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来到了宜都市,参观了《三峡千古情景区》。</p><p class="ql-block"> 此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三峡千古情景区》游,第二部分介绍《宜昌保卫战》。</p> <p class="ql-block"> 宜都市,湖北省辖县级市,由宜昌市代管,位于湖北省西南部,东隔长江与宜昌市猇亭区、枝江市相望,东南邻松滋市,西南、正西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交界,北与宜昌市点军区接壤。</p><p class="ql-block"> 宜都市共有大小河流50余条,长江自宜昌市猇亭区虎牙滩入境,由北向南流向洋溪入枝江市境,市内河段长45千米。清江自西从长阳入境,至城区流入长江,市内河段33千米为长流河。</p><p class="ql-block"> 是长江和清江的交汇处。</p> <p class="ql-block">三峡千古情景区</p><p class="ql-block"> 宋城·三峡千古情景区,位于湖北省宜都市陆城街道三江路9号,地处长江与清江交汇处的鲟龙湾文化旅游产业园内。</p><p class="ql-block"> 该景区由湖北交投集团、宜都市人民政府与宋城演艺联合打造,占地111亩,总投资20亿元,是湖北省首个大型旅游演出项目,填补了省内同类项目空白。</p> <p class="ql-block"> 景区完全打破公园、演出的界限,形成旅游休闲度假一站式全新体验。</p> <p class="ql-block"> 三国街、诗田街、峡江街、花街、市井街、风情街、波西米亚街等街衢纵横,穿越街、千古情广场、魔法怪街、精灵谷等一步一景,仿佛走进三峡秘境,邂逅一段奇妙的荆楚风情。</p> <p class="ql-block"> 多媒体光影秀《三峡奇缘》、VR体验项目《太虚幻境》、《长江万里图》电影馆、裸眼3D《梦幻空间》《太空传奇》等互动项目上天入地、穿越古今。</p><p class="ql-block"> 沉浸式体验项目《郑和下西洋》、《宜昌保卫战》、聊斋惊魂鬼屋、恐怖研究院等,光怪陆离、惊心动魄。</p> <p class="ql-block"> 整个景区建有风雨连廊,不惧日晒雨淋,全天候轻松畅玩,老少同乐,晴雨皆宜。</p> <p class="ql-block"> 主秀《三峡千古情》是一生必看的演出,震撼演绎三峡上下8000年。</p> <p class="ql-block"> 幕布徐徐拉开,不见人影,先闻其声。</p><p class="ql-block"> 那是水,是自太古洪荒奔涌而来的水声,混着风与石块的咆哮。</p> <p class="ql-block"> 舞台上是无边的黑暗,只有几束冷冽的蓝光,照出些许翻腾的、模拟江涛的绸布。</p> <p class="ql-block"> 蓦地,一声石破天惊的巨响,大禹的身影在光影中顶天立地。</p> <p class="ql-block"> 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身后是万千先民,赤裸着上身,喊着低沉的号子,与那滔天的洪水抗衡。</p> <p class="ql-block"> 那场面,浩浩汤汤,仿佛不是人在治水,而是人以自己的筋骨与魂魄,在与天地争一份生存的权利。</p> <p class="ql-block"> 开山斧凿下的不是河道,是一个民族最初的倔强!</p> <p class="ql-block"> 水患既平,楚地的云梦之气便弥漫开来。舞台陡然一亮,成了清雅的碧色。</p><p class="ql-block"> 楚宫的女子们踏着细碎的步子来了,长袖如云,腰肢似柳。</p> <p class="ql-block"> 她们的舞姿是那般瑰丽而浪漫,带着巫风的玄奇与缥缈。空气里仿佛都飘着《楚辞》的芬芳,是兰草的清冽,是桂酒的醇香。</p> <p class="ql-block"> 忽而,一阵清越的童声如月光般洒落:“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p> <p class="ql-block"> 一队少年捧着金灿灿的柑橘翩然起舞,那明艳的橘色在碧色长袖间流转,恰似故土难离的赤诚。</p> <p class="ql-block"> 这声声《橘颂》,深固难徙,唱的何尝是草木,分明是楚人扎根故土的铮铮铁骨。</p> <p class="ql-block"> 这时,一道清朗又沉郁的声音自浩瀚的夜空响起:“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众人仰首,但见屈子宽袍博带,宛若自银河垂瀑间御风而来,眉宇间凝聚着千年的忧思。</p> <p class="ql-block"> 他的身影掠过翻腾的云气,掠过闪烁的星辰,那是对天地玄黄的叩问,是《天问》的磅礴与苍茫。</p> <p class="ql-block"> 屈子的身影渐高,那声音愈发坚定,在天地间回荡,为这瑰丽的楚韵注入了不朽的灵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求索之魂,从此便烙印在这江水与土地之上,穿越千年而不朽。