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保健】健康入秋 预防先行——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

静待花开

<p class="ql-block">  秋季是儿童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空气干燥,呼吸道黏膜容易受损,早晚温差较大,儿童容易受凉,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感染传染病的风险。因此,让我们一起了解秋季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共同保护孩子的健康。</p> 诺如病毒 <p class="ql-block">诺如病毒感染潜伏期一般为24—48小时,潜伏期比较短,最短10小时左右,最长可达72小时左右。</p><p class="ql-block"><b> 主要症状:</b></p><p class="ql-block"> 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其他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多数发病后1-3天即可康复。但诺如病毒排毒过程较长,病症消失两天后,仍具有传染性,免疫期短暂,可能反复复发。</p><p class="ql-block"><b>传播途径:</b></p><p class="ql-block">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p> <p class="ql-block"><b>预防措施:</b></p><p class="ql-block">吃熟食、合理膳食、喝开水、勤洗手、拒绝垃圾食品。</p> 流行性感冒 <p class="ql-block">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1~3天,在秋冬尤为常见。</p> <p class="ql-block"><b>主要症状:</b></p><p class="ql-block">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p><p class="ql-block"><b>传播途径:</b></p><p class="ql-block">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也可传播。</p><p class="ql-block"><b>预防措施:</b></p><p class="ql-block">室内应经常开窗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用七步洗手法在流动水下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适当参加运动锻炼,合理膳食和休息,增强体质。</p> 手足口病 <p class="ql-block">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一般3-7天左右,最长不超过两周。</p> <p class="ql-block"><b>主要症状:</b></p><p class="ql-block">大多数孩子都会出现发热的症状,有的孩子甚至持续出现高热。同时,会伴有皮疹,皮疹是有一定的特征性的,可以表现为手心、脚心、肛门周围的皮肤,甚至关节等部位的红色皮疹、斑丘疹、甚至皮疹上面形成小的水泡,看孩子咽部的时候会发现在咽峡部也会看到红色的皮疹或者是水泡。</p><p class="ql-block"><b>传播途径:</b></p><p class="ql-block">1.经粪—口途径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可感染。2.密切接触传播,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肠道病毒主要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3.呼吸道飞沫传播,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p><p class="ql-block"><b>预防措施:</b></p><p class="ql-block">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常通风、晒太阳。接种疫苗,接种EV71疫苗,可降低患重症、危重症手足口病的风险。家长平时还要留心观察孩子的口腔、手、足、臀部和膝盖等部位是否有皮疹,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p> 疱疹性咽峡炎 <p class="ql-block">疱疹性咽峡炎是柯萨奇病毒及肠道病毒所致,是常见的一种具有流行性的病毒性咽炎。疱疹性咽峡炎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 </p><p class="ql-block">以悬雍垂、扁桃腺和软腭边缘出现散在性小疱疹,伴有发热、咽痛和肿胀。在鼻咽部、扁桃体、软腭部出现散在数枚灰白色小疱疹,直径2~4mm,周边有红晕,逐步破溃呈黄色溃疡,通常4~6日可自愈,少数至2周。损害很少发生于口腔前部,牙龈不受损害。</p> <p class="ql-block"><b>传播途径:</b></p><p class="ql-block">1.以粪-口传播,即病毒通过大便排出体外污染环境,又进入呼吸道或消化道传染人。   </p><p class="ql-block">2.消化道及呼吸道传播,即通过疱疹性咽峡炎患者或隐性患者飞沫传播,或者食用被污染的不洁饮食而造成感染。  3.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食品、衣物、用具而传播。</p><p class="ql-block"><b>预防措施:</b></p><p class="ql-block">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玩具、衣服要及时清洗;</p><p class="ql-block">2.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捂口鼻,避免交叉病毒感染;</p><p class="ql-block">3.居家环境要注意通风;</p><p class="ql-block">4.加强身体锻炼,饮食营养要全面,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强抵抗力;</p><p class="ql-block">5.在疾病流行季节,应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p> 流行性腮腺炎 <p class="ql-block">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秋冬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p> <p class="ql-block"><b>主要症状:</b></p><p class="ql-block">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整个病程约7-12天。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p><p class="ql-block"><b>预防措施:</b></p><p class="ql-block">当你咳嗽或打喷嚏时,请用纸巾或肘部遮挡住口鼻,避免直接用手遮挡。这样可以减少病毒的传播,保护他人的健康。避免前往人多拥挤的场所,尤其是流感高发期</p> 家园共育,守护健康 <p class="ql-block">预防秋季传染病,关键在“早防范”,需要家长和幼儿园共同配合,做好以下5点:</p><p class="ql-block"><b>1.疫苗接种要及时</b></p><p class="ql-block">流感疫苗、水痘疫苗、手足口病疫苗(EV71型)是预防对应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建议及时接种疫苗,为孩子建立“健康屏障”。</p><p class="ql-block"><b> 2.个人卫生要做好</b></p><p class="ql-block">教孩子养成“七步洗手法”,饭前便后、接触玩具后、从户外回来后都要认真洗手;避免孩子用手揉眼睛、抠鼻子、摸嘴巴;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p><p class="ql-block"><b>3.环境卫生要清洁</b></p><p class="ql-block">幼儿园会定期对教室、玩具、餐具、门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进行消毒;家长也要注意家庭卫生,勤开窗通风(每天至少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勤晒孩子的衣物、被褥。</p><p class="ql-block"><b>4.健康监测要到位</b></p><p class="ql-block">家长每天入园前,观察孩子是否有发热、咳嗽、呕吐、皮疹等不适,若出现症状,切勿送孩子入园,及时带孩子就医,并告知老师孩子的病情,待痊愈后返园。</p><p class="ql-block"><b>5.生活习惯要规律</b></p><p class="ql-block">保证孩子充足睡眠(3-6岁儿童每天需10-12小时睡眠),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抵抗力),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通风差的公共场所(如游乐场、超市),减少感染风险。</p> <p class="ql-block">孩子的健康是我们共同的心愿,让我们家园携手,科学防范,帮助孩子平稳度过这个秋季,在幼儿园快乐成长!</p><p class="ql-block"> 右江区东笋红苹果幼儿园</p><p class="ql-block"> 右江区阳圩镇启航幼儿园</p><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1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