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边的封家往事

仰望都峤山

<p class="ql-block">挂在雷峰塔负一层楼内的一张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雷峰塔负一楼的一幅黑白照片前,国强兄向我招手。照片中,毛主席站在雷峰塔旧址前。我起初不以为意,毕竟伟人的影像并不罕见。然而,国强指向主席身旁一位身着便装的青年,语气郑重:“这是封耀松,我父亲的同辈兄弟,也是我们绍兴马山镇渔港村人。”</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的贴身警卫员封耀松</p> <p class="ql-block">封耀松于1953年被举荐至毛主席身边担任警卫,因其忠诚可靠,深得主席信任,一待便是九年。二人关系融洽,甚至有一段“主席为警卫当红娘”的佳话。某日,江西省委书记杨尚奎与夫人水静前来拜访毛主席。言谈间,主席提起封耀松的终身大事,请他们代为留意。水静想起一位名叫郑义修的姑娘,认为她与封耀松颇为相配。毛主席仔细询问情况后,亲自征询封耀松的意见。封耀松激动不已,当即答应见面。郑义修亦欣然应允。二人初见印象甚好,逐渐书信往来,情谊日深。一日,主席见封耀松手持信件,笑问:“小封,是不是小郑同志又来信了?”封耀松郑重答道:“主席,我决定向郑义修同志求婚。”最终,二人喜结连理。</p> <p class="ql-block">雷峰塔遗址(负一楼)</p> <p class="ql-block">文革期间,封耀松因故离开中央,调任杭州市公安局警卫局局长。据国强回忆,封耀松一度被安排至市公安局治安大队工作,驻地恰在天水桥天主堂附近,与国强父亲家仅一巷之隔,两家往来频繁。国强原想引荐我认识封耀松之子封涛——退休前曾任杭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支队长,年约六十五岁。可惜封涛近日赴港探亲,未能得见。</p> <p class="ql-block">离开雷峰塔,我们信步至对面的净慈寺,赏南屏晚钟,观济公运木古井。暮色渐沉,国强提议前往杭州酒家用餐。他提起去年曾带我去过楼外楼,而近期因马未都点评西湖醋鱼引发的南北口味之争,网络热议不断。此次,他特意选了这家百年老店,让我一尝地道杭帮风味。</p> <p class="ql-block">霓虹点缀下的西子湖畔,杭州酒家静立一隅,宛若时光的守护者。红砖墙间绿萝垂挂,诉说百年沧桑。自1921年创立以来,杭州酒家始终秉持“良心好食材,百年老味道”的宗旨,从高端宴席到亲民餐桌,始终是杭州人心中难以替代的家乡记忆。其前身“高长兴酒菜馆”以绍兴黄酒闻名,1951年更名为杭州酒家后,更汇聚一众名厨,深挖传统,推陈出新,成为政要名流赞不绝口的杭帮菜殿堂。</p> <p class="ql-block">1956年,杭州市评选出36道名菜,其中25道源于杭州酒家,如“龙井虾仁”“清汤鱼圆”“干炸响铃”等经典至今仍可品尝。而“闷骚南瓜”“靓虾爱蟹哥”等创新菜式,亦展现了老字号与时代并进的活力。杭州酒家连续多年获评热门餐厅,口碑载道。</p> <p class="ql-block">1921湖景餐厅</p> <p class="ql-block">谈及杭州酒家的名厨,国强提到封月生大师——另一位出自绍兴马山渔港村的传奇人物。他曾是杭州酒家经理兼主持厨务,全国劳动模范,致力于恢复与传承杭州传统菜肴。其后,胡宗英大师在传统基础上融汇中西,创“迷宗菜”,并成功复原“满汉全席”等盛宴,将杭菜文化推至世界。</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杭州酒家,已形成以本店为主体,1921湖景餐厅、南方大包为两翼的多元格局。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它始终坚守着杭帮菜的根脉,将历史与匠心烩于一炉,成为西湖边一段活着的城市记忆。</p> <p class="ql-block">出自绍兴市马山镇渔港村的还有一位传奇人物</p><p class="ql-block">封明为,1929年出生,浙江绍兴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9月在北平铁道管理学院中等技术科学习,1947年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反动当局开除。1949年毕业于中法大学经济系。后历任中共北京西城区委组织部部长,北京市西城区区长、北京市市长助理、中共北京市委副秘书长,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书记、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市第七届政协副主席。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