</p> <p class="ql-block"> 忽而钟磬齐鸣,编钟巨大的虚影悬于天幕,乐音庄重而悠远。</p><p class="ql-block"> 那是楚风的国韵,是屈原笔下《九歌》的世界,绚烂、神秘,而又带着一丝宿命的哀愁。</p> <p class="ql-block"> 这哀愁尚未散尽,金戈铁马之声便如潮水般涌来。</p><p class="ql-block"> 舞台转作一片暗红,是夕阳的颜色,也是血的颜色。</p> <p class="ql-block"> 长坂坡上,赵子龙一袭白袍,早已染作赤红。</p> <p class="ql-block"> 他在千军万马中冲突、盘旋,银枪舞作一团雪花,护着怀中那一点小小的襁褓。</p> <p class="ql-block"> 战鼓声、喊杀声、马嘶声,混成一片,直教人血脉偾张。</p><p class="ql-block"> 那是一场力的舞蹈,美的厮杀。</p> <p class="ql-block"> 三国时代的雄风与苍凉,便在这一人一骑的生死搏杀里,展现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 喧嚣的战场终于沉寂下去,舞台复归于一片静穆的洁白。</p><p class="ql-block"> 是雪,大片大片的雪花,无声地飘落。</p> <p class="ql-block"> 灯光渐柔,仿佛追随着一江清波,回溯至那香溪河汇入大江的秭归渡口。</p> <p class="ql-block"> 那里,曾是夷陵山色里滋养出的一颗明珠,温润而灵秀。</p> <p class="ql-block"> 王昭君一袭红装,怀抱琵琶,静静地从观众后面飘然而至,仿佛就是从这长江的碧波里走出的女儿,眉眼间还映着三峡的云影天光。</p> <p class="ql-block"> 没有言语,没有激烈的动作,只有那背影里,盛着整个汉宫的幽怨与即将面对的塞外风霜。</p> <p class="ql-block"> 当她终于回过头,那一眼,真真是望断了天涯,望断了秭归的青山,也望断了哺育她的夷陵故道。</p> <p class="ql-block"> 那眼神里,有女儿的离愁,更有士子的担当。</p> <p class="ql-block"> 出塞的队伍迤逦而行,融于茫茫雪原。</p> <p class="ql-block"> 这不是个人的悲剧,这是一种将小我的哀怨化作大我的安宁的“和亲”,一种从长江女儿到草原母亲的、凄绝而壮丽的家国大爱。</p> <p class="ql-block"> 最后的乐章,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灯光变得明亮而温暖,背景上是建设者们的剪影,是测量仪,是开山的炮眼,是劳动者如雨的汗水。</p><p class="ql-block"> 音乐也从之前的古朴、悲壮,转为激昂、辉煌。</p> <p class="ql-block"> 当数百面五星红旗如潮水般漫过头顶,在舞台中央汇成炽热的海洋,我的眼眶霎时湿润。</p><p class="ql-block"> 那抹红,是信仰在血脉里奔涌,是千万颗心为一个名字而共振——中国!</p> <p class="ql-block"> 幕落时,我仍怔怔地坐着。</p><p class="ql-block"> 耳畔仿佛还有八千年的风涛在回响。这一台戏,竟如一条精神的江河,从远古流到今天,将大禹的坚毅、楚人的浪漫、英雄的胆魄、美人的襟怀与建设者的豪情,连同屈子那穿越时空的求索之问,统统汇流到我的血脉里来了。</p><p class="ql-block"> 让人魂牵梦萦,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 宜昌市,湖北省辖地级市,地处湖北西南部、长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处。</p><p class="ql-block"> 宜昌古称“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清朝时改称“宜昌”,取“宜于昌盛”之意。</p> <p class="ql-block"> 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的“夷陵之战”就在此地打响。</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中后期的著名战役之一“宜昌保卫战”也发生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相隔1700多年的两次重大战役都发生在这个地方,难道这个地方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吗?</p> <p class="ql-block"> 本文主要介绍“宜昌保卫战”。</p><p class="ql-block"> 宜昌保卫战——长江咽喉的四年血色坚守。