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起走过多少年》歌词有感

莹雪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初读歌词:因排练结缘,被深深吸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最近团里要排练蔡万里老师写的《一起走过多少年》,我同往常一样点开歌词熟悉内容,没成想刚读几句便被深深吸引 —— 作为我们这一代人中的一员,逐字读完后,最强烈的感受是 “被看见”。这绝非普通的排练曲目,分明是一字一句阐述着我们这一代人的人生经历与心底情感,尤其是那些刻入骨血的特殊岁月、波折中沉淀的深厚情谊,都被精准描摹出来,这份专属共鸣让我格外触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二、“动荡岁月”:勾起文革时期的鲜活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青春的歌声还在回响,动荡的岁月仿佛就在昨天”,这句一入眼,文革时的画面便清晰浮现:街头的口号声、晃动的红袖章、深夜家人小心翼翼的交谈;课本换成批判材料,本应安心读书的年纪,却总在不安中揣测明天。歌词里 “动荡” 二字,无多余修饰,却装下了我们这一代人曾有的慌乱与迷茫,仿佛下一秒就能听见远处传来的铜锣声,看见年轻时攥着衣角有点忐忑,站在人群里的自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三、“历程艰”:忆上山下乡,品风雨中的深厚情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而 “携手并肩一路历程艰,心艰”,又将我拉回上山下乡的蹉跎岁月。记得那时背着行囊,坐了夜绿皮火车再换乘载货汽车到偏远乡村;我们和同代的农友们,从此过上了同吃一锅饭、同住一间土坯房、同扛一把锄头劳动的日子 —— 清晨一起下地,冻土磨得手掌生疼也没人喊累;傍晚一起收工,围着煤油灯分享干粮;夜里挤在床上,聊家人、聊未来,互相打气慰藉。这种 “三同” 的生活,是我们这一代人特有的经历,是其他年代、其他人难以体会的紧密联结:没有距离,完完全全融入彼此的生活,所有的苦一起扛,所有的难一起担。也正因这份独一无二的共担,我们结下了旁人难及的情谊,这份 “一起扛过苦” 的链接,如歌词咏叹的 “我们一起走过多少年”,早已刻进骨子里,成了一辈子的牵挂;那些农友的模样,也如歌词所写 “熟悉的笑脸早已刻入心间”,想起便觉温暖 —— 这是熬过苦难后,比亲人还亲的羁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四、“一江春水东去”:叹岁月流逝,感彩霞漫天的慰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斗转星移,一江春水东去”“弹指间几度春秋,一年又一年”,说的正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一生:从文革动荡到上山下乡,再到回城打拼、成家立业,时光匆匆流走,可共同经历的苦甜与筑牢的情谊从未远去。“换不回往昔美好瞬间,留不住风华正茂的容颜”,读来难免怅然,毕竟那些在动荡中守护的希望、田埂上挥洒的青春,都已成为珍贵回忆;但 “青山依旧,绚丽彩霞漫天” 又给了我们温暖慰藉 —— 纵使历经波折、青春不再,当年的老伙伴与沉甸甸的情谊仍在,如漫天彩霞般,将后半辈子的日子映得暖融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五、歌词的核心:道尽我们这一代人的独家感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首歌词最难得的,是精准写尽我们这一代人的蹉跎与波折,更抓住 “风雨同舟成就深厚情谊” 的核心。它不刻意歌颂苦难,却让我们真切明白:正是那些共同走过的艰难岁月,尤其是上山下乡时 “三同” 的独特经历,才让我们的情感如此厚重、友谊如此坚固。读它,如同翻开专属我们这一代人的旧相册,每句都对应着那一张张泛黄的旧照片,每段都唤起刻骨往事,而照片里农友们并肩劳动的身影、往事中 “三同” 生活的温暖,正是歌词传递的、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独家感动。</span></p> <p class="ql-block">“一起走进多少年”简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