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span style="font-size: 17px;"><b style=""><font color="#333333">青海湖断崖、黑马河、可鲁克湖、大柴旦翡翠湖</font></b></span></h1> 随着飞机起飞时有些震耳的噪音,我的思绪被拉回到了之前,第一次进青海,是2017年。时隔数年,当车轮再次碾过青海的戈壁公路,风里裹挟的沙砾与阳光的味道,依旧是记忆中那股熟悉的辽阔与苍茫。这是我第三次进入西北戈壁,打开车窗,炽热的风瞬间涌入,带着戈壁特有的干燥气息,拂过脸颊时竟生出几分久违的亲切。 第一站,是青海湖断崖,我们到达的时间有点晚,刚好错过日落时分,稍感欣慰的是,还有些落日的余晖。 青海湖断崖—<div> 位于中国青海省刚察县泉吉乡,315国道北侧,距西宁约3小时车程。红砂岩断崖垂直高度达数十米,与碧蓝湖水形成强烈视觉对比,崖顶观景台可俯瞰青海湖全景。每年7-8月可见湟鱼洄游奇观("半河清水半河鱼"),湖边常现鱼鸟共生场景。游客很少,可能目前已经过了湟鱼季。</div> 雍正四年九月立的石碑—<div> 清廷在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后,为了加强对青海及周边地区的控制,将对青海湖的遥祭改为近祭,把青海湖水神封为 “灵显宣威青海神”,并立碑以彰显神权,巩固政权。通过这种方式,清朝政府不仅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神权统一,还借此强化了对青海地区的统治,使当地民众更加认同清朝的统治权威。这是背面,正面面向青海湖,刻有 “灵显青海之神”。</div> 时间稍晚,照度不够了,无人机拍摄的画面,无论照片还是视频,画质不佳。 断崖全景图 ———————————————— 黑马河乡—<div>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辖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148公里,总面积1000平公里,人口0.4万,藏族占90%,辖加卜龙、直合去乎、文巴地、然去乎4个牧委会。黑马河地处青海湖西岸,属高原山地气候,环湖西路四季景观各异,秋季为观赏青海湖日出最佳季节。</div> 清晨稍感凉意,待久了,会有冬天的感觉,还好穿了羽绒服。到了中午,单衣即可,短袖T恤也不会冷。 青海这个地方,因其独特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年温差小而日温差极大,有着 “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 的说法。 拍完日出我们收工,时间还蛮早,大约8点,清洁工阿姨已经在打扫了。 等车时,天空出现了云隙光(丁达尔光、耶稣光),不失时机拍了一张。 黑马河游客中心 ———————————————— 德令哈熔盐光棱塔—<div> 塔式光热电站,青海中控太阳能光热电站,它是国家首批光热发电示范项目之一,也是率先实现年实际发电量超过设计发电量的塔式熔盐储能光热电站。</div> 光热电站位于青海省德令哈市的戈壁滩上,项目所在地距德令哈市7公里,海拔3000米,项目共占地2.46平方公里。光热电站是由中国科学院、皇明和华电集团联合投建的项目。光热电站采用“光-热-电”的发电方式,每年发电量将达到270万千瓦时,并可减排二氧化碳2300余吨。<br><br> 在路上,远远就能看到一些超级亮的塔,哪怕是在火热的大太阳光下,这些塔也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科普一下:<div> 光热电站根据太阳能光热发电原理采用“光-热-电”的发电方式,成千上万的定日镜把太阳光反射到位于太阳塔顶的吸热器表面,形成800℃以上的高温。通过传热介质产生500℃以上的蒸汽,推动蒸汽轮机发电。太阳能光伏和光热都是太阳能发电的技术形式,国际上并没有哪一种是主流之说。只是每个国家根据自己的资源条件和战略需求进行侧重发展。例如,德国、日本是光伏的主要市场,西班牙和美国等太阳能热发电装机比较多。</div><div> 我们国家则是多渠道发展,光伏,光热,新能源,既要,又要,还要,哈哈!