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其实,住在同一个地方的我的发小就那么几个,除了说到的那几位剩下的没几位(这里的发小是指从小住在一起的同庚邻居),有些虽算是发小,但怎么也找不到可以记录一下的理由,那也就作罢了吧。今天来说说发小发祥吧!</p><p class="ql-block"> 记忆中发祥算是我们同庚发小中的老大,虽然也在一个屋檐下上课,他现在自然也是退休了,但他仍然被原单位的第三方聘用到原单位干他同样的工作已经了两年多了。可以看出,发祥在单位干他的那一行的技术绝对是顶尖的……</p><p class="ql-block"> 我家与发祥家的直线距离大概百米左右,要是算上拐弯抹角的话大概总有将近五百米的样子。上小学时我们经常邀约一起到学校,基本上是我从家里出发,先邀上斌之后再绕道发祥家,之后我们就一起背着书包到学校,一般差不多进教室没多久就上课了。放学了,除了在学校玩一会之后,我们还偶尔会在一起做家庭作业的。那时也叫课外学习小组,常常好像是胜中、斌、发祥和我等几个人在一起做。那时各家小方桌就一个,但方凳子还比较多,常常是桌子挤不下了就扒在方凳坐在门槛上写作业。后来各家的条件略好些时,还得边写作业边听收音机的节目什么的,诸如中央电台的“小喇叭”等等。 </p><p class="ql-block"> 上初中以后,我们都喜欢听中午12:30分开始的“小说连续广播”节目。发祥或我中午放学回家基本上是快速地吃完午餐后,要不去发祥家,要不来我家准时听“小说连续广播”节目。好像我们经常在一起听过袁阔成演播的“水浒传”,刘兰芳演播的“岳飞传”等等。听半小时的节目后就一起到学校去。</p><p class="ql-block"> 发祥的个性相对比较温和,但好动是男子孩的天性;那次小学同学玉霞从四川回来省亲小聚时,发祥就回忆起他们在小学时经常一起玩斗鸡游戏时的情境,看着他俩说着当时的场景仍然开心得不得了时,惹得我们在场的几位老同学都有点眼馋……</p><p class="ql-block"> 发祥又是个很较真的人。看着他的个头挺大,近乎算得上是“五大三粗”的,但是他算是比较细心的一个人,特别是退休后我们小学同学聚会或邀约一起游玩,很多细节的问题都是他先考虑到的,比方说,走长途应适当地带些晕车药之类的,到一地该吃那里的哪些特色及游玩些什么等,就是因为每到一地他都会适当地提前做些攻略的缘故,这难怪我们惊讶他对这些地方的一些事竟然怎么那么地清楚。 </p><p class="ql-block"> 说发祥他细心具体的还体现在他在对待其家人的一些细节上。他兄弟俩约定好每人照顾已经耄耋之年且行动不太方便的老母亲两月,轮换着来。轮到他时只要天气好,每天傍晚,他会用轮椅推着老母亲从住的楼上乘电梯下楼,又推着轮椅到江滩公园散步,虽然老人家的腿脚不太方便,眼睛因眼疾也只感受到微弱的光,好在听力还不错,因而老人家特别开心,最大的原因是不仅可以感受到江滩公园里人和空气的气息,最主要的还可以遇见老人家曾经的一些稍年轻的同事。而每次回返时可就要发祥受一回累了,其原因就是有一个比较长且有些陡的斜坡需要将轮椅推上去,对于一个已经六十开外的人来说,着实有些不太容易。至于对待他外孙那就更不必说了,甚至还包揽了外孙的课外网课的学习的事情等等……</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我和发祥相对见面的次数要多一些,有时就像回到了孩提时代一样,因为每天碰面的几位小学同学见面聊的大多是小时的事,而聊到现在的发祥时都会说发祥细心且有孝心更有爱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