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夕照里的三重幸事

晚晴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晚 晴</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622968</p><p class="ql-block">文 / 图:晚 晴</p> <p class="ql-block">  漓江徒步旅行的第五天,晨光还裹着水汽时,我们这群跨半个世纪的初中同学便从兴坪码头出发,踩着青石板路往九马画山去。等顺着山石纹路辨认完“九马”的轮廓,看手机时间已是下午五点多,暮色正悄悄往江面铺。按计划,我们要赶去象山看千里江山的夕阳,一行人匆匆往景区电瓶车停靠点跑,风里都飘着几分急切。到了山脚停车场,换乘的队伍绕了两圈,每辆车都塞得满满当当。我盯着驶离的电瓶车,心里直打鼓——要是赶不上这波,夕阳怕是要错过了。就在这时,一辆刚要关门的车忽然传来司机的声音:“还有一个空位,要上的快点!”我几乎是冲过去的,挤在车门边的座位上,心还在砰砰跳。车启动后,看着车外往后退的树影,原本揪紧的神经才稍稍松了些,只盼着能快点到观景点。</p> <p class="ql-block">  抵达象山脚下,夕阳已把天边染成了橘红色。我拎着外套往山上跑,石阶上满是游客,每一步都得紧跟着前人。等喘着气快爬到山顶时,才发现山头早已聚满了近千人,手机屏幕在暮色里亮成一片,那些能望见干里江山面的至高点,更是被挤得水泄不通。我踮着脚往远处望,只看见层层叠叠的后脑勺,连千里江山的轮廓都瞧不真切。焦灼像藤蔓缠上心头时,忽然听见一声熟悉的呼喊:“阿杰,快来这里!”抬头的瞬间,眼眶竟有些发热。是余健同学,他挤在右侧一个稍矮的小山头,半个身子探出来,手伸得老长。我快步挤过去,他掌心的温度透过衣袖传来,一把将我拉到他身边的空隙里。这时候,天边的云层忽然裂开一道缝,夕阳的金光像瀑布似的泻下来,正好落在对面的千里江山上,青灰色的山岩瞬间被镀上暖金,波光粼粼,像撒了满河的碎钻。“快,你先帮我拍一张!”余健的声音里满是雀跃,我慌忙举起手机,可两人挤在不足一平方米的空间里,镜头里要么只装得下半边山,要么把人群也拍了进去。试了好几次,都没能留住那抹惊艳的金光。我有些懊恼地抬头,却看见不远处最高的平台上,一个身着淡粉色古装的少女正翩翩起舞,水袖轻扬,与身后的夕阳相映成趣。她身旁的专业摄影师举着相机,角度正好能将山、水、夕阳与少女都框进画面里。</p> <p class="ql-block">  “到那去!”我拉着余健就往那边挤,人群里的推搡让我们不得不放慢脚步,可心里的急切却半点没减。就在这时,一个清亮的女声像天籁般传来:“阿杰!快到这来!”我们循声望去,竟是亦红同学——她比我们早到一步,硬是在人群里为我们留了两个位置。挤到她身边时,才发现这里是整个山头的最佳视角:夕阳悬在千里江山的顶端,金光将江面染成橘红,远处云海中的山尖像一艘艘渔船成了剪影,连风里都带着暖融融的光。我们仨相互提醒着调整角度,“再往右一点,把夕阳框在山尖上”“你站这里高点,避开后面的人群”,快门按下的瞬间,夕阳正好穿过云层,将我们的笑脸与眼前的美景,永远定格在屏幕里。等夕阳沉到山后,只留天边一抹霞光时,我们才恋恋不舍地往山下走。</p> <p class="ql-block">  刚到乘车点,就听见一阵熟悉的喧闹声——是返回的众多同学!大家围上来,七嘴八舌地问我们有没有看到夕阳,手里的手机屏幕亮起来,有的晒着自己拍的景色,有的存着同学间的合影。亦红举着我们仨的合照给大家看,人群里立刻响起惊叹声,有人笑着说“你们也太幸运了”,有人凑过来问拍摄点位,热闹的声响裹着晚风,把下山的路都烘得暖融融的。我望着眼前这群鬓角已染霜的同学,忽然想起初中时一起住在校办农场,傍晚爬西山看日落的日子。半个世纪过去,我们从青涩少年变成白发长者,可再聚在一起,那份熟悉的热络与默契,却半点没减。</p> <p class="ql-block">  这一路的幸运,像串起的珍珠:停车场那最后一个电瓶车座位,是上天递来的第一份惊喜;余健伸出的手,让我在拥挤的山头找到立足之地;亦红留的位置,让我们捕捉到最惊艳的夕阳;而下山时与同学们的重逢,则给这份幸运添了最温暖的收尾。原来确幸从不是孤立的瞬间,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串联,是时光里不变的情谊相伴。晚风里带着桂花的香气,我们并肩往住处走,笑声在江面上飘得很远。我忽然懂得,生活里最珍贵的,从不是计划好的完美,而是这些不期而遇的温暖与巧合——是久别重逢的同学,是恰好赶上的夕阳,是一群人热热闹闹分享的快乐。这份从漓江收获的感动,会像一粒种子,在心里生根发芽,让我对往后的日子,多了几分期待与感恩:毕竟,下一次相聚,又会有新的美好,在等着我们共同书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