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阿克斯胡斯城堡其实在奥斯陆湾是一个南向的凸起,有点小半岛的意思,它的东面就是奥斯陆更加闪亮的区域-奥斯陆中央火车站。附近的新建设区域主要是围绕火车站进行的城市更新和开发项目。例如,Fjordporten大楼是近年来新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将交通、办公、娱乐、文化与商业巧妙融合,其轻质网状结构的木制棚架是中央火车站的新主入口。这个挪威国家图书馆也是这片区域的地标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建筑外观现代感十足,采用大量玻璃材质,呈现出通透且富有科技感的风格。作为挪威的国家图书馆,它承担着收藏、保护和传承挪威文化遗产的重要职责,馆内收藏有大量的图书、手稿、音像资料等,是挪威文化和知识的重要宝库。</p> <p class="ql-block">这里现代建筑鳞次栉比,但也有著名的历史建筑奥斯陆大教堂,这里是奥斯陆最大的交通枢纽,也是商业,金融,文化,休闲,餐饮等最聚集的中心。不知是时间关系还是其他原因,我们行程中给这个区域保留的时间实在太少了。事后研究地图发现,按照规定的中饭时间,我们在这里起码可以多玩一个小时,事后也证明确实如此。</p> <p class="ql-block">行程里我们只参观奥斯陆歌剧院。这的确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项目。但歌剧院非常宏伟,而且可以徒步走到屋顶,根据我的经验,团队在此会非常耗时。于是我就自作主张,先行前往隔壁的蒙克美术馆。图片是歌剧院对面海湾里的艺术品“She Lies”,关于这件雕塑后面再详述。</p> <p class="ql-block">蒙克美术馆是我来之前就关注的目的地,所以到了奥斯陆我还特意问过由导。由导表示行程中不含,但他当天在车上也示意我,美术馆就在旁边。</p> <p class="ql-block">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1863年12月12日-1944年1月23日),挪威表现主义画家,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蒙克的绘画风格独具特色,带有强烈的主观性、悲伤压抑的情调,以及对心理苦闷的强烈呼唤式处理手法。他的主要作品包括《呐喊》《生命之舞》等。熟悉现代绘画史都知道蒙克对画坛的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蒙克作为挪威国宝级艺术家,他的美术馆早已存在,但旧馆位置不详,这里是簇新的蒙克美术馆。这是馆前矗立的巨大雕塑作品“Water Mother”。这是挪威艺术家莉萨·巴尔滕的作品,以巨型的女性形象呈现,刻画了一位低头专注于手中事物的女性形象,意在表达对水的敬畏与依赖,以及人与自然中水资源的紧密联系。</p> <p class="ql-block">蒙克美术馆是了解这位终生郁郁寡欢的艺术家的最佳途经。毕竟蒙克一生并不得意,其大量作品甚至在他去世时都未能面世。美术馆收藏着爱德华·蒙克最多的作品,根据他的遗嘱,作品捐赠给奥斯陆市。馆内除了蒙克的所有代表作外,还有他孩提时代的画纸、信笺、著作等。除别的捐赠外,馆内共收藏绘画1100幅、版画18000件(这个数字有不同说法)。</p> <p class="ql-block">蒙克最让人难忘的作品就是《呐喊》,它与鲁迅的小说集名称的巧合当然是我记住它的原因之一。但看过这幅画也确实令人过目不忘。《呐喊》也是蒙克美术馆的镇馆之宝,且有多个版本(蒙克也是著名版画家),可惜我实在没时间进馆一睹大作的真容了。</p> <p class="ql-block">虽然没能入馆参观,但可以抵近欣赏一下这座建筑,再复习一遍对蒙克的印象,感觉也是很有收获的。</p> <p class="ql-block">蒙克美术馆新馆是2021年对外开放,是世界最大的个人艺术馆之一。由西班牙estudioherreros设计,倾斜塔形结构搭配低碳混凝土和半透明铝板,设有全景餐厅和观景平台。这是美术馆侧影。</p> <p class="ql-block">蒙克美术馆的周边建筑与河道。</p> <p class="ql-block">回到这件艺术品,在去蒙克美术馆的路上,一直被它的绰绰风姿所吸引,但又不知道它具体的指向。回来后经查询,才知道它2010年就屹立在这里的一件永久性公共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它是由由意大利艺术家莫妮卡·邦维奇尼创作,灵感源自德国浪漫主义画家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的画作《冰海》,以玻璃和不锈钢构建出冰山的形态,意在引发人们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思考。但它的形态灵感又来源于易卜生代表作 《玩偶之家》 中最后一幕,女主角娜拉摔门而去时,门在她身后关上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作品的形态像一块从冰川上崩落的冰山。