</p><p class="ql-block"> 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鄂西大地,宜昌保卫战以其跨度之长、战况之烈、意义之重,成为铭刻在民族记忆中的壮烈篇章。</p><p class="ql-block"> 这场始于1938年武汉沦陷后、延续至1943年的系列防御战,并非单一战役,而是贯穿枣宜会战、鄂西会战等多个阶段的战略拉锯,最终以中国军队守住核心防线、粉碎日军西进企图告终,为抗战胜利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长江屏障。</p><p class="ql-block"> 谨以此篇献给那些为保家卫国而永远长眠地下的英烈们!</p> <p class="ql-block"> 我们先从地理位置和军事功能的角度,剖析它为何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以及这在“宜昌保卫战”中意味着什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可以将其想象成一个 “三层关卡”模型:</p><p class="ql-block"> 第一层:宏观地理——三峡的东大门</p><p class="ql-block"> 位置:宜昌正处在长江出三峡(西陵峡)的最后一个隘口。</p><p class="ql-block"> 长江从巴蜀东出,经瞿塘峡、巫峡至西陵峡,出峡后进入宜昌,即进入江汉平原,直抵荆州、武昌等地。</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山地与平原、上游与中游的地理分界点。</p><p class="ql-block"> 如果把四川盆地比作一个坚固的城堡,那么长江三峡就是它的门廊,而宜昌就是这个门廊的大门口。</p><p class="ql-block"> 谁站在门口,谁就扼住了城堡与外界联系的通道。</p> <p class="ql-block"> 第二层:具体地貌——水陆交通的“死结”与“活点”</p><p class="ql-block"> 七十多年前的中国,从宜昌到重庆是没有公路相通的。</p><p class="ql-block"> 1. 水路:航道的“瓶颈”与“转换点”</p><p class="ql-block"> 上游:宜昌以西的三峡航道,水流湍急,暗礁密布,峡谷狭窄,只能通行吃水浅、马力大的特制轮船(如民生公司的船只)或木船。大型海轮和标准化船队无法通行。</p><p class="ql-block"> 下游:宜昌以东进入江汉平原,江面豁然开朗,水流平缓,适合大型船队和海军舰艇航行。</p><p class="ql-block"> 因此,宜昌成为了无可替代的“换船港”。所有从大后方运出的兵员、物资,必须在此从“川江小船”换装到“长江大船”;所有逆流而上支援前线的物资,也必须在此从“大船”卸货,改装到“小船”。这个转换过程,使宜昌港口成为了一个功能高度集中、也极其脆弱的“死结”。</p> <p class="ql-block"> 2. 陆路:山路的“起点”与“终点”</p><p class="ql-block"> 北路:沿长江北岸,有古老的宜昌——秭归——巴东小道,通往鄂西山区,是连接前线部队与后方基地的生命线。</p><p class="ql-block"> 南路:沿长江南岸,亦有山路通往湘西。</p><p class="ql-block"> 在机械化程度不高的当时,这些山路是宜昌水路运输被切断时,维系鄂西、湘西守军补给的次要通道。</p><p class="ql-block"> 宜昌是这些陆路补给线的集散中心。</p> <p class="ql-block"> 第三层:军事部署——立体的“锁钥”要塞群</p><p class="ql-block"> 在武汉会战(1938年10月)结束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转移至以四川为核心的大后方。</p><p class="ql-block"> 基于以上地理特征,国日双方在宜昌的攻防,具体表现为对几个关键要点的反复争夺:</p> <p class="ql-block"> 1. 对日军(进攻方)而言,占领宜昌意味着:</p><p class="ql-block"> 获得一个绝对理想的前进空军基地:宜昌附近有平地可修建机场。日军占领后,其轰炸机的作战半径不仅完全覆盖重庆,而且航程和时间大大缩短,载弹量可以增加,轰炸频率和强度呈指数级上升。这是宜昌失守最直接、最致命的军事后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打通长江上游航线:日军希望夺取川江(长江宜昌至重庆段)的控制权,恢复长江航运,掠夺洞庭湖地区的粮食(正值夏收时节)和物资,以战养战。</span></p><p class="ql-block"> 获得一个可靠的内河舰队锚地:其海军舰艇可以宜昌为基地,溯江而上,炮击中国军队沿江阵地,支援陆军作战,并威胁三峡航道。