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石狮子(二)

天开海岳

<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斜斜地洒在千佛山入口的石牌坊上,我刚踏进山门,便与那尊守在牌坊下的石狮子对上了目光。它蹲踞在石基上,鬃毛如风拂动,前爪稳稳压着一只石球,仿佛千百年来从未松动过一分。蓝天被树影筛成斑驳的光片,落在它威猛的轮廓上,竟让我生出一丝敬畏。这哪里是石头?分明是沉睡的守护神,睁着眼睛看尽人间香火与脚步匆匆。</p> <p class="ql-block">往山上走不多远,三清殿外的一对石狮子静静地立在门侧。它们脖子上都系着红绸,打成了整齐的蝴蝶结,像是被人精心打扮过的门神。红绸在风里微微颤动,给原本肃穆的神情添了几分烟火气。我忍不住想,是谁在某个清晨悄悄系上这些绸带?是香客的祈愿,还是庙中人的习惯?它们踩着石球,目光平视前方,不怒自威,却又因那一抹红,显得温柔了些。</p> <p class="ql-block">财神殿前的石狮子也是一对,立在红门黑墙之间,红绸依旧,蝴蝶结依旧。不同的是,这里的香火更旺,地上散落着烧尽的纸钱,空气中飘着淡淡的檀香。石狮子就在这喧闹中沉默地守着,仿佛早已看透人们对财富的渴望与焦虑。它们的表情依旧凶猛,可我却觉得,那凶猛里藏着一种宽容——毕竟,谁来拜财神,它们都一视同仁地守着,不问缘由。</p> <p class="ql-block">走到半山腰,石阶两侧各立一尊石狮子。这里没有红绸,没有香火,只有树影婆娑,鸟鸣隐约。它们静静地蹲在桥头,像是山野的隐士,不争不显。底座上的花纹已被岁月磨得有些模糊,却更显古朴。我蹲下身,与它平视,忽然觉得它的眼神里有种熟悉的平静——那是属于山林的、不动声色的守护。前爪下的小球依旧完整,仿佛在说:纵使无人问津,我也未曾懈怠。</p> <p class="ql-block">观音园外的那对石狮子,一个在绿荫深处,一个靠着白栅栏,都没有系红绸。它们的姿态与别处无异,却因这份素净,显得格外真实。没有装饰,没有香火,只有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我站在那儿看了许久,忽然明白:有些守护,本就不需要仪式来证明。它们不是为了被人看见而存在,而是因为本该在那儿,便一直在那儿。</p> <p class="ql-block">兴国禅寺正门前的石狮子,立在雕有龙纹的基座上,气势非凡。灰色石墙衬着金色的文字标识,庄重中透着威严。它前爪踩球,毛发如浪,眼神沉静如古井。我绕到它身后,看见基座上刻着模糊的年份,虽已辨不清具体数字,却能感受到时间的重量。它不像是被雕刻出来的,倒像是从石头里自己长出来的,与这座古寺一同呼吸,一同经历风雨。</p> <p class="ql-block">另一尊石狮子立在相似的位置,只是墙上的标识换成了红色宣传牌。阳光照在它身上,影子斜斜地拉长,像一道沉默的界线。来往的游客从它眼前走过,有人拍照,有人匆匆而过,它始终不动。我忽然觉得,这些石狮子其实是最懂人间的——它们见过太多祈愿与叹息,听过太多脚步与低语,却从不开口。它们的沉默,本身就是一种回答。</p> <p class="ql-block">兴国禅寺外的这对石狮子,守在黄墙黑柱之间,对联上的字迹苍劲有力,写着“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它们的底座刻着繁复的花纹,像是把整座山的故事都雕了进去。我坐在旁边的石阶上歇脚,正好与它们同望一条山路。上上下下的游人,有人许愿,有人拍照,有人只是路过。而它们,始终在那里,像时间本身一样恒定。</p> <p class="ql-block">走了一整天,看了无数尊石狮子,我才发现,我爱的不只是它们威猛的外形,更是那份沉默的坚守。它们不说话,却比谁都懂得人间冷暖。它们是石头,却比许多血肉之躯更像守护者。</p> <p class="ql-block">我爱石狮子,爱它们在风里雨里,始终如一地,蹲在该在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