这直接指向了气候变化的议题。冰山是脆弱、正在消逝的自然景观的象征,将它放置在现代化的都市海湾中,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提醒人们关注全球变暖对环境的影响。北欧的环保意识果然俯拾皆是。</p> <p class="ql-block">说它是一件雕塑其实不准确,这个装置会随风向和潮汐不停转动,它从未以完全相同的姿态示人。这代表了真相、记忆和视角的流动性。没有一成不变的“真实”,我们所看到的取决于我们观看的时间和角度。</p> <p class="ql-block">《She Lies》(躺平或撒谎)与它对面的奥斯陆歌剧院(一个宏伟、稳固、扎根于土地的现代建筑)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个轻盈、浮动、变幻;一个厚重、静止、永恒。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关于自然与人工、永恒与瞬间、真实与虚幻的哲学对话。</p> <p class="ql-block">现在到了奥斯陆歌剧院。这座建筑异常宏伟,和北欧习惯了的精致简洁并不吻合,也许是太过靠近的缘故,我甚至很难拍摄一张它的全景,当然,就像方才那个装置一样,不同角度下歌剧院的呈现也完全不同。</p> <p class="ql-block">奥斯陆歌剧院是挪威国内最大的文化建筑,也是奥斯陆的地标性建筑之一。由挪威建筑公司Snohetta设计,其白色的斜坡状石制屋顶从奥斯陆峡湾中拔地而起,仿佛一座“漂浮的冰山”。建筑外立面使用了约1万块白色大理石和玻璃面板,在不同光线条件下呈现出丰富的视觉效果。</p> <p class="ql-block">内部设有大礼堂(可容纳1364名观众)、小礼堂(可容纳200名观众),主要用于歌剧、戏剧、音乐会等各类演出。大礼堂的声学效果极佳,采用了先进的声学设计,能够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听觉体验。看到这个数字,东大人很难不露出迷之微笑。</p> <p class="ql-block">建筑内还设有餐厅、咖啡馆、商店等公共区域,屋顶的步道对公众开放,成为奥斯陆市民和游客休闲、观景的热门地点。</p> <p class="ql-block">歌剧院建筑主体结构复杂,屋顶的斜坡设计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兼具实用功能,游客可以沿着屋顶的步道漫步,俯瞰奥斯陆峡湾和城市景观。</p> <p class="ql-block">歌剧院自2008年开业以来,这里上演了众多世界级的歌剧、戏剧作品,是挪威乃至北欧地区重要的艺术交流和展示平台,极大地提升了奥斯陆的文化艺术氛围。</p> <p class="ql-block">走上歌剧院坡顶平台,向东北方向眺望的城市界面。</p> <p class="ql-block">歌剧院交叉的斜角,很像对面游船外立面的斜角。</p> <p class="ql-block">歌剧院的售票厅和入口。</p> <p class="ql-block">车上看到的又一家Thon酒店,现在已经回忆不起来拍这张照片的动机,自己感觉应该不会为了拍一张酒店门脸而按动相机,真是老糊涂了。</p> <p class="ql-block">回到市政厅广场时,离午餐饭点足足还有一小时之多,由导说愿意参观市政厅可以入内,也可以去周边闲逛购物,他要陪几位团友去退税?我急不可耐跑到了市政厅入口,在准备安检时,工作人员问我是不是游客,我说是的,他面露难色地说今天对游客不再开放,只能明天。当时我自然不明就里,但原因很快就揭晓了。这个雕塑在国家剧院边上,是著名挪威作曲家哈尔沃森。</p> <p class="ql-block">这是奥斯陆国家剧院,其实我们第一天到奥斯陆车辆停靠的地方就在附近,我们看到并入内的地铁站,就是国家剧院地铁站。剧院建成于1899年,是挪威最负盛名的剧院之一,长期以来是挪威戏剧艺术的核心舞台,见证了挪威戏剧文化的发展历程。因为没做功课,并不知道剧院前的两座雕塑分别是易卜生和比昂松。</p> <p class="ql-block">挪威两位最有世界影响的剧作家易卜生、比昂松的多部经典作品都是在此首演的,他们二位的雕像应该是后来修建。国家剧院是挪威戏剧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挪威文化界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易卜生我们太熟悉了,他也算是现代戏剧之父。对五四新文学影响很大,可惜我们跑来国家剧院纯属意外,所以并不知道剧院的情况。结果只拍到了比昂松的雕塑。比昂松也是挪威著名的剧作家、诗人和小说家,19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其作品《挑战的手套》等在挪威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与易卜生并称为挪威戏剧界的两大巨匠。