</p><p class="ql-block"> 建立了一个战略进攻的出发阵地:日军可以宜昌为跳板,持续向鄂西、湘西的中国军队施加压力,企图打破第六战区的防线。</p><p class="ql-block"> 歼灭中国军队主力:日军企图通过进攻,击溃中国第六战区的主力部队,尤其是沿江防军,以削弱重庆政府的防御力量,动摇中国的抗战意志,逼迫中国政府投降。</p> <p class="ql-block"> 2. 对中国军队(防守方)而言,守住宜昌外围意味着:</p><p class="ql-block"> 建立了以“石牌”为核心的三峡要塞群:在宜昌失守后,中国军队退守至西陵峡的险要处,建立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石牌要塞。它位于长江一个急转弯的南岸,炮台可以居高临下封锁江面,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1943年的石牌保卫战,正是在这里爆发,并成功挫败了日军西进的企图。</p><p class="ql-block"> 控制了江北的“鸡公岭-龙泉铺-鸦雀岭”等制高点:这些高地构成了拱卫三峡口的屏护阵地,与江南的石牌要塞互为犄角,形成了交叉火力,迫使日军无法安全地向上游推进。</p><p class="ql-block"> 保持了长江南北两岸山区的补给线:只要这些山路在中国军队手中,即使长江水道被日军火力封锁,前线守军仍能获得最低限度的补给和兵员补充。</p> <p class="ql-block"> 我们可以将整个宜昌攻防体系比作一个 “带前厅的城堡”:</p><p class="ql-block"> 城堡 = 重庆/四川盆地</p><p class="ql-block"> 城堡的大门 = 石牌等三峡要塞</p><p class="ql-block"> 门前的庭院(前厅) = 宜昌以西的山区</p><p class="ql-block"> 庭院的大门 = 宜昌城本身</p> <p class="ql-block"> 日军在1940年攻占了“庭院的大门”(宜昌城),但他们始终无法突破“城堡的大门”(石牌要塞)。他们虽然能站在前院里威胁城堡,并经常朝里面扔石头(轰炸),但始终无法冲进去。而城堡里的人,则依靠着坚固的大门和庭院周围的围墙(江北江南山地阵地),与入侵者长期对峙,并时不时地从围墙上放箭反击。</p> <p class="ql-block"> 因此,“三峡门户”、“川鄂咽喉” 的极致具体化就是:</p><p class="ql-block"> 它是一个由“宜昌换船港”这个交通死结和“石牌——江北山地”这个立体要塞群共同构成的、关乎中国战时生死存亡的水陆双重战略枢纽。</p><p class="ql-block"> 其价值不仅在于一城一池的得失,更在于它对长江航道、空中航线和大后方安全所拥有的决定性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阶段鏖战:从枣宜拉锯到石牌决战</p><p class="ql-block"> 宜昌保卫战的四年历程,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每一轮交锋都伴随着血肉与钢铁的激烈碰撞,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p> <p class="ql-block">宜昌大撤退(1938年)</p><p class="ql-block">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日军逼近宜昌,长江上游唯一的入川通道面临断绝,中国民族工业命脉危在旦夕。</p><p class="ql-block"> 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临危受命,坐镇宜昌红星路13号,倾其所能,指挥船队在40天内顶着日军空袭和枯水期压力,将3万余名人员、1500多吨兵工器材和2000余吨工业物资从宜昌抢运至重庆。</p> <p class="ql-block"> 这场被称为“东方敦刻尔克大撤退”的行动,为中国抗战保留了关键的工业和军事根基,并将全国各地汇聚到宜昌的工文化名人安全送往重庆。</p><p class="ql-block"> 曹寓、老舍、郭沫若、梁思诚林徽因夫妇、冯玉祥、陶行知、马寅初、张伯苓……</p><p class="ql-block"> 一个个星光璀璨的名字。</p><p class="ql-block"> 日军空袭频繁,民生公司116名船员牺牲,16艘船被炸沉,仍坚持昼夜抢运。他们用血肉之躯在日军轰炸中开辟出“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航线。</p> <p class="ql-block">第一阶段:枣宜会战中(枣阳和宜昌)的宜昌得失与张自忠殉国(1940年)</p><p class="ql-block"> 1940年5月,日军第11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集结4个师团及大量配属部队,兵分三路发动枣宜会战,拉开宜昌争夺战的序幕。