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咨询时间:2025年10月10日 下午16时<br>二、咨询形式:现场义诊宣传<br>三、咨询地点:凤西广场<br>四、咨询主题:世界精神卫生日“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br>五、主讲人: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讲师 王若溪<br>六、受众类别:辖区居民、流动人口<br>七、参加人数:38人<br>八、发放资料种类及数量: 11种 418本 10月10日下午16时,南街卫生中心的医务人员在凤西广场开展了主题为“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的义诊宣传活动。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居民们积极参加义诊活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居民正在领取宣传资料表上签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医务人员正在给居民发放健康教育资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医务人员正在给居民发放“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画</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医务人员正在给居民发放抽纸</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医务人员正在给居民发放食盐</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通过抖音直播进行“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义诊宣传</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医务人员为居民免费测量血压,并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指导</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医务人员正在填写个体化健康教育记录表</h3> 医务人员为居民发放健康小卡片,方便居民下次测量血压进行比对。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宣传资料留底</h3> <h1><font color="#167efb"><b>世界卫生日的由来</b></font></h1> “世界精神卫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学协(WorldPsychiatric Association WPA)在1992年发起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公众对精神卫生问题的认识,促进对精神疾病进行更公开的讨论,并鼓励人们在预防和治疗精神疾病方面进行学习、投资。<div><br></div><div>精神卫生重要性:</div><div> ①对个人而言:良好的精神卫生状态能让人积极面对生活,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增强人际关系,提升生活质量。</div><div>②对家庭来说:家人的精神健康关乎整个家庭的和谐与幸福。一个精神状态稳定的家庭成员可以为家庭带来温暖和支持,减少家庭矛盾和冲突。</div><div>③对社会来讲:精神健康的人群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同时,减少精神疾病患者对社会造成的负担和潜在风险。</div> 每年 10 月 10 日的世界精神卫生日,是全人类的“心灵体检日”。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每 8 人中就有 1人正受精神健康问题困扰我国每 7 个成年人中就有 1位抑郁症患者。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被压力、焦虑、低落裹挟的普通人。精神卫生从不是“少数人的难题”而是与每个家庭息息相关的公共健康议题。 <h1><font color="#167efb"><b>各年龄段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 </b></font></h1> 1、婴幼儿(0~3岁)由于养育方式不当所带来的心理发育问题,如言语发育不良、交往能力和情绪行为控制差。家长多与孩子进行情感、语言和身体的交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是避免婴幼儿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div><br><div>2、学龄前儿童(4~6岁)难以离开家长、与小伙伴相处困难。处理不好,易发生拒绝上幼儿园以及在小朋友中孤僻、不合群等问题。鼓励与小伙伴一起游戏、分享情感,培养孩子的独立与合作能力,是避免学龄前儿童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div><div><br></div><div>3、学龄儿童(7~12)青少年(13~18岁)学习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人际交往问题(如学校适应不良、逃学)、情绪问题、性心理发展问题、行为问题(如恃强凌弱、自我伤害、鲁莽冒险)、网络成瘾、吸烟、饮酒、接触毒品、过度追星、过度节食、厌食和贪食等。