</p> <p class="ql-block">剧院属于新文艺复兴风格,建筑立面庄重典雅,带有精致的雕塑装饰,正门上方的浮雕和柱式设计彰显出浓厚的艺术气息与历史厚重感。这是剧院侧面。</p> <p class="ql-block">国家剧院的确是挪威文学发展史的浓缩地标,尽管挪威作为北欧小国,对欧洲和世界的影像有限,但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说,用建筑和艺术品留住历史记忆,这是福荫后世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Ludvig Holberg雕像群,Ludvig Holberg是挪威著名的剧作家、历史学家、哲学家,被誉为“挪威现代文学之父”,其作品涵盖戏剧、散文、历史研究等多个领域,对挪威文化发展影响深远。这是一个我完全陌生的作家。</p> <p class="ql-block">雕塑群以Holberg为中心,两侧分别是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生动展现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雕塑风格细腻,人物神态、服饰细节都极具历史感。</p> <p class="ql-block">剧院边上的花园,花团锦簇,游人如织。</p> <p class="ql-block">这是奥斯陆大学主楼,奥斯陆大学是挪威最古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主楼具有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是奥斯陆重要的文化与学术地标。估计和赫尔辛基大学一样,随着城市扩容,大学主校区已经搬迁,但作为历史建筑,它仍然是无可替代的存在。主楼就在国家剧院临街。</p> <p class="ql-block">主楼门口的P.A. Munch雕像,他是挪威著名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对挪威历史和文化研究贡献卓著,雕像展现了他作为学者的形象,是对其学术成就的致敬。</p> <p class="ql-block">另一侧的Schweigaard雕像:他是挪威著名法学家、政治家,在挪威法律体系建设和政治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雕像体现了他在挪威社会发展中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主楼后的院落,里面仍是满满的学院风。写到这时,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颁奖消息出来了,执念此奖的川普其实根本不在遴选名单内,因为和平奖候选人在今年一月三十一号已经确定,那时川普刚刚当选。而诺贝尔和平奖放在挪威,也并非导游所说是诺贝尔在挪威生活多年的原因。诺贝尔遗嘱里明确要把和平奖颁奖地设在挪威,就是因为他认为挪威军队少,更符合和平理念。他一生与挪威很少关联,但他也希望这两个恩怨甚多的国家之间永久和平。</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中餐就在市政厅广场,正对着市政厅大门,旁边都是售卖礼品的小商铺。饭店的名字好像叫“金山饭店”。</p> <p class="ql-block">我们七个人每餐六菜一汤,对我来说这样的中餐就很不错了。</p> <p class="ql-block">因为有团友其他事情耽误,我们就在广场上坐等,无意中目睹了一场民主国家才得一见的民众抗议事件。这也是刚才市政厅突然临时谢客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我们吃饭的时候,其实已经有不少人陆续聚集在市政厅广场,但当时还以为是当地学校组织学生来参观市政厅。</p> <p class="ql-block">不认识挪威语,我上前用英文询问小朋友标语的内容,他回答说是:“Don't touch our</p><p class="ql-block"> schoole”,“不要动我们的学校!”,这让我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p> <p class="ql-block">旁边的成年人(抗议活动的志愿者?)向我解释是,当地政府要在市郊合并一些学生较少的学校,原因是教育经费紧张,合并学校来削减教育经费。</p> <p class="ql-block">这直接导致了有些孩子上学路程加长,有一个标语写着上学路程要花1.5小时。对挪威小学的规模完全无知,也不知道学生的上学方式,所以也无法判断。比如美国,孩子都是由校车接送,而日本小学生都是自己步行或公交往返学校。由导说挪威也是孩子自行去学校,那1.5小时路程确实是不可接受的。</p> <p class="ql-block">事情的真相我们无从得知,但这件事引发了数百上千的学生直接到市政府门口抗议,那就有点意思了。