</p><p class="ql-block"> 日军以中路突破、两翼迂回的战术,于5月8日攻占枣阳,企图围歼第五战区主力。中国军队在转移中迅速调整部署,集中23个师兵力展开反攻,形成合围态势。</p><p class="ql-block"> 枣阳属襄樊地区,当年关羽“水淹七军”就发生在这一带。</p> <p class="ql-block"> 这场反攻中,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的抉择,至今读来仍令人热泪盈眶。</p><p class="ql-block"> 当时日军主力已突破汉水防线,后方空虚,张自忠亲率总部特务营及5个师的部分兵力,东渡汉水直插日军后方,誓要“给日军一个意外打击”。</p><p class="ql-block"> 出发前,他给副总司令冯治安留下亲笔信:“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然而,因中方通信密码被日军破译,部队动向完全暴露。</p><p class="ql-block"> 5月15日,张自忠所部在宜城南瓜店被日军两个师团合围,陷入重围。</p><p class="ql-block"> 日军凭借优势火力轮番进攻,中国官兵虽装备落后,却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信念拼死抵抗。</p><p class="ql-block"> 16日清晨,张自忠左臂中弹仍坚持指挥,午后胸部又被机枪子弹击中,鲜血浸透军装。他对身边卫士说:“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平安。”</p><p class="ql-block"> 随后,他拔出佩剑刺向自己,壮烈殉国,时年49岁。</p><p class="ql-block"> “现代关公”张自忠将军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 主帅阵亡后,中国军队反攻受挫,日军趁机于5月31日夜强渡汉水,6月1日攻占襄阳,随后连克江陵、沙市、当阳等重镇,直逼宜昌。</p><p class="ql-block"> 6月11日,日军对宜昌城发起总攻,中国守军第18军仓促布防,虽顽强抵抗却因兵力不足被迫撤退,次日宜昌陷落。</p> <p class="ql-block">1941年宜昌反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此后中国军队组织反击一度收复宜昌,但日军大本营紧急下令“确保宜昌”,撤退日军中途折返,于6月17日再次占领宜昌。</span></p><p class="ql-block"> 1941年9月,为夺回战略要地宜昌,陈诚奉命指挥22个师发起反攻。中国军队凭借顽强攻势突破日军防线,一度重创驻守宜昌的日军第13师团,甚至攻至师团指挥部附近,收复部分失地。</p><p class="ql-block"> 但最终因日军迅速调集援兵增援,并在战场上使用毒气战压制中国军队攻势,反攻被迫中止,未能完全收复宜昌。</p> <p class="ql-block">第二阶段:孤城坚守与宜昌三百壮士(1940-1943年)</p><p class="ql-block"> 日军占领宜昌后,随即修筑飞机场对重庆实施大规模轰炸,造成大量军民伤亡,但因宜昌地形限制未能形成直接威胁,双方在此形成对峙。</p><p class="ql-block"> 这段时期,中国军队并未放弃抵抗,局部战斗持续不断,其中“宜昌三百壮士”的事迹,堪称孤城坚守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1940年宜昌陷落后,第18军第54团一营少校营长邓萍率部驻守宜昌城内,负责掩护主力撤退。</p><p class="ql-block"> 当大部队撤离后,邓萍与300余名官兵被困在城中,依托中国银行和聚兴诚银行两座钢筋混凝土大楼构建防御工事。</p><p class="ql-block"> 日军多次发起进攻,先用重炮轰击大楼,再派步兵冲锋,却始终被守军击退。</p> <p class="ql-block"> 战斗持续数日,大楼墙体被炮火炸得千疮百孔,守军弹药告罄,粮食断绝,只能用石块、桌椅甚至断刀与日军搏斗。</p><p class="ql-block"> 日军见强攻不下,便纵火焚烧大楼,火焰从一楼蔓延至顶层,浓烟滚滚中,邓萍带领官兵冲出火海与日军展开白刃战。</p><p class="ql-block"> 最终,除少数几人趁乱突围外,邓萍与三百余名官兵全部壮烈牺牲,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人在城在”的誓言,其壮举可与淞沪会战“四行仓库八百壮士”相媲美,成为宜昌城中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p> <p class="ql-block"> 在此期间,国民政府设立第六战区,任命陈诚为司令长官,专门负责鄂西及宜昌地区防御,逐步构建起以石牌要塞为核心的纵深防御体系,为后续决战奠定基础。