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10日上午,如东县老年大学古玩欣赏班如期开课,姜老师以“宜兴紫砂历代名家艺人作品鉴赏”为主题,娓娓道来。课堂上,一段段视频、一幅幅图片,如时光之钥,开启紫砂艺术的厚重门扉,引领学员们步入历史与匠心交织的美学长廊。</p> <p class="ql-block"> 玩古董,不止于赏器之美,更在于从斑驳古物中体悟文化的深沉脉动与先人良知的光辉。唯有如此,方能在摩挲旧物之际,承接精神薪火,以学促行,以行为传,为新时代的民族复兴注入一份温润而坚定的文化力量。</p> <p class="ql-block"> 弘扬与传承,是古玩欣赏的终极使命。它不单是技艺的延续,更是文明记忆的接续。在老年大学的课堂上,银发学子们以心为炉,以志为火,将散落于时光中的文化碎片重新熔铸,化作照亮未来的微光。</p> <p class="ql-block"> 玩古董,实则是对真理的一次次选择——在真伪交织的迷局中坚守理性,在浮华喧嚣中择善而守。唯有秉持敬畏之心,方能在纷繁万象中辨明方向,走向文化的深处。</p> <p class="ql-block"> 四要之道,乃鉴藏之根本:一要腿勤眼富,广涉博观,方能识见通达;二要心寡手穷,淡泊名利,始可澄心观物;三要志盛气顺,持之以恒,终能积学成家;四要脑清神定,冷静审慎,自可明辨真伪。此四者,相辅相成,为学相长之基也。</p> <p class="ql-block"> 四戒之警,不可不察:戒收而不鉴,徒积尘物,失其本义;戒藏而不研,束之高阁,湮没其光;戒玩而不乐,拘泥于利,丧其雅趣;戒得而不传,闭门自珍,断其流脉。唯有破此四蔽,方能实现真正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 金鼎商标紫砂壶,不仅是泡茶煮水的实用器皿,更是民国时期工艺美术发展的缩影。一壶一篆,皆凝结时代审美与匠人精神,承载着文人意趣与市井风华的交融,见证着那段风起云涌的文化岁月。</p> <p class="ql-block"> 金鼎商标,乃宜兴吴德盛陶器行于1916年至1939年间注册之高档紫砂专用商标。其器选料精良,工艺考究,专供上流雅士,成为民国紫砂商业化与艺术化并重的重要标志,亦是近代紫砂史中不可忽视的一章。</p> <p class="ql-block"> 金鼎商标紫砂壶,以原矿朱泥或段泥精心制成,壶底钤“金鼎商标”印款,规整有力,极具辨识。壶身常镌名家刻绘,如小石、桂林等大家手笔,诗画相映,文韵悠长,充分体现了文人雅士与紫砂工匠的精妙合作,成就了实用与艺术的完美统一。</p> <p class="ql-block"> 谈及真伪之辨,姜老师语重心长:鉴赏之道,首在识真。真者,非仅形似,更在神合;伪者,或工巧逼真,却难掩气韵之乖。唯有博学多识、细心体察,方能在毫厘之间,窥见历史的真实印记。</p> <p class="ql-block"> 因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社会动荡,民生凋敝,吴德盛陶器行于1939年底被迫歇业,金鼎商标亦随之退出历史舞台。一段辉煌就此尘封,然其所承载的工艺精神与文化记忆,却在后人追述中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 历代紫砂器皿之鉴赏,贵在“鉴其真伪,赏其艺术,断其价值”三者并举。鉴为基,赏为魂,断为用,三者相生相长,构成完整认知体系。唯有如此,方能由物见人,由器通道,实现真正的文化理解与精神传承。</p> <p class="ql-block"> 课程尾声,姜老师郑重通报:本班名称将由“古玩欣赏班”更名为“收藏与鉴赏班”。几字之易,意蕴深远,从兴趣到使命,标志着学员们由赏物走向弘道的自觉升华,亦呼应了“学为相长,鉴赏传承”的深层主旨。</p> <p class="ql-block"> 谢谢欣赏! </p><p class="ql-block"> 学员陈志良整理制作</p><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1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