</div> 熔盐光棱塔小视频 ———————————————— 可鲁克湖—<div> 可鲁克湖是位于青海省德令哈市西南30公里处的微咸性淡水湖,面积57.4平方公里,与托素湖共同构成塔琏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湖通过水域相连,形成一淡一咸的独特生态系统,被称为"褡裢湖"。两个湖相依相偎,却截然不同,当地人把这两个湖称为“情人湖”。<br><div><br></div></div> 可鲁克湖爱心雕塑—<div>传说在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一位美丽的蒙古族姑娘可鲁克,与勇敢的牧羊青年托素相爱。然而,部落首领贪恋可鲁克的美貌,强行拆散二人,并逼迫托素去遥远的盐湖取盐(或说去征战)。托素历经艰险,最终因疲惫和干渴倒在归途。可鲁克得知后,不顾阻拦前去寻找,最终在怀头他拉草原发现了奄奄一息的托素。她悲痛欲绝,泪水化作可鲁克湖(淡水,象征她的纯净与哀伤),而托素的躯体则化作托素湖(咸水,象征他带回的盐和血汗)。两湖虽近在咫尺,却永远无法相融,寓意生死相依却不得相守的爱情。</div> 这条是伸向湖中的栈道,左边是游船码头。栈道上很多钓鱼人,经询问,他们在钓大闸蟹,很多钓鱼人收获不少。 ———————————————— 大柴旦五彩山谷—<div> 大柴旦五彩山谷景区是青海省海西州一处融合丹霞、雅丹与彩色土丘地貌的小众秘境,目前正在开发中,门头,石碑已经做好,不过没有管理人员,进去也没人管,但几乎没有游客。我们是路过,停下来看了一会。</div> 据说里面很大,进去里面没有车绝对是不行的,到时景交车一定会给你备上。 看着山很近,无人机飞了一公里多,还没到这山跟前,算了,不进去了,飞进去到时没信号,飞机掉里面可完犊子啦! 山脚下肉眼可见在施工,建筑物已现雏形。 据后几天在黑独山偶遇的一个驴友讲,他进入五彩山谷这里,呆了两天半,还没玩够。这里的地貌,有点像甘肃张掖的七彩丹霞,还与南疆帕米尔红山大峡谷类似。小伙伴们,这里正等着你来一探究竟。 景区外面周边什么都没有,一眼望去,一片荒凉的不毛之地戈壁滩,只有一条公路伸向地平线,渐渐消失在远方。 ———————————————— 大柴旦翡翠湖—<div> 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行政区大柴旦镇境内,是大柴旦盐湖风貌,属硫酸镁亚型盐湖组成部分,大柴旦盐湖面积15平方公里。盐湖由矿区资源开发后的卤化物(水)和矿物质(结晶物)组成。</div> 我之前来时,基本啥都没有,进来基本靠走。现在与几年前大不相同了,大门造的叫一个气派!各种旅游设施一应俱全,体验舒适度瞬间暴增,你只要钱包准备好了,啥都不愁。 不会拍照?角度低拍不到全貌?路线不熟悉?不存在的! 新建的观景台,美景一览无余。翡翠湖绝对是一个登高才能观景的地方,地面上无法感受绝美的调色盘。 牧羊人雕塑—<div>雕塑以“牧羊人”为创作主题,造型生动地呈现牧民与羊群互动的场景,与翡翠湖周边的盐湖地貌、蓝天白云、远山等自然元素形成强烈视觉反差——荒漠戈壁的苍凉与雕塑人文意象的温情交织,既强化了景区“自然奇观+人文叙事”的特色,也赋予翡翠湖更丰富的文化内涵。</div> 大柴旦翡翠湖属硫酸镁亚型盐湖,原是化工厂盐湖的采矿区,是海西州第三大人工湖。由于湖水含盐量高,四季不冻。湖内富含不同浓度的钾、镁、锂等多种元素,所以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翡翠湖清澈通透,透过水面,能清晰的看到湖底的盐层。 翡翠湖内层呈碧蓝色,外层呈奶蓝色,透过水面,能清晰看到湖底的盐层。 画面中水中矿物质含量不同,湖水颜色呈现出各色由黄色,逐渐变为绿色,深蓝,湛蓝,浅蓝等,而且自然过渡,恰似天然调色盘。 数数看,有几种颜色? 矿物质结晶呈现出美丽的图案。 这个盐洞底下很黑,深不见底。 不规则的形状,恰似一幅绚烂的图案。你尽可发挥想象力,脑海里浮现出你想要的美景。 面对美景,拍照停不下来,在这个智能手机计算摄影的时代,人人都是摄影家。 大柴旦翡翠湖小视频 这次重游青海的旅程,早在抵达大柴旦翡翠湖前,就已被高原的风光点燃了期待,首站的青海湖断崖、黑马河与可鲁克湖,早已用各自的风情,为这场深度漫游写下了惊艳的开篇。<div> 正是有了之前这三站的铺垫,当我再抵达大柴旦翡翠湖时,对青海的眷恋才愈发深厚。从青海湖断崖的壮阔到黑马河的静谧,从可鲁克湖的灵动到大柴旦翡翠湖的澄澈,每一处的游览与拍摄,都是与这片土地的深度对话,也让这场重游,从一开始就充满了难忘的记忆。</div> 《探秘柴达木秘境 邂逅艾肯布拉格》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