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 当青春的巧手邂逅千年文物,当创意的火花点亮历史长河,临沂四中兰州路校区七年级学子在这个国庆,以“国宝代言人”的身份,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从青铜鼎的庄重到玉龙的灵动,从干栏式房屋的古朴到三星堆面具的神秘,每一件手作都是对历史的深情告白。<br></h3> <h3><br>一、青铜礼器:权力与信仰的凝固<br>鼎,国之重器也。七年级学子以黏土为材,复刻出商周青铜鼎的威严轮廓。青绿底色上的金色纹路,似诉说着“九鼎至尊”的古老传说;腹部的兽面纹与云雷纹,在指尖的雕琢下重现三千年前的祭祀荣光。这件作品不仅还原了文物的形态,更传递出古人“敬天法祖”的精神信仰。<br></h3> <h3><br><br>几根竹签,几许黏土,一座河姆渡文化的干栏式房屋便在学子手中“拔地而起”。架空的木桩隔绝潮湿,细密的“茅草”屋顶遮风挡雨,门前的围栏守护着远古的安宁。这件作品以小见大,让我们得以窥见新石器时代先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智慧,感受中华建筑文明的源头活水。<br> <br></h3> <h3><br> <br><br>“C”形的曲线,是龙的雏形,也是文明的序曲。这组玉龙模型,或漆黑如墨,似从远古岩层中苏醒;或粉白似玉,若凝聚着日月精华;或青绿如碧,像承载着山川灵气。它们虽颜色各异,却共同延续着红山文化“玉猪龙”的基因密码,让我们触摸到华夏民族龙图腾崇拜的最初脉动,感受先民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向往。<br> </h3> <h3><br><br><br>纵目千里,耳听八方——这尊三星堆青铜面具模型,以其诡异的造型惊艳时光。翠绿的“青铜”表面泛着金属光泽,高耸的额饰与外凸的双眼,仿佛在诉说古蜀王国与神对话的秘密。学子们用黏土重塑了这一“外星文明”的信物,让我们得以透过面具上的每一道纹路,探寻古蜀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深邃的精神世界。<br> <br>四、匠心结语:让历史在当代绽放<br> <br>从青铜鼎的庄重到玉龙的灵动,从干栏式房屋的古朴到三星堆面具的神秘,临沂四中兰州路校区七年级学子用双手让沉睡的文物“活”了起来。这不仅是一次历史实践作业,更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接力。愿这份对历史的热爱与敬畏,能化为同学们成长路上的精神滋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春的传承中薪火永续,熠熠生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