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5年9月,黄河情艺术团得知团里演员邹旭祥查出血液病,住院治疗急需几十万元。消息传来,队长马春风第一时间发出倡议,苏连喜团长和副团长高小强带头捐款,团员们纷纷响应。不到半个月,两万多元善款就凑齐了,虽不足以覆盖全部费用,却是一份沉甸甸的心意。钱送到邹旭祥手上时,他眼眶红了,一句话没说,只是紧紧攥着那信封,像攥着一条命的温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0月11日上午,社区活动室早早挂起了红幕布,气球在风里轻轻晃动。邹旭祥戴着一顶白色帽子,站在舞台中央,双手捧着一面红底金字的锦旗,上面写着“爱心重如山、情暖深似海”。他把锦旗交到团领导手中,笑得有些腼腆,又格外认真。大家围在一起合影,笑容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暖。那一刻,没人觉得这只是个普通演出团队的聚会,倒像是一个家,在风雨来临时,紧紧抱成一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舞台中央站着四个人,最右边的是邹旭祥,锦旗在团长苏连喜手中展开,像一团燃烧的火。背景的红幕布和投影屏映着光,乐手们安静地坐在一旁,没演奏,却仿佛有旋律在空气里流淌。这场面不像是表彰,更像是一次无声的承诺——你病了,我们就在;你倒下了,我们扶你起来。艺术团从不靠合同维系感情,靠的是谁家有事,谁就往前站的那份默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一刻,邹旭祥把锦旗递到苏团长手里,他接得庄重,像是接过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台下有人拍照,有人鼓掌,也有人悄悄抹了眼角。这哪是送锦旗?分明是一场情感的交接。我们不是血亲,可谁家老人住院、孩子上学、急事难事,不都是全团上上下下张罗?邹旭祥常说:“我这病能扛住,是因为背后有几十个人在撑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邹旭祥是团里的“台柱子”,嗓子亮,台风稳,更难得的是那份拼劲。有次演出前患病,有人劝他歇着,他摆摆手:“我一倒,节目就塌一角。”硬是穿上军装,戴上五角星帽徽,站在舞台中央举旗领唱。那面旗上有白星和黑字,他举得笔直,像一棵风雨里的树。台下观众看得动情,却没人知道他腿在抖,全靠一口气撑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合唱那天,他站在队伍最左边,白衬衫、黑裤子、红领结,一丝不苟。歌声一起,他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眼里全是光。那不是舞台的灯光,是心里燃着的东西。他唱得专注,像把命里的力气都押进每一个音符。我们站在他身边,知道他病着,可那一刻,他比谁都挺拔。</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世上最难得的,不是血缘相连的照顾,而是明明可以转身离开,却选择留下来为你点一盏灯。黄河情艺术团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谁有难处,就默默凑钱、出力、站台。两万块不多,可那是退休老人省下的菜钱,是中年人加班后的零花,是一颗颗心叠在一起的重量。</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们常说“大爱无疆”,其实它不在远方,就藏在一面锦旗、一次搀扶、一场带病登台的演出里。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不是因为喊得多响,而是因为,在你最冷的时候,有人悄悄把自己的棉袄披在了你肩上,这就是黄河情艺术团凝聚的力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