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9.14日,我们开启了第二次的川西之旅!四年前曾在川西阿坝州游览了一圈,九寨沟、黄龙、毕棚沟、达古冰川,汶川映秀……一路美景至今难忘!决定趁现在还算年轻,再进一次川西!一定去看看心心念念的四姑娘山及此生必驾的318!毕竟70多岁了,做足了功课,带足了防高反的物品,信心满满踏上征程😀👍🏻👍🏻</p><p class="ql-block">第一站选择了广汉。</p><p class="ql-block">2023年从贵州旅游返陕,途经广汉匆匆赶到三星堆。那时的三星堆正在建新馆,但每一件展品还是震撼到了我们,至今都忘不了它给予我们的惊艳!</p><p class="ql-block">今年再次来到这里,住了两天,除了三星堆还逛了房湖公园和美食街,才发现这座内敛低调的城市,不仅有厚重的历史,还有藏在美食里的文化!一只缠丝兔,用麻绳缠绕出生活的美学;一碗细可穿针的金丝面,是厨师对技艺极致的浪漫追求。在夜市升腾的烟火气中,你能品尝到最接地气的艺术。</p><p class="ql-block">广汉的故事,写在博物馆玻璃柜的微光里,写在房湖公园斑驳古建筑的笔触里,也写在寻常巷陌的人间烟火里!</p> <p class="ql-block">一进广汉便被这迷人的行道树吸引!</p><p class="ql-block">经过书院街,园林师傅在升降车上正认真修剪粗壮的榕树枝条,看见这美景情不自禁发了个《广汉人把榕树剪成这样》的抖音视频,没想到竟有上万名网友围观,对行道树的作用、认识和保护还展开了争辩!看着那些评论我有点不落忍,自己的孤陋寡闻引起友友们的一番热议😁😁</p> <p class="ql-block">住在市中心中山大道银座城的酒店,清晨铺满霞光的小城格外迷人!</p> <p class="ql-block">先逛美食街</p> <p class="ql-block">人间烟火一碗面,留住乡愁在此间!必吃一碗非遗美食😻😻</p> <p class="ql-block">广汉金丝面是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的传统名小吃,也是第六批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p><p class="ql-block">金丝面始于1912年,由广汉城西一高姓人家开设的面店独创,因面条色泽金黄、细如发丝,故被称之为“金丝面”。其制作需经过“和、压、擀、切”等步骤。和面时不加一滴水,仅用鸡蛋和面粉,再以竹杠压面,通过“三推四压”擀制出薄如蝉翼的面皮,最后用厚重的大刀切成细可穿针的面条。</p> <p class="ql-block">看这做面的流程真是复杂,凭这点就该吃一回😻😻😻🙏🙏🙏</p> <p class="ql-block">广汉名吃</p> <p class="ql-block">广汉市古称汉州,唐武则天时期于雒县置汉州。</p><p class="ql-block">雒城建置最早应在汉高祖六年之前,历经东汉、三国、北宋等朝代的更迭。如今,70多米长的砖包城墙依然静静诉说着过往。</p><p class="ql-block">走进古雒城,漫步其间,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护城河</p> <p class="ql-block">房湖公园与古雒城紧紧相连!</p><p class="ql-block">房湖公园因唐代宰相房琯而得名。他在唐玄宗和唐肃宗时期担任重要官职,安史之乱后,在唐肃宗即位初期被任命为宰相。房湖公园为房琯贬任汉州刺史时所建。唐上元二年(761年)房琯开凿了房公湖,此处因位于房公湖遗址处,故叫房湖公园。</p> <p class="ql-block">公园内的雕塑</p><p class="ql-block">这组雕塑再现三国时期刘备攻打雒城劝降张任的场景!</p><p class="ql-block">这古老的雒城,与三国颇有渊源!据《三国志·庞统传》记载,建安十九年(214年),庞统随刘备进围雒县(今四川广汉),在率众攻城时,不幸被流矢射中,英年早逝,年仅三十六岁。</p> <p class="ql-block">房公塔,矗立在房湖公园西面,外形雍容大度,伟硕挺拔,气魄非凡。该塔七层八面,钢木结构,为2008年灾后修建。</p><p class="ql-block">老广汉人说站在七层唐风塔楼登高望远,晴天能看到三星堆方向!</p> <p class="ql-block">房湖的荷花池</p> <p class="ql-block">房湖公园的广汉阵亡将士纪念碑</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广汉先后有15000将士开赴前线、浴血奋战,在这些阵亡将士中,有姓名记载的共有259人!