归来

<p class="ql-block">沂河飞虹:一桥圆了百年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作者:郭华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沂河的水,淌过了多少个春秋?它载着木船的摇橹声,载着乡亲们“隔河望路”的期盼,也载着一代又一代人对“家门口有座桥”的念想,悠悠流了百年。对合沟镇吴家及附近村子的人来讲,沂河是清晨薄雾里泛着粼粼波光的钟情风景,是傍晚炊烟中隔岸相望的故土乡愁,却也是西去邳州腹地的一道“天堑”。尽管向北这段沂河上,早年间便架起了港上沂河大桥,后来又添了石家沂河大桥,可对吴家村、许家村这些沿岸村落的百姓来说,走港上沂河大桥要多绕二十里路,走石家沂河大桥也得绕上十多里,看似不算太远的路程,却成了日常出行里“添堵”的坎——赶早班去邳州城里上班的人,得提前一个钟头出门;村里有人若需到邳州就医,救护车要绕桥赶来,多了几分惊险;农户收了瓜果蔬菜,货车绕路运输,不仅耗油耗时,还耽误了新鲜度,卖不上好价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终于,在2025年9月28日,这份延续百年的期盼迎来了圆满——沂河之上,吴家沂河大桥如一道飞虹横卧碧波,桥面上彩旗飘扬,往来车流有序穿梭,更提振了两岸的发展生机。那天清晨,吴家村的老人们早早就聚在桥头,望着崭新的桥面,眼里满是欣慰;商户们看着往来通畅的道路,盘算着今后运货的便利,脸上露出了踏实的笑容;孩子们围着桥头的通车标识,轻声说着以后上学不用再绕远路的轻松。乡亲们的话语里,没有过多的喧闹,却满是“盼了一辈子的桥,总算通了”的真切,这份安稳的欢喜,比什么都来得实在。这座桥,不仅补全了区域路网的“微循环”,让“家门口过沂河大桥”的百年念想落了地,更让党和政府“把民生实事办在百姓心坎上”的承诺,化作了脚下可触可感的通途,让横亘世代的天堑,终成串联吴家及周边产业与民生的“飞虹”,映着沂河的碧波流转,为这方土地的发展画下了更圆满的句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份“家门口过沂河大桥”的期盼,背后藏着沂河两岸百姓世代受困于水阻隔的无奈。沂河是苏北大地的母亲河之一,两岸的土地肥沃,自古便是百姓耕种、生活的生存要地,可这条孕育生机的河,也成了分割两岸的屏障,让世代百姓受限于“隔河难往来”的困境。早年间,两岸往来没有别的路,唯赖一叶木船摇橹摆渡。清晨天不亮,摆渡人就撑起船桨,舟楫在河面轻晃,载着农人的粮担、学子的书囊,也载着满船人“靠天渡河”的忐忑。汛期一到,沂河水涨,浊浪拍打着船舷,渡船只能停摆,两岸人就只能站在河边望河兴叹,颇有《岳阳楼记》中“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的局促;到了枯水季,河底的沙滩裸露出来,船底时不时剐到河沙,行船滞涩缓慢,又添了“商旅不行”的无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后来,港上沂河大桥建成了,310国道的车流得以顺利跨河通行,一下子打破了两岸“隔河相望”的僵局,不少货车、客车不用再等摆渡,直接从桥上驶过,两岸的往来总算方便了些;再后来,石家沂河大桥也紧跟着建成,局部片区的通行效率又提升了一截,周边几个村子的百姓出门省了不少事。可对吴家及周边几个村子的人来说,这份“方便”还是隔着一层——日常去邳州城里买东西,得先绕到石家沂河大桥,再转路过去;商户运一批蔬菜到市场,绕路的油钱、耽误的时间,都是实打实的成本;尤其是学生在沂河西岸借读,本就隔着一条河,再绕路去学校,得让家长骑着电动车提前很久出门,遇上刮风下雨,孩子坐在后座上挨冻受淋,家长心里更是揪得慌。“家门口过沂河大桥”的渴望,就这么一直藏在百姓心底,从祖辈传到父辈,又传到年轻一代,“建一座近在咫尺的沂河大桥”,成了这方百姓接续传承的夙愿,而这份沉甸甸的夙愿,也成了党和政府始终牵挂的民生痛点,推动着各方力量为“解民忧”协同奔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99年,区划调整的消息传来,合沟镇划归新沂市管辖,原本同属一地的沂河两岸,一夜之间成了新沂与邳州的界河。自然的水阻隔之外,虽需做好跨区域协调工作,但建桥的初心始终凝聚着两地共识。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不断加快,吴家及周边村子的发展也日新月异,搞起了大棚蔬菜、特色养殖,新鲜的农产品等着运出去卖;村里还办起了几家中小企业,产品要运到外地销售,货运需求一天比一天迫切。可“绕行成本高”的制约,像一道门槛,挡在民生改善与产业发展之间,矛盾也愈发突出:农户的蔬菜因为绕路耽误,错过了最佳售卖时间;企业的货物因为运输不便,订单不敢接太大;老百姓出门办事、到邳州就医或学生在西岸借读,还是得为绕路犯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沂河这段区域上,再架起一座吴家沂河大桥,其共识的形成与工作推进,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酝酿与准备。从最初回应百姓“家门口过沂河大桥”的夙愿,到党政组织与交通、国土资源等部门逐步对接,工程的论证、规划、统筹协调确非易事:既要摸查沿岸用地情况,厘清土地权属;又要与新沂、邳州两地的有关镇村沟通;还要结合区域交通路网,优化桥梁选址与建设方案,每一步都需要做扎实细致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吴家沂河大桥的建设迈入快车道,是在2017年徐州市委、市政府创新搭建电台民生对话平台之后。合沟中学退休教师姜洪民作为百姓代表,走进电台直播间,替乡亲们传递心声:“大家伙都盼着这桥能快点建起来,早一天通车,日子就能早一天方便;也请政府放心,质量上咱也盯着,要建就建座结实桥、放心桥。”这番朴素的诉求,让决策层更直观地感受到百姓对“加速推进”的迫切期待,也让此前多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有了更明确的节奏指引。百姓的呼声与部门的推进力度形成合力,原本按部就班的规划,就此转入“加速跑”模式,“建桥”从共识里的愿景,快步走向了具体施工的日程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相关部门的统筹指导下,“盼桥”的合力终于化作实实在在的建设行动。党政组织与相关部门将吴家沂河大桥纳入重点民生工程予以推进,上级层面统筹资源、保驾护航;新沂与邳州两地的有关镇村积极配合,高效推进用地审批、路线优化等关键环节;建设者们抢工期、保质量,在各项保障措施到位的前提下全力推进施工,只为让这座承载着百姓期盼的桥早一天通车。这种“上下协同、多方联动”的合作模式,让工程得以顺畅推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展现了党和政府与职能部门“办民生实事”的高效与担当,更让港上沂河大桥、石家沂河大桥与吴家沂河大桥形成“接力”之势——三座沂河大桥沿着沂河依次铺开,像三根紧密相连的纽带,把沂河沿岸的村镇、产业紧紧串联,共同完善了沂河沿岸的交通布局。而这份“上下协同、跨域携手”的实践,也成了各方同心为民的生动范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如今,吴家沂河大桥如飞虹卧波,成了沂河上一道新的风景。两岸百姓的通勤、货运变得格外便捷,往日绕路的不便彻底终结,农产品外运、企业货运效率大幅提升,民生出行与产业发展都迎来新活力。更让人欣喜的是,借着这座大桥直达邳州高铁的便捷,这方土地真正迈入了“高铁时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