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之旅—襄阳市

fang'biye

<p class="ql-block">襄阳,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年轻时读《三国演义》字里行间经常提到,特别是“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如雷贯耳,老少皆知,就是没有到现地去看过。2024年5月20日,我们从武汉来到襄阳,当晚便迫不及待地来到襄阳古城。</p> <p class="ql-block">襄阳古城,位于襄阳市,地处汉水中游南岸,始筑于西汉高帝六年,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易守难攻。雄踞汉水中游,历史久远。襄阳古城总长7322米,城垣上设置垛堞4000多个,古城护城河最宽处约250米,平均宽度180米,为亚洲最宽的护城河。襄阳古城为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十大古城之一,自古就有“铁打的襄阳”“华夏第一城池”之说。</p><p class="ql-block">襄阳古城(襄阳城区)自东汉刘表莅襄作荆州牧治始,历为州、郡、府、县治。旧城作为军垒一直使用到唐代。宋时由土城改为砖城。襄阳古城历代被兵家所看重,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古城建筑防御体系之一,也是中国最完整的古城池防御建筑。襄阳古城共有六座城门,即震华门、临汉门、拱宸门、阳春门、西城门、文昌门。古城内有夫人城、绿影壁、昭明台、仲宣楼、大成殿、襄王府、护城河等众多景点。2001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1月,襄阳古城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襄阳古城是个有故事的地方,《三国演义》120回故事中有32回发生在襄阳;金庸笔下的郭靖、黄蓉夫妇守襄阳的故事,更使襄阳声名远播;明末李自成攻打襄阳城,并在此建立国家政权。站在临汉门上,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襄阳古城的险要地势:东北面以汉江为天堑,西南面以群山为屏障,东南西三面又被宽阔的护城河紧紧环绕。</p> <p class="ql-block">走进临汉门向南,便走进了古色古香的北街,这里有许多特色和小吃。我们在这里品赏了正宗的襄阳牛肉面,面条劲道有嚼劲,牛肉卤得入味十足,香辣浓郁的牛油汤底是灵魂所在,再搭配一杯清甜的襄阳黄酒,微酸中带着丝丝酒香,驱散口中的辛辣。之后继续在古城内游完,逛逛古街古巷,感受古城的宁静与韵味。</p> <p class="ql-block">驱车来到襄阳汉江边,只见江面泛着银光。兴步登上观景台,襄阳汉江大桥宛如一条银色腰带,静静系在碧波荡漾的江面上。该桥是襄阳市境内连接樊城区与襄城区的公铁两用大桥,横跨汉江两岸。铁路桥长896.2米,公路桥长812米,正桥全宽23米,始建于1969年9月。</p><p class="ql-block">大桥根据“三线”建设需求,由铁路专用桥改建为公铁两用桥。桥梁采用四跨128米连续梁结构,设23.58米深水下墩基,两边各有9个公路引桥墩。桥体现存“备战、备荒、为人民”等历史标语,见证特殊时期建设历程。其建成结束了襄阳人靠轮渡过江的历史,使襄阳成为湖北省第二大铁路枢纽。</p> <p class="ql-block">沿着台阶拾级而上,护栏上的几何花纹像跳动的音符。每隔三十步就有一盏白玉兰造型的路灯,栏杆上垂着大红灯笼,晚风拂过时,流苏像姑娘的小辫轻轻摆。站在桥心往下望,货船鸣着汽笛穿桥而过,江面碎成千万片银镜子,映着两岸鳞次栉比的高楼,使过往行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翌日上午前往襄阳博物馆,深入探寻襄阳的历史文化底蕴。它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新馆位于襄城区凤凰山冲,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主体采用唐代风格,新馆按“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划分为六大展厅。馆内藏品丰富,涵盖了从远古时期到近代的各种的各类文物,藏品有35448件(套),珍贵文物5235件/套,宛如一座璀璨的历史文化宝库。