</p> <p class="ql-block">阵亡将士名录</p> <p class="ql-block">在房湖公园的尽头来到了广汉文庙。</p><p class="ql-block">广汉文庙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古建筑群。</p><p class="ql-block">广汉文庙始建于北宋嘉佑年间(1056—1063),后因兵燹损毁。明洪武重建,历经宣德、天顺、成化等年间多次增修。清康熙元年、乾隆、嘉庆年间也有重修、补修,嘉庆十七年(1812)重建后规模更为宏大。</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为单檐歇山式屋顶,上盖筒瓦,殿内有6根浮雕蟠龙的石柱,正面为18道格扇门,门窗、雀替及石栏上刻有花卉麟毛、山水人物等。</p> <p class="ql-block">戟门</p> <p class="ql-block">戟门前的棂星门是六柱五开间的牌楼式石质建筑,正背两面额上均刻有“棂星门”3个大字,四周盘绕透雕云纹加彩绘,柱顶额坊等处刻有飞禽走兽等数十幅图案,其中八骏图浮雕尤为精美。</p><p class="ql-block">作为四川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庙不仅是祭祀孔子的地方,更是广汉文化底蕴的象征。</p><p class="ql-block">我们到达时,不少市民正在这里晨练!</p> <p class="ql-block">棂星门不远处就是广汉字库塔。</p><p class="ql-block">广汉字库塔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由乡人筹集资金修建,历时四个月完工。</p><p class="ql-block">该塔为砖石结构,三级楼阁式,通高14米,库基为六边形。四面形楼阁式,六棱角檐飞翘,均悬挂铁铸风铃,每层有圆形檐柱6根支撑,并设有石砌围栏,门面檐柱刻有楹联。</p><p class="ql-block">第一层正面有一倒立U形洞口,为投入字纸的焚烧口,上面如意纹牌匾刻有“字库”二字,两侧有石狮坐像。第二层供奉着仓颉的雕塑,上方扇形石材牌匾刻有“仓聖”二字。第三层为主管文运的魁星神像,上方水波纹牌匾刻有“奎阁”二字。</p><p class="ql-block">古代字库是专门用于焚烧废弃文字、纸张的建筑,核心是古人“敬惜字纸”观念的物质载体。古人认为文字是圣贤所创,承载知识与天道,废弃的带字纸张若被践踏、污秽是对文化的不敬!</p><p class="ql-block">1990年,汉州字库塔被列为广汉市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汶川地震时塔身倾斜,后历时一年完成基础处理扶正。</p> <p class="ql-block">在一片树林深处,有一座雕塑,纪念台湾诗人覃子豪。</p><p class="ql-block">覃子豪(1912年-1963年)出生于广汉市连山镇覃家沟,是东南亚著名的“海洋诗人”,也是台湾“诗坛三老”之一,被誉为台湾“诗的播种者”及“蓝星象征”。</p> <p class="ql-block">房湖公园内的覃子豪纪念馆。</p><p class="ql-block">纪念馆为仿古楼阁建筑,门口有3幅对联,分别由台胞谢树楠、美籍华人彭邦桢、诗人流沙河撰写,从不同角度总结了覃子豪的一生。因为没开放,只在门外看了看!</p> <p class="ql-block">房湖公园圣谕碑是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所立的石碑。</p><p class="ql-block">张献忠攻克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后,于大顺二年(1645年)下令立碑。原立于广汉市西门外万人坟前,1934年被移至房湖公园内,1956年建亭保护。</p> <p class="ql-block">公园里吸引我的还有两块石碑,专门介绍广汉的保保节!</p><p class="ql-block">广汉保保节是四川省广汉市的地方传统节日,起源于清康熙年间,融合了“游百病”与“拉保保”两大习俗,2007年被列入首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每年正月十六,人们会穿上节日盛装出门踏青游玩,希望消除百病,招来好运,这就是“游百病”。