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农业大国,有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史,有许许多多简洁生动、得心应口、令行即止的农耕用语传承至今,其文化痕迹依然清晰可见,鲜活生动。这一期就从驾驭谈陕西农耕用语的文化底蕴。<br> 驾驭一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多数人掌握的都是现代词义,即使知道其本意,也很少有人把驾驭一词与农耕用语联系起来。如果你能了解陕西农耕用语中“驾驭”的用法,回过头来再联想一下你对驾驭一词的现代理解,那么你一定会觉得有趣得多,深刻得多。<br> 在陕西农耕用语中,“驾”是出发的发令语;“驭”是停止的发令语。你也许见过这样的场景,一个人坐在马车上,准备出发时,鞭子一挥,“驾”的一声,马即刻听令而行。当要停车时,手握缰绳,用力往后一拉,长吁一声“驭——”,车马就立即停了下来。无论是马拉车、牛耕地、驴驮物,还是骑马奔驰,“驾”的一声即令前行,“驭——”的一声即刻停止,这是通用语,人说得顺口,牲口听得明白,令行即止,百试不爽,毫无差错。 耕作图 我喜欢马术,每当我看到马术运动员驾驭爱马完成很多高难度动作时,总是惊叹不已,但我不知道马术用语,也不知道马术运动员是如何命令马儿的,如果马术运动也用“驾”和“驭”这样的词语,那就太神奇了。我也非常羡慕那些骑马奔驰的人,我没有骑过马,如果你是个骑手,请告诉我你是如何驾驭马儿的。 美女骑马图 那么,“驾”、“驭”是如何成为农耕用语?这还得从“驾”、“驭”的本义谈起。<br> 驾,本意是指把马套在车辕内或套上农具使其拉车或耕地。《说文》: “驾,马在轭中。“轭”就是驾车时套在马脖子上弯曲的木撑,使马与车成为一个整体。在石鼓文,“加”在“马”的右侧,很像一个人坐在车上(见图)。小篆将“加”移在“马”的上方,字意仍然不变,但驾车不完全用马,也用牛、驴等,所以,“驾”字固形之后,马仅仅是一种指代。从“驾”字的字形结构看,马上边的“加”字不仅是读音,也可理解“马在轭中”,有强加、掌控之意,因此“驾”字既是个形声字也是会意字。 驾的字形演变 因为“驾”有掌控之意,“驾”后来便特指皇帝的行驾,由行驾进一步引申为对皇帝的称呼,比如“圣驾、御驾”。现在我们表达对人的敬意时也常说“劳您大驾”、“大驾光临”。如果越权了,就叫“凌驾”;如果使上司失去实权,就叫被“驾空”。<br> 驭,本义是掌握马缰。甲骨文与金文字形略有差异,但基本字素相同,左边是马的象形字,右边是持有不同工具的手在驱使马匹。“说文古文”将手里的工具省去,只以手代替,此结构一直沿用至今,“又”指“手”,“马”与“又”合起来表示“用手抓握马缰、把控马头,制御车马”,引申为掌控、统治(见图2)。“驭”也通“御”(图3),“御”左边是一条直道,中间是车构,右边是扬鞭的人。御御驾亲征就是皇上亲自驾驭战车征伐,也体现出皇上的掌控权力。 驭的字形演变 如此看来,把“驾”和“驭”用作农耕用语顺理成章,而且非常准确,指令清晰,恰如其分。更重要的是“驾”、“驭”用起来简单,喊起来得劲,听起来响亮,吆喝一声,令行即至,车马就能按令行事,你说牛不牛。<br> 现在汽车已经普及,会开车的人越来越多,但是,陕西人仍然把驾车叫吆车,不管开多么高档的车都叫吆车,似乎像驾驭马车一样,只需吆喝一声车就能叫动叫停。当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以语音指示的自动驾驶车辆更加普及,“吆车”必然成为一种趋势,也会成为一种时尚。如此说来,陕西人所谓的吆车不仅是文明,更是先进。<br> 当然,现在“驾驭”常常作为一个复合词来用,引申的的意思更为广泛,其含义逐渐从具体的驱使车马,延伸到抽象的掌握、控制、支配等方面,涵盖了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它可以用于形容掌控局势,如“驾驭局势”;也可以表示对人的领导和掌控,如“驾驭人才”;还能用于表达对某种能力、资源的充分应用和利用,例如“驾驭智慧”,“驾驭团队”,“驾驭情绪”,“驾驭市场”等。如果你是一个侍才自傲桀骜不驯的人,领导就会说你难以驾驭”;如果你有驾驭才能,又懂得人情世故,你一定能走一个好领导。 <p class="ql-block"> 夫妻之间其实也有驾驭之别,有些家庭男人当家,有些家庭女人当家,这完全与驾驭能力有关。有些男人工作能力蛮强,在单位还是领导,但就是驾驭不了妻子,俗语称之为妻管严;有些男人工作一般般,但在家里说一不二,把家管理得井井有条,妻子服服帖帖。我个人觉得,驾驭是一种本能,谁都想驾驭人,不想被人驾驭,但驾驭人需要本领、智慧和情商。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妻贤女孝,朋友们非常羡慕我,常常问我有什么秘诀,我却笑而不答,我有没有驾驭能力天知道,幸福不幸福我自己知道。</p> 驾驭是一种本能,但需要本领、智慧和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