在这里,你能看到新石器时代的石器、陶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以及唐宋时期的瓷器、书画等,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一段独特的历史,是襄阳地区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实物见证。</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襄阳博物馆,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座2800年的历史古城。博物馆的青铜兽面纹尊前,玻璃展柜中幽光与窗外汉江的波光交相映辉,仿佛能听到青铜酒器清脆碰撞声。特别是馆内的三国文化产品,比如三国时期的青铜马、玉猪形握等,均为国家一级文物,镇馆之宝,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研究价值。文物虽然不语,却用无声的语言讲述着这座城市的故事,在时光长河里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来到襄阳,自然想到古隆中去看看。从襄阳市区到古隆中,只不过十来里地,一脚油门就到了。再乘景区车到景区,举目远眺,正如《三国演义》中所描述:“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令人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隆中风景名胜区位于襄阳区隆中街道隆中社区隆中路6号,占地面积22.05平方千米。隆中已有1800多年历史,因诸葛亮“躬耕农田”、刘备“三顾茅庐”,引发“隆中对”而被世人称为智者摇篮,三分天下的策源地,是“垂千古”“永清幽”的胜地。它是以诸葛亮故居等历史遗迹为主要内容,人文景观与山水田园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1994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19年,被国家旅游部批准为5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从古牌坊沿着隆中路拾级而上就到了隆中书院。它始建于五代天福年间,其地山水环秀,诸葛孔明曾寓居于此。书院分为序言厅、励志厅、勤政厅、廉政厅、戒子厅、展望厅六大板块,集中展现了诸葛亮的一生,再现了其从励志成长、清廉治国到子女教育等多个方面的事迹和思想。</p> <p class="ql-block">从隆中书院后门沿着山坡往上走,即刻就到了武侯祠。它始建于晋朝,历经和朝代兴废频仍,现今建筑为清康熙三十八年重建。祠堂为四进三院层台式建筑,各殿依山势逐次升高,墙体由青砖所筑,古朴庄严。屋顶飞檐翘角,气势非凡。祠堂正前方的台阶下有一块空地,两旁各有一尊石狮,两侧竖着一块碑,刻着历史学家谭其骧关于诸葛亮躬耕地的论述。空地正中有一块香炉,供游人祭拜之用。祠堂内陈列着诸葛亮及其子孙的塑像展现了诸葛亮及其家族的历史和影响。</p> <p class="ql-block">接着来到三义殿,它是古隆中的一个重要景点,是纪念刘备、关羽、张飞三位桃园结义兄弟的建筑。殿内陈列着刘关张三位历史人物塑像和文物,展示了他们的英雄事迹和深厚情谊。这些塑像栩栩如生,仿佛能让人回到那个历史时期,感受三位英雄的风采,让人深刻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三顾堂位于诸葛亮草庐前面,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作隆中对策时的纪念堂。明朝吴绶在题三顾堂的诗中说:“贤人隐岩穴,帝子再三寻,野处终身志,雄谈济世心。路回山隐隐,树锁昼阴阴,千载称鱼水,高风冠古今。”三顾堂的命名体现了人们对刘备礼贤下士精神的赞扬和对诸葛亮聪明才智崇敬。</p> <p class="ql-block">诸葛草庐是诸葛亮当年在隆中卧读躬耕、生活起居之处,电视连续剧《诸葛亮》曾在此拍摄。草庐风格为仿汉建筑,用于再现当年诸葛亮在隆中饮食起居的生活,内有木牛流马、状元树等物件。</p> <p class="ql-block">沿石阶而下,古隆中躬耕田位于小虹桥头、荷花池旁,是一个带有纪念意义的地点。现在躬耕田上重建一座八角亭,亭中竖有“躬耕陇亩”的石碑。这个地方不仅展示了当年诸葛亮早年隐居隆中时的生活场景也是游客了解诸葛亮生平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通过实地参观,不仅加深了对诸葛亮生平事迹的了解,还领略了古隆中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了三国时期的历史知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