同时,家长们会带着孩子到房湖公园或金雁湖公园,为孩子“拉保保”,即拜干爹或干妈,以祈求孩子健康成长。“拉保保”的方式独具特色,家长看中合适的人选后,会将孩子的帽子戴在对方头上,然后双方家庭前往登记处登记并合影留念,从此结为干亲家。</p> <p class="ql-block">有人说,一个房湖公园就是半部广汉的文化历史,转了一圈,感觉此言不虚👍🏻😛😛</p>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 <p class="ql-block">沉睡数千年 一醒惊天下,这是你步入三星堆新展馆首先映入眼帘的介绍!</p><p class="ql-block">三千年时光如茧,将古蜀国的秘语封存在广汉平原深处。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一抔黄土被轻轻拨开,那些青铜与黄金铸就的奇迹,便骤然撞入现世视野。</p><p class="ql-block">青铜神树虬枝凌云,栖着日神的灵鸟,垂着游弋的龙蛇,似从《山海经》里跃出的通天神梯;纵目面具凝眸天外,凸起的眼球欲穿时空,舒展的耳廓似聆听远古风吟。没有片言文字,却以极致的诡谲与瑰丽,将古蜀人对天地的叩问、对神权的虔敬,熔铸成沉默却震耳的史诗,让中华文明多元共生的脉络里,多了抹浪漫到极致的神秘霞光。</p><p class="ql-block">(注:最早发现三星堆的人是广汉真武村月亮湾村民燕道诚与其子燕青保。1929年春,他们在自家院前开挖安装水车的车水坑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大堆形制各异的玉石器,由此揭开了三星堆遗址的神秘面纱。)</p> <p class="ql-block">投资14亿元建成的新展馆气势恢宏!主体建筑有三个起伏相连的堆体,寓意“堆列三星”,大型玻璃幕墙则寓意“古蜀之眼”。她于2023年7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以“沉睡数千年 一醒惊天下”为题,分设“世纪逐梦”“巍然王都”“天地人神”三大展区,系统展示了三星堆遗址的考古成果、古蜀国的社会面貌及古蜀人的信仰体系等。</p><p class="ql-block">有人形容三星堆的发掘就像开盲盒,每次都能挖出完全颠覆我们想象的、前所未见的“宝贝”,惊喜又刺激。</p><p class="ql-block">三星堆的发掘充满未知,你永远猜不到下一个坑里会挖出什么。和我们熟知的中原青铜器完全不同,三星堆的文物造型诡异又超前,充满了神秘感,一次次颠覆人们的认知,一次次打破我们对古蜀文明的固有印象。</p> <p class="ql-block">先看看这些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青铜大立人像、通高260.8厘米,是全世界同时期体量最大的青铜人物雕像,被誉为“东方巨人”。其身着华服,头戴花冠,赤足立于高台之上,双手呈虚握的管环状,身份成谜,可能是蜀王或巫师。</p> <p class="ql-block">金杖:代表权力的方式,和中原用“鼎”完全不同。</p><p class="ql-block">金杖全长1.42米,直径2.3厘米,净重约500克,是已出土的中国同时期金器中体量最大的一件。金杖上刻有精美的图案,可能是古蜀王国某一位王的权杖,是古蜀王权力和地位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祭山玉璋长54.5厘米,玉璋表面刻有两组上下对称的图案,反映了古蜀人在祭坛上举着玉璋祭祀天地和大山的情景,是研究古蜀宗教祭祀礼仪的珍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纵目面具:超夸张的“千里眼、顺风耳”造型,完全超出常理。</p><p class="ql-block">青铜纵目面具是世界上年代最早、形体面积最大的青铜面具,其双眼呈柱状向前纵凸伸出达16厘米,双耳向两侧充分展开,造型奇特,极可能是古蜀国的第一代王蚕丛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青铜神树:高达3.96米,世界上独一无二,充满了神话色彩。</p><p class="ql-block">它由底座、树和龙三部分组成,采用分段铸造法铸造,工艺复杂,整体结构精巧,共分三层九枝,每根枝节顶端都有一只鸟,一侧还有一条龙蜿蜒而下,是三星堆的标志性文物之一。形象再现了上古的“十日神话”,是古蜀人世界观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展出了200多个神态各异的面具。