调节学习压力、学会情感交流、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兴趣爱好,是避免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div><div><br></div><div>4、中青年(19~55岁)与工作相关的问题,如工作环境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就业和工作压力等带来的问题;与家庭相关的问题,如婚姻危机、家庭关系紧张、子女教育问题。构建良好的人际支持网络,学会主动寻求帮助和张弛有度地生活,发展兴趣爱好,是避免中青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div><div><br></div><div>5、中老年(55岁以上)退休、与子女关系、空巢、家庭婚姻变故躯体疾病等带来的适应与情感问题。接受由于年龄增大带来的生理变化,建立新的人际交往圈,多参加社区和社会活动,学习新知识,拓展兴趣爱好,是避免中老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div></div> <h1><font color="#167efb"><b>常见心理疾病——焦虑症 </b></font> </h1> 焦虑症是精神上的疾病,焦虑症的表现具有持久性的焦虑,紧张不安和内神经紊乱脑功能失调等诸多症状,焦虑症的表现还常常会引起运动性不安和躯体上的不适感。焦虑症常发病于中青年,男女发病率没有明显的差异,不过随着社会生活的进步压力也随之而来,导致的是焦虑症患者数量的上升,为了降低焦虑症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了解焦虑症的表现是很重要的。 焦虑症的表现持续在6个月以上,症状可以分为四个类型:<br><br><div>1、身体紧张:这个指的是焦虑症患者常常觉得自己不能放松下来,全身紧张。他面部绷紧,眉头紧皱,表情紧张,唉声叹气,有的时候会坐立不安,来回徘回,总觉得是要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不能安心,但是自己又说不出到底是怎么回事。</div><div><br></div><div>2、自主神经系统反应性过强:焦虑症患者的交感和附交感神经系统常常超负荷工作。患者出汗、晕眩、呼吸急促、心跳过快、身体发冷发热、手脚冰凉或发热、胃部难受、大小便过频、喉头有阻塞感等一系列的身体上的不适。</div><div><br></div><div>3、对未来无名的担心:焦虑症患者总是为未来担心。他们担心自己的亲人、自己的财产、自己的健康,始终是不能够让自己放松下来,以至于导致很疲劳。但是还是控制不住的担心焦虑,至于是为什么自己也说不清楚。</div><div><br></div><div>4、过分机警:焦虑症患者每时每刻都像一个放哨站岗的士兵对周围环境的每个细微动静都充满警惕。由于他们无时无刻不处在警惕状态,影响了他们干其他所有的工作,甚至影响他们的睡眠,不能够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习惯,这导致的是引起身体上的各种不适,家庭生活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div> <h1><font color="#167efb"><b>常见心理疾病——抑郁症</b></font></h1>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抑郁症发病率很高,几乎每7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抑郁症患者,已成为全球疾病中给人类造成严重负担的第二位重要疾病,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巨大痛苦。 引起抑郁症的两大原因:<font color="#ed2308">非心理原因和心理原因</font>。 1、引起抑郁症的原因之非心理原因<br>(1)药物的副作用。药物可以治病,也会对身体造成损害,甚至引起抑郁症。服用治疗高血压、心律不齐和其它类固醇药物,如果发现有抑郁症状,应立即请医生诊断。<div>(2)甲状腺问题。甲状腺不正常是引起抑郁症的主要原因之一。</div><div>(3)经前综合症。许多妇女都有经前综合症,但其中只有5%患严重抑郁症影响日常生活。主要症状有:强烈饥饿感、哭泣、行为异常。</div><div>(4)缺乏运动。研究表明,缺乏运动会导致抑郁症。</div><div><br></div><div>2、引起抑郁症的原因之心理原因</div><div>人生活在社会中,其寿命、健康和疾病无不与之息息相关,人们观察、烦恼、幸福、悲痛、舒畅、焦虑等,这一切维持或破坏人的正常生理功能的情绪都与社会紧密相连。生活中凡能造成强大的精神压力,严重的精神创伤都会引起抑郁症的心理因素。</div> <h1><font color="#167efb"><b>心理健康素养十条</b></font></h1> 1、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心健康密切关联、相互影响。<div>2、适量运动有益于情绪健康,可预防、缓解焦虑抑郁。</div><div>3、出现心理问题积极求助,是负责任、有智慧的表现。</div><div>4、睡不好,别忽视,可能是心身健康问题。</div><div>5、抑郁焦虑可有效防治,需及早评估,积极治疗。</div><div>6、服用精神类药物需遵医嘱,不滥用,不自行减停。</div><div>7、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要多了解,多尊重,科学引导。</div><div>8、预防老年痴呆症,要多运动,多用脑,多接触社会。</div><div>9、要理解和关怀心理疾病患者,不歧视,不排斥。</div><div>10、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不逃避,不消极。</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