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姚鹰厦先生的《七律·闲吟》书法,是当代文人书法“守正创新”的标杆之作。它以传统帖学为根基,融文人意趣与诗意魂韵,既精准传承书法技法精髓,又突破传统范式注入当代精神,从四个维度构建起“诗书合璧”的文化新表达,为中国文化时代传承提供了鲜活样本。</p><p class="ql-block"><b>一、技法溯源与个性突破:二王风骨铸其基,米芾意趣焕其神</b></p><p class="ql-block"><b>1. 笔法:帖学为骨,意笔为魂</b></p><p class="ql-block"><b>作品以“二王帖学”为根基,笔法精研八法,字字有来路:</b></p><p class="ql-block"> • 起收转折见晋韵:“青山”之“青”字首横露锋切入,收笔轻顿回锋,如王羲之《兰亭序》“清”字笔意;“水长流”之“流”字右部“㐬”旁,竖钩中锋行笔,至钩处“蹲锋蓄势”后顺势出锋,弧度饱满而劲挺,直取王献之《鸭头丸帖》的灵动;“随缘”之“随”字走之底,以“一波三折”的圆转笔法,暗合《集王圣教序》的雍容气度。</p><p class="ql-block"> • 侧锋取势显宋意:融入米芾“刷字”的“沉着痛快”,如“笑看人生”四字,横画左低右高(扛肩角度约8°),竖画“中实侧虚”(“看”字撇画侧锋横扫,边缘飞白自然),笔锋翻折处棱角分明(“人”字捺画起笔如“断崖”,收笔如“奔雷”),打破晋人“秀美”的单一面貌,增添“骨力洞达”的金石气——晋韵的“雅”与宋意的“劲”交融,形成“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的独特笔法语言,恰如诗作“随缘不强求”的刚柔并济。</p><p class="ql-block"><b>2. 结字:大小错落藏机锋,疏密对比见匠心</b></p><p class="ql-block"><b>字形随诗意开合,兼具“法度”与“性情”:</b></p><p class="ql-block"> • 开合对比:“青山不老”“高山碧水”字形开张(如“山”字中竖顶天立地,“高”字首点如坠石),显山水之开阔;“几十载”“数度秋”字形略小(“载”“秋”字收束笔画,中宫紧凑),喻人生之倏忽——通过字形“大→小→大→小”的交替,强化“自然永恒与人生短暂”的诗意张力。</p><p class="ql-block"> • 疏密辩证:“万事随缘”四字紧密(“事”“随”笔画穿插,留白极少),如人生琐事之纷扰;“莫强求”三字疏朗(“莫”字下部“大”字舒展,“强”字右部“弘”旁留白透气),似“放下执念”后的释然。单字内部亦见匠心:“诗”字左密右疏(言字旁紧凑,“寺”字横画舒展),“书”字上紧下松(“聿”部收束,末笔竖钩拉长),暗合“诗书”雅事“内蕴深厚而气象开阔”的特质。</p> <p class="ql-block"><b>二、墨法韵律与诗意节奏:五色墨分四境,一笔墨含千秋</b></p><p class="ql-block"><b>1. “浓淡干湿”的情感化铺陈</b></p><p class="ql-block">书家以“墨色为诗眼”,构建与诗意对应的“四维墨韵”:</p><p class="ql-block">• 浓墨开篇(永恒之境):“青山不老水长流”用“重墨”(墨色饱和,如“青”“山”二字墨色欲滴),笔触沉厚,象征自然的磅礴与永恒,开篇即立“山水为证”的苍茫气象。</p><p class="ql-block"> • 淡墨承转(岁月之境):颔联“笑看人生几十载,欣观岁月数度秋”转“淡墨”(墨色略浅,笔锋清晰),“几”“十”“数”“度”四字笔触轻盈,如岁月流逝的平和,无浓墨的压迫感,恰合“笑看”“欣观”的从容。</p><p class="ql-block"> • 湿墨转境(诗意之境):颈联“朝听鸟语花香韵,暮赏高山碧水幽”以“湿墨”(笔锋含墨饱满,笔画间略有晕化),“花”“香”二字竖画末端墨色微晕,如晨露沾花;“高”“山”二字侧锋扫出,墨色浓淡渐变,似远山含黛——湿墨的朦胧感,将“鸟语花香”的听觉、“高山碧水”的视觉化为笔墨的触觉,营造“诗中有画”的意境。</p><p class="ql-block">• 干墨收束(清悠之境):尾联“且伴诗书常吟乐,闲持茶酒自清悠”渐入“干墨”,“乐”字末笔竖钩飞白如“琴弦轻颤”,“悠”字长捺枯涩如“茶香袅袅”,墨色从浓到干的自然过渡,暗合“从外在山水到内在心境”的诗意升华,余韵悠长,引人遐思。</p><p class="ql-block"><b>2. 飞白与渗化的“时间美学”</b></p><p class="ql-block">“数度秋”之“秋”字,左侧“禾”旁末笔长撇枯涩飞白,如秋风扫叶;“自清悠”之“悠”字,长捺笔锋渐散,飞白如“白云舒卷”——飞白处非“墨尽”,而是“意到”,将“几十载”的岁月沧桑化为可视的“时间痕迹”;“暮赏”之“暮”字,“日”旁竖画略渗化,似暮色渐浓,湿墨的“空间晕染”与飞白的“时间流逝”交织,赋予作品“时空交融”的纵深感。</p> <p class="ql-block"><b>三、章法哲学与空间叙事:纵有行气贯天地,横无列阵见初心</b></p><p class="ql-block"><b>1. 