那高鼻梁怎么看都像西域人😑😑</p> <p class="ql-block">几千年前的金箔面具,不可想象</p> <p class="ql-block">我觉得这面具像阿拉伯人😛😛</p> <p class="ql-block">在新展馆里看到了迈锡尼金面具(复制品)</p><p class="ql-block">这是希腊大陆晚期、公元前16世纪下半叶出土的,把它和三星堆的面具放在一起更觉得三星堆的文物太神奇了!</p> <p class="ql-block">新馆共展出陶器、青铜器、玉器、石器、金器等各类文物1500余件(套),近600件文物初次亮相。以下这几个国宝级的文物都是上次参观不曾见过的!</p><p class="ql-block">青铜着裙立人像是新出土的文物。2022年出土于三星堆八号祭祀坑。</p> <p class="ql-block">青铜着裙立人像被昵称为“健身达人”!不说工艺,你看看这身打扮:紧身背心、迷你超短裙、漂亮的肌肉线条,翘起的臀部,性感不?潮不?放现在,除了用“么么哒”表达情绪,估计一亮相一定充耳都是迷妹们的尖叫🙀</p><p class="ql-block">我不会尖叫但我一直在想,这古蜀人的脑洞有多大?😅😅😅那时的人也爱撸铁吗😀😀😀</p> <p class="ql-block">龟背形网格状青铜器。长61厘米,宽57厘米。整体呈长方形,由两个长方形铜框和一块椭圆形美玉组成。铜框内铸接有网格形弧状铜板,类似竹编工艺。铜框四角原各有一个龙头,目前仅残存两个。</p><p class="ql-block">这个器形在三星堆甚至整个中国青铜时代都属首次出现。考古人员在网格表面和玉器上都发现了大量纺织品残留,推测原来内部的玉器和整件器物都被纺织物包裹着,说明其在古蜀人心中非常珍贵。</p> <p class="ql-block">青铜神坛</p><p class="ql-block">青铜神坛是三星堆出土的国宝级文物,被誉为三星堆最为神秘的青铜神器之一!当你站在投影仪前看到它的全貌,绝对会大吃一惊!</p><p class="ql-block">青铜神坛由八号祭祀坑出士的青铜神兽、上有13个小型青铜人像的镂空基台,三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顶坛人像、青铜持鸟立人像,七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顶尊跪坐人像,以及二号祭祀坑出士的青铜喇叭座顶尊跪坐人像等部分拼合而成。</p> <p class="ql-block">新展出的青铜神坛</p> <p class="ql-block">这是神坛底座!</p><p class="ql-block">青铜神坛高约53.3厘米,由兽形座、立人座、山形座和盝顶建筑、立鸟等构成,大致可分为三层。底部是带镂空花纹的台基,台基上有平台,平台正中心坐着四个人物。中层为四立人及头顶的山峰,上层有建筑及人物、飞鸟造型等,建筑额间有人首鸟身神像。整个青铜神坛结构复杂,大量采用铸接技术,将预先单铸成型的小部件通过精准定位、拼装和嵌套,形成结构稳定、造型繁复的大型青铜器。</p><p class="ql-block">青铜神坛反映了三星堆人完整的世界观和宗教祭祀活动场面,表明三星堆时期已有“天、地、人”三界概念,也表现出“神庙”这一祭祀场所在整个祭祀活动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青铜扭头跪坐人像</p> <p class="ql-block">青铜顶尊跪坐人像</p> <p class="ql-block">蛇年展出的青铜蛇😝👍🏻👍🏻</p> <p class="ql-block">导游说这只神奇的青铜鸡是整个三星堆文物中唯一一个写实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青铜虎形兽</p> <p class="ql-block">这棵摇钱树高1.69米,底部是陶制的天禄辟邪神兽座,托起青铜树身。树干分为六节,每节插嵌着四个枝片,树枝上挂有300多枚铜钱,铜钱周围铸有太阳光芒纹饰,还装饰有西王母、瑞兽、歌舞杂技及狩猎骑马等图案,树的最顶端站立着一只象征光明的朱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三星堆,所有人都一遍遍在心中默念:这些东西是谁造的?用来干嘛?古蜀国为何突然消失?这些问题至今都没有标准答案,就像盲盒的隐藏款一样,激发着所有人的好奇心……</p><p class="ql-block"> 广汉的厚重,是青铜里凝固的千古一问;广汉的浪漫,是烟火中升腾的安逸日常。它一手托着神秘的古蜀,一手牵着温润的今朝,在时光的河道里,静默成一首无言的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