</p> <p class="ql-block">民主体制下,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一旦触动了百姓利益,就可以维权抗争,今天的抗争主体居然是这些涉世未深的小朋友,就更让人深思。</p> <p class="ql-block">抗议活动也看不出明显的组织者,有不少成人带着孩子前来,也许是学校的老师。抗议活动没有一点极端的因素,却更像是一个万众欢腾的嘉年华。有一批中学生模样的年轻人还带着管弦乐器,现场鼓乐齐鸣,其乐融融。</p> <p class="ql-block">这位老师?的荧光背心上写的是“萨根学校”,看来这更像是学校联合组织的行动。</p> <p class="ql-block">这场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都不得而知,我回来请教了国内的几个ai都查询不到此事,感觉也是疑窦丛生。一家ai让我去奥斯陆本地的教育局官网或新闻网站查核,那我还找你干嘛呢?</p> <p class="ql-block">离开奥斯陆,沿着海边高速向南,这些高速道路由欧洲统一编号,以字母E打头,速度也是在120公里左右。挪威过境瑞典的车辆很多,车道分超车与行车道,几乎所有车辆在超车后迅速并入行车道。</p> <p class="ql-block">沿途在瑞典境内停靠的服务区。这应该是柴油加油装置。</p> <p class="ql-block">在奥斯陆才发现这里电车的比例出奇的高,挪威政府为推广新能源车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购买新能源车可免除相当于车价10%的购置税和25%的增值税(2023年起50万挪威克朗以上车型需交纳部分增值税),在收费公路上可享受50%折扣或完全免费,还可免费停车、使用公交专用道等。此外,政府还为企业和个人安装充电桩提供补贴。挪威是水电大国,98%以上的电力来自清洁、可再生的水电资源,电力成本低,使用新能源车可以做到完全“零碳”排放,这既符合该国环保理念,也降低了消费者的出行成本。挪威拥有大量的公共充电桩,全国有超过27,000个公共充电桩,平均每10万人拥有447个充电桩,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能方便地找到充电桩。国产的小鹏,蔚来,比亚迪在奥斯陆比比皆是。但最多的还是特斯拉。瑞典电车比例略低,高速服务区充电桩闲置较多。</p> <p class="ql-block">这两部正在充电的车分别是大众的保时捷和沃尔沃的极光。后者听说在国内有卖(价格70万起?)还没见过。</p> <p class="ql-block">服务区的商店。</p> <p class="ql-block">这一箱可乐的售价是145瑞典克朗,大概一百出头的人民币。</p> <p class="ql-block">到达哥德堡。哥德堡(Gothenburg)是瑞典第二大城市,也是瑞典或北欧最大的工业基地,哥德堡港是北欧难得的不冻港,又因地处北欧几大首都的中心,这里也是北欧航运中心。</p> <p class="ql-block">北欧最富的挪威主要靠北海石油和渔业,但北欧真正的工业老大是瑞典。瑞典的制造业水平在全球都处于领先地位,拥有多元化产业结构和强大创新能力。其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军事工业、通讯技术、医疗技术及可持续能源等领域具备显著国际竞争力,知名企业包括沃尔沃、爱立信、萨博等。今天我们就要去沃尔沃世界一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沃尔沃因为十多年前被中国吉利集团全资收购而并不陌生。其实沃尔沃作为汽车品牌有着辉煌的历史,有最安全座驾的美誉。但本世纪以来世界汽车市场此消彼长,传统的欧美市场早已饱和,国际市场开发又有太多地域文化差异造成的困难,所以1999年和2010年,沃尔沃先后与美国福特集团和中国吉利集团进行了并购。</p> <p class="ql-block">但沃尔沃汽车的核心技术仍由沃尔沃集团拥有。沃尔沃世界就是由沃尔沃集团和沃尔沃汽车集团合资建立,占地面积达22000平方米,由Henning Larsen建筑事务所设计,主体结构采用胶合木和交叉层压木材打造,建筑设计围绕瑞典“自由漫游权”理念展开,旨在为游客提供自由探索的空间。</p> <p class="ql-block">沃尔沃世界(World of Volvo)位于瑞典哥德堡市区,它是一座汽车和相关技术体验中心,于2024年4月14日沃尔沃品牌97岁生日当天正式开放。大概二十年前第一次去日本,探访了丰田展示中心,那份震撼至今回忆起来仍然历历如新。</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体验中心的入口。游客可以在数字技术的辅助下,沉浸式体验各种项目,如试驾电动挖掘机、在风洞中感受强风、模拟分心驾驶和昏昏欲睡的驾驶场景、停靠一艘虚拟现实的船舶等。</p> <p class="ql-block">光影成像的距离感。</p> <p class="ql-block">风洞试验,我尝试了一下,那忽如其来的风力让人五官变形,味道不佳。