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惶惑》之光:在历史的裂缝中寻找人的尊严

馬玉銀

<p class="ql-block">昵称:馬玉銀</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5128826</p><p class="ql-block">图片:致谢网络</p> <p class="ql-block">那是一个惶惑的年代。</p><p class="ql-block">当我翻开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第一部《惶惑》,时光仿佛倒流到1937年那个多事之秋。北平——这座千年古都,在战火的阴影下瑟瑟发抖。而更让我震撼的,不是硝烟弥漫的战场,而是那些生活在战争夹缝中的普通人,他们在日常生活的瓦解中,展现出的惊人韧性与不屈尊严。</p> <p class="ql-block">老舍笔下的北平,不再是那个“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的闲适古都,而成了一个巨大的惶惑现场。天空“灰扑扑的,像一块用旧了的抹布”,这条寻常的景物描写,却道出了整座城市的心理状态。战争尚未真正降临,惶惑却已如瘟疫般蔓延——这是一种对未知的恐惧,对日常崩塌的无措,对命运无常的惊悸。</p> <p class="ql-block">祁家老太爷期盼着体体面面地过八十大寿,这个朴素愿望在太平年月何其平常,在战争阴云下却成了奢望。老舍正是通过这些日常细节的崩塌,揭示了战争最残酷的一面:它不只是枪炮的较量,更是对普通人生活意义的剥夺。当祁瑞宣在书房里辗转反侧,思考着“是尽忠还是尽孝”时,我看到的不仅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内心挣扎,更是整个时代的精神困境。</p> <p class="ql-block">在《惶惑》的人物群像中,我最为之动容的不是任何英雄式的人物,而是那些在惶惑中依然坚守着做人底线的普通人。钱默吟老先生平日里不过是个吟风弄月的旧式文人,却在关键时刻展现出令人敬佩的气节;韵梅作为传统家庭主妇,在家族危难时表现出的坚韧与智慧,让我看到了平凡中的伟大。</p> <p class="ql-block">老舍先生没有刻意塑造高大全的英雄,他笔下的人物都有着各自的软弱与局限。祁瑞宣的犹豫不决、祁瑞丰的懦弱无能,这些性格缺陷在和平时期或许只是个人的不足,在战争这个极端环境下却被无限放大。然而正是这种真实的复杂性,让我看到了人性的本真状态——在惶惑中摇摆,在恐惧中前行,在迷茫中寻找方向。</p> <p class="ql-block">尤为触动我的是老舍对北平这座城市的深情描绘。在他的笔下,北平不再是一个抽象的地理概念,而是一个有温度、有记忆的生命体。“北平的秋天是天高云淡的,北平的茶馆是热闹亲切的,北平的胡同是曲折幽深的”——这些看似闲笔的描写,实则构建了一个即将被战争摧毁的文化空间。当冠晓荷这样的市侩小人忙着巴结日本人,当大赤包之流在乱世中谋求私利时,老舍通过对比告诉我们:真正值得守护的,不是个人的蝇头小利,而是那座承载着千年文明的城市精神。</p> <p class="ql-block">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思考着“惶惑”这个词的深意。它不仅仅是恐惧,更是一种存在意义上的迷失。当旧的价值体系崩塌,新的秩序尚未建立,人该如何自处?祁瑞宣的惶惑代表着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困境,他既不能像热血青年那样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又不愿像软骨头的邻居那样苟且偷生。这种两难处境,何尝不是现代人普遍面临的精神困境?</p> <p class="ql-block">老舍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不仅写出了惶惑,更写出了在惶惑中的人性光辉。当钱默吟拒绝与日本人合作时,当韵梅想方设法维持一大家子的生计时,我看到了平凡人在极端环境下的非凡选择。这些选择无关宏大的意识形态,只关乎做人的基本尊严。</p> <p class="ql-block">在当下的和平年代,重读《惶惑》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丰裕却精神惶惑的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价值的多元冲突、未来的不可预测,让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体验着现代版的“惶惑”。老舍通过他笔下的人物告诉我们:惶惑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惶惑中迷失自我;坚守尊严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只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知与底线。</p> <p class="ql-block">《惶惑》的叙事艺术也令我叹服。老舍先生放弃了传统小说的线性叙事,转而采用一种迂回曲折、欲言又止的叙述方式,这种形式本身就成为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那种徘徊不前的节奏,恰恰对应了人物内心的惶惑状态。这不是关于英雄的史诗,而是关于普通人的心灵史。</p> <p class="ql-block">当我合上书本,祁家小院里那些鲜活的人物依然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他们在历史的洪流中或许只是微不足道的存在,他们的挣扎与选择或许不会载入史册,但正是这些普通人在惶惑年代对尊严的坚守,构成了民族精神的基石。</p> <p class="ql-block">老舍先生通过《惶惑》告诉我们:历史不只是由大人物书写的宏大叙事,更是由无数普通人在特定时刻的选择编织而成的生命图谱。在惶惑中寻找方向,在恐惧中坚守底线,在迷茫中持守良知——这或许就是老舍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遗产。</p> <p class="ql-block">那个惶惑的年代已经远去,但《惶惑》中的人性之光,依然照耀着我们前行的路。</p><p class="ql-block">在当今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我们每个人不也时常陷入各种形式的“惶惑”之中吗?面对社会的快速变迁、价值的多元冲突、未来的不可预测,我们如何保持内心的定力,如何在惶惑中不迷失自我,如何在小日子里守护大尊严——这些老舍在《惶惑》中提出的问题,依然值得我们深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老舍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告诉我们:历史从未远离,它就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中;而人性的光辉,也正是在最平凡的生活细节中得以彰显。在惶惑中坚守尊严——这或许就是老舍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遗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