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阳光斜斜地洒在巷子里,我站在青砖与树影交错的小径上,双臂不自觉地张开,仿佛要拥抱这整条静谧的古巷。浅蓝的衣袖被风轻轻托起,脚下的石板还留着午后的余温。这里没有喧嚣,只有老墙低语,像是在讲述千百年来被脚步磨平的故事。我笑了,不是因为风景多美,而是忽然觉得,自己也成了这画面里的一部分——一个走进古镇梦的人。</p> <p class="ql-block">又一条巷子,又是那身蓝衣。我站在古街中央,像上次一样张开双臂,仿佛这样就能丈量时光的宽度。头顶是湛蓝的天,两旁是灰瓦白墙的老屋,枝叶在风中轻晃,洒下碎金般的光斑。这一刻,我不再是过客,而是被这片土地轻轻接住的归人。唐代的风,宋时的雨,明清的炊烟,都在这一呼一吸间悄然归来。</p> <p class="ql-block">秋日的溱潼古镇,静谧如诗。漫步在石板街上,时光仿佛慢了下来。两侧灰瓦白墙的老屋错落有致,飞檐翘角勾勒出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一棵古槐横贯街心,枝叶如盖,阳光透过缝隙洒下斑驳光影,将整条街道染成流动的金。我张开双臂,任清风拂面,恍然间似与百年岁月相拥。</p> <p class="ql-block">这棵古槐,据碑文记载,萌生于唐代,已历千余年风雨。石碑上刻着“绿院古槐”,旁附七仙女与董永的传说。人们相信,此树见证过仙凡之恋,遂以红绸系枝,祈愿姻缘美满、福寿安康。抬头望去,满树红带随风轻舞,写满心愿的丝绦在绿荫中若隐若现,庄严与温情在此交融。</p> <p class="ql-block">那棵古槐就立在街心,树干粗壮得需几人合抱,枝干如龙蛇盘曲,向四面伸展,撑起一片浓荫。无数红绸缠绕其上,随风轻摆,像无数颗心在低语。每一条红带上都写着名字、日期、愿望——“愿与你白头”“父母安康”“金榜题名”。它们不是装饰,是人间最朴素的祈愿,被托付给这棵活了千年的树。它不说话,却默默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悲欢。</p> <p class="ql-block">树下人来人往,有人闭目合十,有人踮脚系带,还有孩子踮着脚问妈妈:“树真的能听见吗?”我蹲下身,轻抚树根旁一块被岁月磨平的石阶,心想:也许它听不见,但它记得。记得每一个驻足的身影,每一次轻声的呢喃。这棵树,早已不是植物,而是一座活着的庙宇,供奉着人间最真挚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石碑静立在树旁,字迹清晰,墨痕仿若昨日。它说这树生于唐,历宋元明清,战火、饥荒、变迁,它都挺过来了。碑文不长,却像一部微缩的编年史。我读着读着,忽然觉得,它不只是在记录一棵树,更是在提醒我们:有些东西,比时间更坚韧。</p> <p class="ql-block">有人说,这棵神槐是爱情的见证者。年轻人来此许愿,把红绸系在高枝,盼一段良缘;老人则绕树三圈,祈求健康长寿,儿孙满堂。它既是恋人眼中的月老,也是长者心中的守护神。千年来,它看着人们来了又走,爱了又别,生了又老,却始终站在原地,像一位沉默的智者,把所有故事都藏进年轮。</p> <p class="ql-block">巷子深处,一座名为“槐安亭”的古亭藏于林间。翘角飞檐下,“槐安”二字遒劲有力,取自“南柯一梦”典故,寓意人生如梦,安于当下。亭内石桌静置,无人对弈,却似有棋声犹在耳畔。我坐在亭边木凳上,听风穿过树叶的沙响,忽然明白:所谓“安”,不是逃避梦,而是梦中清醒。在这古镇一隅,时间慢得刚好让人看清自己。</p> <p class="ql-block">槐安亭的檐角挂着几条红绸,香炉静静立在石阶前,炉中余烟袅袅。亭子不大,却像一个小小的结界,隔开了尘世的匆忙。有人在此焚香默祷,有人只是静静坐着,看光影在石桌上缓缓移动。我不知这亭子建于何年,但知道,它存在的意义,是让人在行走中学会停留。</p> <p class="ql-block">老宅改建的祠堂内,香火袅袅。金色神像端坐中央,匾额题写“泽被乡里”,楹联书“香飘福地,德润人寰”。我驻足片刻,看烛光摇曳,听风穿棂,心也随之沉静。这里没有宏大的仪式,只有日常的敬意。一炷香,一束花,一句低语,都是对过往的致意,对未来的期许。</p> <p class="ql-block">祠堂前的香炉黑亮如墨,炉顶雕着瑞兽,炉身刻着“风调雨顺”四字。红灯笼挂在屋檐下,随风轻晃,映得门前一片暖光。每逢节庆,这里便热闹起来,族人齐聚,祭祖祈福。而平日里,它只是安静地立着,像一位守门的老者,看尽春秋,不言不语。</p> <p class="ql-block">祠堂深处,神像前供着鲜花与果品,红底金字的对联垂落两侧,字字庄重。格栅窗外,天光微透,照在供桌上的铜烛台上。那一刻,我忽然觉得,信仰并不遥远,它就在这日常的供奉里,在每一份小心翼翼的虔诚中。</p> <p class="ql-block">抬头望去,一块红底金字的牌匾高悬梁上,写着“泽被乡里”,笔力沉厚。匾下雕花木架上供着先人像,前设香案,两盏红灯笼静静垂着。这里没有喧嚣的颂歌,只有静默的传承。我轻轻退后一步,不忍惊扰这份庄严。</p> <p class="ql-block">一张邮票静静躺在手册中——中国邮政为纪念古镇风貌特发《中国古镇(二)》系列,溱潼赫然在列。那一刻,我知道,这座小镇不仅留在了胶片里,也走进了时代的印记中。</p> <p class="ql-block">邮票上的溱潼,绿树成荫,古街蜿蜒,屋檐错落,仿佛一帧被定格的旧梦。面值一元二角,却承载着无价的记忆。它被寄往远方,也终将归来。当人们展开信封,看到这枚小小的方寸,或许会问:这是哪里?而答案,就藏在那一树一巷之间,藏在千年的风里。</p> <p class="ql-block">一日走来,不单是眼中的风景,更是心头的文化回响。从巷口的第一缕阳光,到古槐枝头飘动的红绸,再到槐安亭里那一缕未散的香烟,每一处细节都在低语:有些地方,不是用来路过,而是用来安放灵魂的。我走过一条又一条青石小巷,脚步轻了,心却重了。重的是那些被岁月沉淀下来的情感,是千百年来人们对着一棵树许下的愿望,是对安宁生活的执念,是对血脉与记忆的守望。</p>
<p class="ql-block">这古镇像一场温柔的梦,梦里有树、有巷、有亭、有祠,更有无数平凡人留下的呼吸与温度。而当我合上手册,收起那枚印着溱潼的邮票,我知道,带走的不只是影像与文字,还有一段属于千年时光的静默回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