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半日游一一金山嘴渔村和老街隨手拍》

东方

<p class="ql-block">十月八日清晨,我踏上由平湖公交枢纽站开往金山石化的228路公交车,头班车5:50分出发,天未大亮,路灯未熄,城市的呼吸在这片刻显得格外舒畅。</p><p class="ql-block">由于是准备半日游,为朋友们探路,所以本文照片均留水印,以备查询。</p> <p class="ql-block">上午7:25分,班车到了终点站一一金山卫。</p><p class="ql-block">金山卫车站的正立面好似展翅飞翔的海鹏,也可以比作滚滚的海浪,</p><p class="ql-block">寓意金山卫是海边小城。</p> <p class="ql-block">踏入金山嘴渔村,第一眼就被那巨大的贝壳雕塑吸引。它立在石碑之上,仿佛从海里升起的信物,无声诉说着渔村的来历。蓝围栏外绿意盎然,天空澄澈如洗,连风都带着咸鲜的海味。这里不像景区,倒像一个老朋友的家,敞开门,等你回来。</p> <p class="ql-block">从金山嘴渔村步行到金山嘴老街,不到半个小时。老街道干净整洁,一边是写着“金山嘴渔港交易市场”的现代楼房,一边是带阳台的老式民居。汽车安静停靠,行人三三两两走过,阳光洒在路牌和路灯上,映出生活的秩序与温度。新与旧在这里不争不抢,像一对默契的老邻居,各自说着自己的故事,却又和谐共处。</p> <p class="ql-block">“金山嘴海鲜交易市场”的招牌在蓝天下格外醒目,海鸥图案展翅欲飞,仿佛下一秒就要掠过屋顶,扑向大海。遮阳伞下人影晃动,有摊主在整理箱筐,也有游客驻足拍照。空气里飘着淡淡的海腥味,不是刺鼻,而是一种真实的、活着的气息——这是渔村的心跳。</p> <p class="ql-block">一栋白色现代建筑旁,竟立着一座古朴的石砌塔楼,像从老时光里走出来的守望者。塔边停着一辆“联勤巡逻”的白车,新旧在此交汇,却不突兀。招牌上“光谷海海鲜”几个字亮得耀眼,我忽然觉得,这不只是卖海鲜的地方,更像是一个时代的对话场。</p> <p class="ql-block">一座小屋前挂着“游客问询点”的牌子,中式飞檐翘起,红灯笼在风中轻晃。阳光斜照在白墙上,木框门窗透出岁月的温润。我没有进去问路,只是站在几步之外静静看了会儿——有时候,一个地方的温度,不在于你得到了什么信息,而在于它让你产生了怎样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走进老街,石板路踩在脚下有种踏实的声响。两旁店铺林立,招牌上写着“老街黄鱼面”“铁板大鱿鱼”,烟火气扑面而来。红灯笼高高挂着,随风轻摆,像是在向每一位过客点头致意。这里没有喧嚣的吆喝,却处处是生活的低语。</p> <p class="ql-block">定波桥下的小河蜿蜒穿过村落,两岸白墙黛瓦,飞檐翘角倒映水中。几艘小船静静泊在岸边,水波微漾,把整幅画面揉成一幅水墨。绿树浓荫下,有人坐在石阶上晒太阳,也有人提着菜篮走过桥头,还有骑行者在桥面穿过。</p> <p class="ql-block">鱼市正热闹,摊位上冰块晶莹,鱼儿整齐排列,银鳞闪亮。空气里是海水与冰鲜交织的味道,真实得让人安心。这不是表演式的“民俗”,而是日复一日的生活本身。</p> <p class="ql-block">“绿竹斋”三个字悬在门楣上,藤蔓从屋顶垂落,与红灯笼相映成趣。门内小径幽深,绿树夹道,几个人影缓缓走远。我未踏入,只在门外驻足片刻——有些地方,光是看着,心就静了。</p> <p class="ql-block">街道一侧摆着蔬菜水果,摩托车随意停靠,红底黄字的“铁板大鱿鱼”旗帜在风中招展。一位老人坐在小凳上剥蒜,孩子跑过溅起水花。这不修图的生活切片,比任何宣传照都动人。原来所谓“风情”,不在装饰,而在这些不经意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木制观景台刻着“观景台”三字,后方墙面浮雕精美,阳光洒在台阶上。我坐了一会儿,什么也没想。风从海面吹来,带着水汽和远处炒菜的香气。半日游至此,脚步慢了下来,心却走得更远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