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脉撑城:始兴77.88%森林覆盖率的生态密码与最美底气

腾讯网文旅

绿脉撑城:始兴 77.88% 森林覆盖率的生态密码与最美底气<br><br>在南岭山脉的余韵中,始兴这座 “千年古县” 始终被绿意包裹。从 90 年代初 69% 的森林覆盖率到如今的 77.88%,40 年的生态坚守让 249 万亩林地成为城市的 “绿色骨骼”—— 这里不仅有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 “物种宝库”,更有 “空气能卖钱、林木能增值” 的生态转化实践,77.88% 的数字背后,是 “中国最美小城” 最坚实的底气。<br> 一、生态基底:森林织就的 “生命防护网”<br><br>始兴的森林如同一张精密的生态网络,在气候调节、水源涵养、空气净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小城的宜居属性奠定根基。<br><br>1. 气候与水文的 “天然调节器”<br><br>全县 1752 万立方米的活立木蓄积量,相当于为粤北地区筑起一座 “绿色水库”。车八岭、刘张家山等林区的常绿阔叶林通过根系截留、枯枝落叶蓄水,年均涵养水源量达数亿立方米,使境内浈江、墨江流域水质常年保持 Ⅰ-Ⅱ 类标准,县镇两级饮用水源达标率 100%。森林的蒸腾作用更让县城年均气温比周边低 2-3℃,夏季午后漫步太平镇水南村绿道,清风穿过香樟林带来的凉爽,正是森林 “天然空调” 的馈赠。<br><br>在固碳释氧方面,这片林海每年固定二氧化碳超百万吨,相当于为大湾区减少 1/5 的工业碳排放。2017 年启动的林业碳汇试点已初见成效,刘张家山林场通过碳汇交易实现生态价值变现,成为 “绿水青山” 向 “金山银山” 转化的起点。<br><br>2. 空气与土壤的 “净化过滤器”<br><br>77.88% 的森林覆盖率孕育了极致的空气品质:2024 年始兴空气质量优良率高达 99.7%,PM2.5 年均浓度低于 20 微克 / 立方米,深渡水瑶族乡等林区负氧离子浓度峰值达 2 万个 /cm³ 以上,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居民 “洗肺” 的首选地。森林凋落物形成的腐殖层如同海绵,既减少了水土流失,又将石人嶂等矿区周边的土壤重金属含量控制在安全范围,让 “粤北粮仓” 的耕地始终保持肥沃。<br><br>二、物种宝库:森林孕育的 “生物多样性基因库”<br><br>始兴的森林不仅是绿色屏障,更是华南地区重要的生物 “避难所”,其物种丰富度在全国县级区域中名列前茅。<br><br>1. 车八岭的 “生态博物馆”<br><br>作为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车八岭的森林生态系统保存着中亚热带最完整的常绿阔叶林,这里已发现野生高等植物 2077 种、野生动物 1692 种。红外相机多次捕捉到黄腹角雉踱步、豹猫穿梭的珍贵画面,这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的雄鸟头顶羽冠鲜红,在林海中宛如跳动的火焰;伯乐树、伞花木等 27 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在这里扎根生长,其中一株胸径 1.2 米的红椿树,已在林中静静伫立超 300 年。<br><br>2. 全域森林的 “生命交响”<br><br>车八岭的生机只是始兴森林的缩影。在澄江镇 6351 公顷封山育林区,92% 的森林覆盖率让这里成为 “徒步者的秘境”—— 春日古林步道上,红嘴相思鸟在杜鹃花丛中啄食花蜜;夏季溪谷里,弹琴蛙的鸣叫声与翠鸟捕鱼的水声交织;秋日竹影间,赤腹松鼠正囤积野生猕猴桃过冬;即便是寒冬,枯木上的侧耳属真菌仍为斑林狸提供着栖息场所。而顿岗镇的稻田与森林交界带,白鹭与农户共同守护着 “稻芋轮作” 的生态农业图景,形成人与自然共生的生动注脚。 三、价值转化:森林赋能的 “绿色发展链”<br><br>始兴从未将森林视为 “沉睡的资源”,而是通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绿色成为带动发展的 “富民密码”。<br><br>1. 生态农业的 “品质背书”<br><br>77.88% 的森林覆盖率为农产品注入了 “生态基因”。依托林下空间,始兴培育出 2.83 万亩油茶、6500 亩茶叶,其中 “始兴石斛”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因吸收山林腐殖土精华而药用价值突出,两家企业已申请地理标志用标资格。墨江平原的绿色蔬菜基地借助森林调节的温润气候,年产蔬菜 8.89 万吨,直供大湾区 “菜篮子”,有机认证率达 35%,价格较普通蔬菜高出 20% 仍供不应求。<br><br>2. 生态旅游的 “流量密码”<br><br>森林景观与人文底蕴的结合,让始兴成为全域旅游的典范。环车八岭森林旅游线路串联起古树公园、瑶乡秘境,深渡水瑶族乡 “多彩瑶乡・水墨画廊” 成为广东森林旅游新兴品牌地;满堂客家大围在林海环抱中诉说着千年文脉,正冲刺 5A 级景区;司前温泉、澄江徒步等 “森林 +” 产品年吸引游客超百万人次,带动红梨村、风度村等乡村民宿入住率常年超 80%。2025 年,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已实现交易金额 8300 万元,通过碳排放权吸引社会资本 2.62 亿元,让护林人的坚守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回报。<br><br>四、守护之道:40 年生态坚守的 “始兴实践”<br><br>77.88% 的森林覆盖率并非天生,而是始于上世纪 90 年代 “现代生态县” 构想的长期耕耘。<br><br>1. 制度护航的 “绿色防线”<br><br>始兴在广东率先成立县级生态办、发布全国首份县级生态白皮书,如今更以 “智慧林长” 平台实现全域监管 ——1135 名林长、护林员年均巡林超 6400 公里,“林长 + 警长” 机制严厉打击盗猎行为,2024 年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五项森林提升行动持续推进,五年间 77 万人次参与义务植树,累计种下 230 万棵树苗,让森林覆盖率年均提升 0.1 个百分点。<br><br>2. 全民参与的 “生态共识”<br><br>在方洞村,护林员每日记录野生动植物痕迹;暖田村农户坚持有机肥替代化肥,为鸟类保留觅食天堂;深渡水瑶胞延续 “不砍成材树” 的古老习俗…… 这种自上而下的保护自觉,让始兴在 2024 年 “绿美广东竞风华” 活动中斩获北部生态发展区第一名,用实践证明 “生态保护与发展可以双赢”。 五、绿美未来:森林里的 “小城新篇”<br><br>当清晨的阳光穿透林海洒在满堂围的青瓦上,当石斛基地的雾气与森林晨露交融,当碳汇交易的数字跳动在生态资源平台上,始兴的 77.88% 早已超越森林覆盖率的单一含义 —— 它是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的金字招牌,是 “中国最美小城” 的鲜活注脚,更是 “两山理论” 的县域实践样本。<br><br>未来,随着 “环车八岭生态经济圈” 的深化建设,这片林海将继续孕育新的可能:光伏与风电项目在林地间实现清洁能源补给,林下经济与乡村旅游形成更紧密的产业链,生态科普让更多人读懂森林的价值。始兴的故事正在证明:最美的小城,永远生长在蓬勃的绿意里。<br><br>“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