</p> <p class="ql-block">第三阶段:鄂西会战中的石牌大捷(1943年)</p><p class="ql-block"> 1940年6月,宜昌失守。拱卫陪都重庆的天然屏障三峡天险暴露在日军控制之下,石牌成为首当其冲的隘口。</p><p class="ql-block"> 1943年5月,日军为打通长江航运、夺取石牌要塞,发动鄂西会战,这成为宜昌保卫战的决定性阶段。</p><p class="ql-block"> 日军投入10万兵力,配备飞机、坦克、重炮等重型装备,重点进攻石牌外围阵地,企图一举突破长江防线。</p><p class="ql-block"> 中国军队依托清江防线和石牌要塞,制定“诱敌深入、层层阻击”的战术,由第18军负责死守石牌核心阵地。</p> <p class="ql-block"> 石牌要塞位于宜昌县境内,背靠长江三峡,前方是狭窄的山谷,素有“长江第一要塞”之称。</p><p class="ql-block"> 日军若攻占石牌,即可溯江而上直取重庆,因此这里成为双方必争之地。</p><p class="ql-block"> 5月27日,日军向石牌外围的曹家畈、高家岭等阵地发起猛攻,中国守军第18军第11师官兵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p> <p class="ql-block"> 而死守轴心石牌的重任就落到18军11师的肩上。</p><p class="ql-block"> 11师师长胡琏,是黄埔第四期学生。恶战在即,胡琏令部下都留遗书。他自己连夜修书五封,与家人作诀别。</p> <p class="ql-block"> 安排好自己的后事后,5月27日正午,胡琏沐浴更衣,着一身崭新军服,率部属登上凤凰山巅,设案焚香,跪拜在苍天之下,庄严宣誓:</p><p class="ql-block"> “陆军第十一师师长胡琏,谨以至诚昭告山川神灵:</p><p class="ql-block"> 我今率堂堂之师,保卫我祖宗坚苦经营,遗留吾人之土地。名正言顺,鬼伏神饮,决心至坚,誓死不渝。</p><p class="ql-block"> 汉贼不两立,古有明训;华夷须严辨,春秋存义。生为军人,死为军魂,后人视今,亦尤今人之视昔,吾何惴焉。今贼来犯,决予痛歼。力尽,以身殉之。然吾坚信,苍苍者天,必佑忠诚。吾人于血战之际,胜利即在握。此誓。”</p> <p class="ql-block"> 28日,日寇攻击开始,先是飞机蜂拥而至,用重磅炸弹和燃烧弹将要塞四周的山野炸得山崩地裂,烧得满山通红。</p><p class="ql-block"> 经过连续4个多小时的轰炸,日军以为中国守军已经溃散,便出动第34和第39师团的一部迂回到石牌要塞的侧后方发起冲锋。</p><p class="ql-block"> 哪里料到,埋伏在北斗冲、三官岩一带的11师主力有如神兵天降,瞬间将这1000多名日寇围困其中,很快将其全歼。</p> <p class="ql-block"> 5月29日,国军18师和11师部分兵力联合把守的八斗冲阵地,被敌人施放大量毒气而陷落。战况危急,第5师师长刘云瀚奉命将主力调至木桥溪继续阻击西进之敌。</p> <p class="ql-block"> 30日,日寇出动飞机数十架,掩护4000多日军抢占木桥溪高地。一天的反复争夺,黄昏时分木桥溪阵地失守。国军第5师14团、15团及师直属营、连队退守至与13团阵地相联的太史桥与木桥溪北高地。</p> <p class="ql-block"> 31日,在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孙连仲指挥下,国军与日寇展开生死决战。此战惨烈空前,日寇借助飞机大炮先进于我方的武器,一度得手。但在誓死守卫石牌的中国军队将士的勇猛反击下,最终徒有招架之功。</p> <p class="ql-block"> 在曹家畈附近的高家岭上曾有3个小时听不到枪声,这不是双方停战,更不是休息,而是仗已经打到无法开枪的程度了,敌我两军扭作一团展开肉搏战,他们只能对拼刺刀…</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白刃战在这里展开。</p><p class="ql-block"> 血腥的白刃战之后,共计一千五百名中国士兵永远地躺在了这片土地上。</p><p class="ql-block">(下图拍于三峡千古情景区沉浸式体验《宜昌保卫战》)</p> <p class="ql-block"> 在7连阵地,日军出动飞机5 架,同时搬来直射钢炮数门,对7连阵地进行狂轰滥炸。</p><p class="ql-block"> 周围树木被扫光,山堡被炸平。2排排长阵亡,迫击炮手全部牺牲,重机枪排也死亡惨重,技术兵幸存无几。</p><p class="ql-block"> 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支持下,继续向7连阵地攻击,掩体和工事破坏殆尽,但该连余部仍顽强战斗,坚守阵地。