纵向气脉:从“山水”到“心境”的流动</b></p><p class="ql-block">整幅作品以“气脉贯通”为纲,形成“一波三折”的情感曲线:</p><p class="ql-block"> • 首联“青山不老水长流”:字形开张,行距紧密(约1字距),如山水奔涌而来,气势雄浑;</p><p class="ql-block"> • 颔联“笑看人生几十载”:字形略收,行距略宽(约1.2字距),如人生行至中途,从容回望;</p><p class="ql-block"> • 颈联“朝听鸟语花香韵”:行距骤然加宽(约1.8字距),留白处如“山间空地”,给“鸟语花香”“高山碧水”以呼吸空间,形成全篇“视觉留白”的高潮;</p><p class="ql-block"> • 尾联“且伴诗书常吟乐”:行距回归紧密,字形端庄,如历经世事后的内心沉淀——行距“紧→松→紧”的变化,暗合诗意“自然→人生→日常→心境”的逻辑递进,气脉如“青山流水”般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 落款与钤印:“配角”的主角意识</b></p><p class="ql-block">左侧长款“乙巳秋八月廿日为优雅星空七律闲吟诗鹰厦书”(28字),以“小字行草”穿插,与正文形成“主次辩证”:</p><p class="ql-block"> • 字体大小:“乙巳秋八月廿日”数字最小(约正文1/3),低调交代时间;“为优雅星空七律闲吟诗”数字渐大(约正文1/2),点明创作缘起;“鹰厦书”三字以草法收束(“鹰”字末笔拉长,“厦”字侧锋扫出),彰显书家自信——大小变化如“叙事节奏”,不喧宾夺主却不可或缺。</p><p class="ql-block"> • 钤印点睛:落款下方钤两方朱文印(“姚鹰厦印”“墨海一粟”),红色印章与墨色正文形成“冷暖对比”,印章位置略偏上,平衡长款的纵向重量,使整体布局“左轻右重”化为“虚实相生”,如“青山”旁的“红叶”,于素雅中见生机。</p> <p class="ql-block"><b>四、诗书互文与文化意蕴:笔墨为诗魂塑形,诗意为笔墨立心</b></p><p class="ql-block"><b>1. 单字意象的“诗书画”转译</b></p><p class="ql-block">书法不再是文字的“复制”,而是诗意的“再创作”:</p><p class="ql-block"> • “水长流”之“流”:右部“㐬”旁以3笔连写(竖钩→横→撇折),笔画如九曲溪流,末笔竖弯钩拉长如“江流人海”,将“水长流”的“动势”化为笔墨的“流动感”;</p><p class="ql-block"> • “鸟语花香韵”之“韵”:右部“匀”字以三点代替横画,三点“上合下开”,如鸟鸣的“短促节奏”,末笔竖弯钩轻挑向上,似花香随风飘散,声、色、味俱全;</p><p class="ql-block"> • “自清悠”之“悠”:上部“攸”字紧凑如“心之收敛”,下部“心”字底三点疏朗如“心之舒展”,长捺横向铺陈,如“天地为庐”——结字的“收→放”,正是“清悠”心境从“内省”到“旷达”的过程。</p><p class="ql-block"><b>2. 当代价值:文人精神的“活态传承”</b></p><p class="ql-block">在“解构传统”的当代书坛,此作坚守“诗书合璧”的文人传统,却非简单复古:</p><p class="ql-block"> • 技法上:以晋唐笔法为根基,融入个人对诗意的理解,做到“守正”而不“泥古”;</p><p class="ql-block"> • 意境上:将“随缘”“清悠”的人生态度化为笔墨的节奏、墨色的韵律,使古典哲学具有“可视化”的当代传播力;</p><p class="ql-block"> • 启示上: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诗书茶酒”的慢生活美学通过笔墨传递,为现代人提供了“对抗浮躁、回归内心”的精神参照——书法不仅是“艺术”,更是“文化基因”的载体,是文人精神“活态传承”的典范。</p><p class="ql-block"><b>结语:以笔墨启新程,为传承立标杆</b></p><p class="ql-block"> 姚鹰厦《七律·闲吟》的“守正创新”,在于它从未脱离“诗书合璧”的文人传统,却以笔墨韵律、空间叙事赋予其当代生命力——它让“晋韵宋意”不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让“清悠心境”成为可触摸的精神慰藉。这幅作品证明:中国文化的时代传承,无需刻意求新,只需以传统为舟楫,以时代心境为帆,便能在“守正”中自然“创新”,开启继承与弘扬的新未来。</p><p class="ql-block">——著名书画评论家吴云龙.写于深圳</p><p class="ql-block"> 2025.10.11</p> <p class="ql-block"><b>著名书画艺术评论家吴云龙简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原湖北省鄂州市莲花山碑林管理委员会 办公室主任</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原广东省韶关市东华山风景区万福碑林管理委员会 主任</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当代著名禅意艺术家、雕塑家、碑学专家非遗传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国家一级美术师、高级书画艺术传承人吴云龙先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艺术家简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姚鹰厦,1955年生,上海人, 别号里姚降人。