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沁染青竹

赵儀和

<p class="ql-block">  工作室的窗棂总浸着松烟墨的清芬。我常想起那个扎马尾的姑娘初来的模样——五年级的申然,像一株刚移栽的湘妃竹,清瘦却挺拔,眉眼间凝着蜀地的灵秀,马尾辫用蓝布带束得齐整,连碎发都服服帖帖,倒比案头的狼毫更守规矩,从内到外透着一股书卷气。</p><p class="ql-block"> 她母亲说是慕名来的,说“按您的法子教”,我便知这孩子该有一段与笔墨较劲的缘分。起初看她运笔,总像捧着易碎的瓷盏,落纸前千般犹豫,收笔后万般不甘,明明写得端正的字,偏要去描补那半分不到位。我握着她的手说:“书法是人心的镜像,急不得,要等笔锋自己长出骨血。一个书法人要经过千锤百炼,强健心理素质,要有自信,但自信来自于什么呢?是在练习时不求快要求稳,用笔结体章法熟练了,写到位,自然就不会再去描补了。”她便歪着头听,睫毛忽闪如蝶翼,再提笔时,腕下多了几分沉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转机在那次隶书比赛。她临了我的范本,一笔一画往宣纸上落,竟没再描补。交稿时,我看她指尖沾着墨,眼光却亮得像星子。后来得二等奖,她妈妈电话里说,申然很要强,看到有的同学获了一等奖,心里不是滋味,不自信的问题又出现了,让我劝劝她。我对小姑娘说:中国书法博大精深,书体多样,风格迥异繁杂,汉隶的古拙、魏碑的雄强、行草的流转,哪有绝对的高低?你且看这方砚台,盛得住松烟,也盛得住月光,能写小楷,也能铺丈二。你已在正路上,慢些走,才稳当。所以奖项名次的评比,有很多外在因素,我们不能左右,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对学习书法用了很大功夫,要相信自己在走一条正确的书法之路,需要毕生的修行。申然眼神明亮却含着泪光。孩子心里还是有点委屈,但此后她的笔下却坚定了很多,这孩子的自信原是要一笔一画往心里种。</p><p class="ql-block"> 再后来,她成了工作室的“小尾巴”。工作室搬过几次家,从写字楼到小乡村,最后落进这方小院,她始终跟着。寒暑假随我去其他书院学习,她却总说“还是赵老师的私塾踏实”。有回同窗一涵腹痛难忍,她攥着手机的手都在抖,却立刻拨通家长电话,把症状、位置说得清清楚楚,末了还补一句“她胃不好,别让她喝凉水”。那一刻,我忽然懂了,这种条理性已融入在生活中,她的稳健不只是笔下的功夫了。</p> <p class="ql-block">  选楷书帖那天,她在众多碑帖间徘徊许久,最终指尖停在《多宝塔碑》:“这个端庄有底气’。”她的字果然慢慢有了《多宝塔》的筋骨,虽未脱稚气,却添了几分从容。如今她已读初二,眉梢眼角褪去了当年的局促,倒多了份清润的沉稳。我提议加快进度,赶在高中前学行草,她却歪头笑:“老师,我想再磨磨楷书,就像您说的,根扎深了,竹子才长得直。”</p><p class="ql-block"> 秋渐深,案头的文竹又生出新条。申然伏在书案前,马尾辫垂在肩侧,偶尔抬眼问“这样写对吗”,眼里是从容的底气。墨香漫过窗棂,我望着她笔下的横竖撇捺,忽然想起湘妃竹的生长——初时纤弱,却在风雨里把每一寸节疤都长成坚韧的诗。</p> <p class="ql-block">  这世间最好的成长,大抵就是这样:以笔墨为土,以时间为泉,终有一日,会从从容容地,长成一株挺拔的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