</p><p class="ql-block">(下图拍于三峡千古情景区沉浸式体验《宜昌保卫战》)</p> <p class="ql-block"> 日军凭借武士道精神疯狂冲锋,中国士兵则抱着“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迎击,刺刀碰撞的清脆声响、士兵的呐喊声、伤员的呻吟声交织在一起,响彻山谷。</p><p class="ql-block"> 士兵在手臂被砍断后,仍用另一只手抱住日军士兵滚下山崖;</p><p class="ql-block"> 排长在腹部中弹后,用最后一丝力气拉响手榴弹与日军同归于尽。</p><p class="ql-block"> 最后第7连奉命撤离南林坡时,全连仅剩下70多人,官兵伤亡达四分之三。</p><p class="ql-block">(下图拍于三峡千古情景区沉浸式体验《宜昌保卫战》)</p> <p class="ql-block"> 守卫天台观的暂34师一排战士,临危不惧,死守阵地,与敌顽强拚搏。日军屡攻不下。又调来飞机助战。我一排战士聚集在冬荆树下坚持战斗。飞机竟把冬荆树炸成秃桩,山头土翻几层。</p><p class="ql-block"> 然而勇士们视死如归,与敌肉搏,予敌重大杀伤,最后全部壮烈牺牲。</p><p class="ql-block">(下图拍于三峡千古情景区沉浸式体验《宜昌保卫战》)</p> <p class="ql-block"> 攻击三角岩、四方湾之敌1000余人,为争夺制高点黔驴技穷,一度施放催泪瓦斯弹。</p><p class="ql-block"> 国军无防化设备,用血肉之躯与敌相拼,竟奇迹般将敌歼灭殆尽。</p><p class="ql-block"> 八斗方之争夺,是这次战斗最为激烈的地方。敌寇每一寸土地之进展,必须付出同等血肉之代价。两军在弹丸之地反复冲杀,天昏地暗。</p><p class="ql-block"> 全军浴血奋战,击毙日军近2000人,阵地前沿敌军尸体成堆。</p><p class="ql-block">(下图拍于三峡千古情景区沉浸式体验《宜昌保卫战》)</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中国守军以1500人的伤亡代价,斩杀日军2000余人,成功守住了高家岭阵地。</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中国空军及盟国空军出击轰炸日军运输线,炸毁日军船只数十艘,切断其补给;侧翼野战军则展开反攻,对日军形成合围之势。</p><p class="ql-block"> 日军见攻势受挫、后路被断,被迫于6月1日开始撤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收复了此前丢失的所有阵地。</p><p class="ql-block"> 至6月中旬,鄂西会战结束,石牌要塞安然无恙,宜昌地区的防御态势彻底稳固。</p><p class="ql-block"> 这场战斗被誉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成为抗战的重要军事转折点。</p><p class="ql-block">(下图拍于三峡千古情景区沉浸式体验《宜昌保卫战》)</p> <p class="ql-block"> 从军事意义上看,宜昌保卫战粉碎了日军打通长江航道、进占重庆的战略企图,使日军“速胜”的幻想彻底破灭。</p><p class="ql-block"> 石牌大捷后,中日双方在宜昌地区的对峙格局持续到抗战胜利,日军始终未能突破这道长江防线,为大后方赢得了稳定的防御环境。</p><p class="ql-block"> 它像一把坚固的铁锁,锁住了日军西进的步伐,也为中国军队调整部署、积蓄反攻力量争取了宝贵时间。</p><p class="ql-block">(下图拍于三峡千古情景区沉浸式体验《宜昌保卫战》)</p> <p class="ql-block"> 从战略意义上看,这场保卫战牵制了日军大量精锐兵力,有效减轻了中国其他战场的压力。</p><p class="ql-block"> 同时,宜昌的坚守保障了大后方物资补给的相对畅通,那些通过长江航运运抵重庆的武器、药品和粮食,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江河,为抗战的持久进行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它像一座桥梁,连接着前线与后方,也连接着绝望与希望。</p><p class="ql-block">(下图拍于三峡千古情景区沉浸式体验《宜昌保卫战》)</p> <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在华北地区,1940年8月20日至1941年1月24日,八路军先后集中了105个团约20余万人,对日本侵略军进行战略性进攻和反“扫荡”作战,打响了著名的“百团大战”。</p><p class="ql-block"> 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重创日伪军,沉重地打击了入侵之敌,振奋了全国抗战信心。</p> <p class="ql-block"> 长江滔滔,昼夜不息,它见证了宜昌保卫战的四年烽火,也承载着那段岁月的铁血与荣光。