</p> <p class="ql-block">沃尔沃还生产各种工程车辆。</p> <p class="ql-block">1927年第一部沃尔沃汽车下线,展厅内展示了不同时代沃尔沃汽车的代表车型。</p> <p class="ql-block">这是目前沃尔沃主打的混合动力车型XC-90,但在国内很少看到沃尔沃的新能源车。目前沃尔沃纯电系列品牌叫Crossover,北欧国家常见,但由导说国内也有在卖。</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厅内一个光变装置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展厅基底结构设计以瑞典的高山为灵感,整体造型仿佛三棵从山中生长出的巨树,弧形的“树枝”和顶部的“树冠”取材于真实树木形象。建筑主要使用环保木材与玻璃建造,玻璃幕墙可让阳光照射进来,既节能又具自然气息,且有望获得“LEED绿色建筑金级认证”和“WELL健康建筑金级认证”。</p> <p class="ql-block">沃尔沃是瑞典曾经的辉煌,但今天多少有点风光不再的落寞感,建设一个这样的体验中心,也许是为了让人们不断回忆起当年的高光时刻吧。</p> <p class="ql-block">哥德堡也是瑞典重要的旅行城市,但让我们看这个沃尔沃世界,除了它可以体现城市深厚的工业基础和创新能力外,历史文化的成分偏少了点。比如哥德堡为1931年世博会修建的哥塔广场也许更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哥德堡市政厅广场(Stortorget)是瑞典哥德堡市中心的核心广场,也是城市历史与市民生活的交汇点。</p> <p class="ql-block">广场中央矗立着卡尔九世雕像(Karl IX-statyn),纪念这位17世纪瑞典国王——他是哥德堡城市的奠基者(1621年下令建城)。雕像由瑞典雕塑家Bengt Erland Fogelberg于1854年创作,国王手持权杖,神态威严,基座刻有城市建城相关浮雕。</p> <p class="ql-block">因为广场也是市民活动的重要场所,所以这里居然有一个声援加沙的转播车,图上说这是一次自由艺术展示活动,显然是左派的艺术家。</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楼上的国王徽章。</p> <p class="ql-block">哥德堡市政厅是广场北侧的核心建筑,建于1672年,最初为荷兰风格,后经18世纪翻新,融入巴洛克元素。建筑立面简洁庄重,红色砖墙搭配白色装饰线条,顶部的钟楼是广场的视觉焦点,钟声曾是市民生活的时间参考。</p> <p class="ql-block">广场西侧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广场前的运河,约塔运河。始建于1832年,可以直通首都斯德哥尔摩,并成为连接波罗的海和北海的航运通道。</p> <p class="ql-block">晚饭的就餐处是一个叫哥德堡火锅城的餐厅。也是自助式餐厅,但这里有大量海鲜可以让餐厅烹饪,厨师是一位黑人,烹饪手法是国内常见的铁板烧,因为这里海鲜品种不少,很多团友都虾蟹自由了。</p> <p class="ql-block">三部起亚汽车停在一起,居然同款不同型,分别是不同年代生产,想不到韩国车在这里还挺有市场。</p> <p class="ql-block">当晚入住哥德堡斯堪迪克酒店。酒店是熟悉的品牌,但后面的Scandic Mölndal,表示酒店位置在 Mölndal,这也是瑞典一个小城市的名字,也许算哥德堡的卫星城。</p> <p class="ql-block">地图可见酒店离哥德堡市中心还是有不少路哦。</p> <p class="ql-block">到酒店设施很现代,建筑也是高挑的中庭。与在奥斯陆的Thon酒店异曲同工。</p> <p class="ql-block">旋转楼梯带出浓郁的工业风。</p> <p class="ql-block">酒店大堂。</p> <p class="ql-block">接待台。</p> <p class="ql-block">早餐厅。已经是出游的第九天了,对西式早餐的喜爱开始动摇,食欲也下降了。</p> <p class="ql-block">吧台。</p> <p class="ql-block">清早出门拍摄的酒店大门外观。</p> <p class="ql-block">酒店周边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这是酒店旁边街道上的垃圾站。无意中看到当地市民刷卡开门后在里面处理垃圾,出门后门会自动闭合。</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设计在中国很少见,首先被想到的可能就是浪费了实用面积吧?在一个功利主义的氛围里,这也许是难免的。</p> <p class="ql-block">即将结束瑞典的行程,奔赴下一个目的地-丹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