师从文化学者、著名书画家、金石篆刻家、国学经典图书《壬辰千字文帖》撰著者曾璞先生,深得其悉心教诲及真传。</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社会艺术专业委员会(书法)艺术研究员;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在册高级文学创作师;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全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委员会会员;中国翰墨文化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翰墨书画院副院长; 文旅部中国文化艺术人才管理中心评定为“国家高级书法艺术传承师”;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画艺术报》编委会副主任; 中国楹联招牌匾创作合作人 ;央视书画签约艺术家;《人民日报》书画频道签约艺术家;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栏目《水墨丹青》、《名家讲堂》栏目签约艺术家、水墨丹青书画院会员;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会员;被励志片《青竹》电影摄制组聘为该影片的电影艺术顾问。</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在2018年12月全国翰墨杯诗书画大奖赛中,作品荣获书法组金奖。</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在迎接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期间,与新任第八届中书协主席孙晓云合作,编辑出版了孙晓云、姚鹰厦系列专辑报道《中国艺坛两大家》,被评为百年形象大使;与中书协副主席叶培贵老师合作《百年光辉·新时代艺术家姚鹰厦、 叶培贵作品欣赏》;百家媒体联盟报道了《中国书画领军人物·姚鹰厦、范迪安作品赏析》和《中国书法家形象大使·姚鹰厦、苏士澍作品赏析》;姚鹰厦、何家英、韩美林合著,并有姚鹰厦题写书名《精湛艺术献给党》,向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百年献礼, 已由“中国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2021年度被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姚鹰厦(敦伦堂)书法工作室》被中经联评选为“优秀书法艺术品创作示范基地”;2021年在全国金鼎文化艺术名家榜全国遴选中,高票入选被授予入榜艺术家荣誉称号;2022年在全国首届“大国风采”杯书画大赛中,荣获优秀指导老师奖;2023年为《中国书法大字典》新版编纂学术顾问。2023年8月,被周宁县鲤鱼溪·九龙漈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周宁县浦源镇人民政府聘请为鲤鱼溪·九龙漈风景名胜区书画艺术产业发展联盟特聘书画家。2023年9月,书法作品《曾璞先生.布衣赋》由中国文联举办的当代书画家作品云展在《中国文艺网》官网栏目“3D艺术空间”永久展出。2023年10月,经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高级文学创作师"培训班深造学习,荣获结业证书。2024 年被中国地理标志品牌文化节组委会、数智地标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评为中国地标节形象大使,“十佳书画民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2025年4月19日,受浙江杭州余杭区梧桐禅寺释心海大法师之邀,参加梧桐寺“文化润教”书画展暨财神殿开光祈福法会活动,并在书画展开幕式上作为书画界艺术家代表致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2025年6月,被CCTV_“书写新时代精气神”《书法大会》特别推荐艺术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2025年,“全球会长50人论坛”组委会筹备会创始人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2025年10月,被萌盟赞地理标志运营平台特聘为千城社区分院院长。</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