</p><p class="ql-block"> 当硝烟散尽,我们回望这场战役,才发现它早已超越了战场本身,成为一座镌刻在民族血脉中的精神丰碑。</p><p class="ql-block">(下图拍于三峡千古情景区沉浸式体验《宜昌保卫战》)</p> <p class="ql-block"> 它是一道未被攻破的钢铁防线,更是一曲永不落幕的英雄赞歌。</p><p class="ql-block"> 张自忠将军的热血,洒在南瓜店的土地上,化作了长江岸边的青松,岁岁年年守护着家国;</p><p class="ql-block"> 宜昌三百壮士的忠魂,萦绕在古城的楼宇间,成为了城市记忆中最厚重的底色;</p><p class="ql-block"> 石牌要塞的刺刀,拼杀出血染的黎明,为大后方撑起了一片安宁的天空。</p><p class="ql-block"> 他们或许没有留下姓名,或许早已化作尘土,但他们用生命诠释的“不屈”二字,却像长江的波涛一样,永远激荡在民族的记忆里。</p><p class="ql-block">(下图拍于三峡千古情景区沉浸式体验《宜昌保卫战》)</p> <p class="ql-block"> 从武汉会战到宜昌保卫战,鄂西群山在炮火中战栗,长江被鲜血染成赤红!多少父母失去儿女,多少村庄化为焦土,日寇铁蹄踏碎三楚大地,屠刀之下冤魂遍野。长江记得每一张被吞噬的稚嫩脸庞,武当山见证每一具被凌辱的忠烈白骨!</p><p class="ql-block">(下图拍于三峡千古情景区沉浸式体验《宜昌保卫战》)</p> <p class="ql-block"> 这血海深仇,山河为证!</p><p class="ql-block"> 滔滔江水日夜奔涌,是在为三十万鄂西亡灵呐喊;</p><p class="ql-block"> 巍巍神农架林涛怒吼,是在为殉国将士鸣冤。</p><p class="ql-block"> 刺刀挑开的孕妇腹腔,烈火焚烧的哭嚎百姓,战壕里凝固的年轻热血——这一切,中华民族的基因谱永远镌刻,历史审判台终将清算!</p><p class="ql-block">(下图拍于三峡千古情景区广场)</p> <p class="ql-block"> 听啊!石牌要塞炮声仍在民族血脉中回荡,宜昌城墙弹孔仍在无声控诉。</p><p class="ql-block"> 侵略者可以篡改教科书,但改变不了长江底沉没的骸骨作证;他们可以粉饰历史,但抹杀不了天地间凝聚的浩然正气!</p><p class="ql-block">(下图拍于三峡千古情景区广场)</p> <p class="ql-block"> 血债必须血偿!</p><p class="ql-block"> 这不是诅咒,是天道;不是仇恨,是公理。</p><p class="ql-block"> 当最后的审判来临,所有施暴者的灵魂都将跪在长江畔,跪在荆楚大地的每一寸焦土前,承受亿万冤魂的永恒谴责!</p><p class="ql-block"> 这片用鲜血浇灌的土地,必将用正义的雷霆洗净屈辱,让罪恶在历史的长河中永世腐朽!</p><p class="ql-block">(下图拍于三峡千古情景区广场)</p> <p class="ql-block"> 我总在歌声里,</p><p class="ql-block">寻您的踪迹。</p><p class="ql-block">(以下图片均拍于三峡千古情景区)</p> <p class="ql-block"> 您说您是山,是那沉默的、扛起风雪与黎明的高山。我如今走过的每一条平坦的路,都曾是您嶙峋的背脊。</p> <p class="ql-block"> 您说您是河,是那蜿蜒的、用尽一生去灌溉干涸土地的河。我如今望见的每一片丰饶的田野,都曾浸润您无声的汗与泪。</p> <p class="ql-block"> 您将所有的苦难,都嚼碎了,咽下了,化作我碗中温热的白饭,与我窗前不灭的灯火。</p> <p class="ql-block"> 您从未亲眼见过这今日的盛景——这街市的车水马龙,这人间的烟火可亲,这天际线上勾勒出的、您只在梦中描绘过的线条。</p> <p class="ql-block"> 您用一生的匍匐,换来了我的站立;用一世的黑暗,换来了我头顶这片再无阴霾的蓝天。</p> <p class="ql-block"> 我站在这您用骨血奠基的土地上,感受着风从远方吹来,带着花香,也带着您未曾散去的、温热的呼吸。</p> <p class="ql-block"> 这盛世,是否已如您所愿?</p><p class="ql-block"> 这山河,是否已如您梦中那般,再无破碎与惊惶?</p> <p class="ql-block"> 您不曾说出口的期盼,如今都化作了我眼中的星辰,我心中的江河。我将带着您看过的日月,继续走您未走完的长路。</p> <p class="ql-block"> 愿这人间灯火,长明不熄,能照亮您来时的路途;</p><p class="ql-block"> 愿这万里江山,永世安康,能告慰您不朽的英灵。</p><p class="ql-block"> 愿这江河永远无恙,如您所愿!如您……所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