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珠江畔,贝多芬的温柔与磅礴,在星海音乐厅重逢

天安

<p class="ql-block">广州的秋夜总带着几分执拗的热,晚风掠过珠江水面,也没能吹散街头的暑气;唯有星海音乐厅藏着能抚平暑气的旋律——10月10日,“永恒贝多芬”系列演出又在这里奏响。广州交响乐团将贝多芬的《第四交响曲》与《第七交响曲》酿成一场跨越时光的听觉盛宴,亦是秋夜里最动人的旋律。</p><p class="ql-block">很多人可能没有想到,严肃得仿佛总在与命运抗争的贝多芬,也曾有过甜蜜温柔的时光。《第四交响曲》就是他在热恋期写下的,他把满心的温柔都揉进旋律里,后人称它为“温柔的春天”。木管的灵动像春日林间的微风,弦乐的细腻柔软,每一段旋律都裹着暖意,细腻婉转得让人心尖发软。我最初听这首交响曲时,也正是青春懵懂的年龄,也曾有过心尖发软的感觉。</p><p class="ql-block">提起贝多芬的交响曲,多数人先想起的是《英雄》的激昂、《命运》的铿锵、《田园》的清甜,以及《合唱》那穿透灵魂的《欢乐颂》。用一句现代话来说,它们稳稳占据着“C位”。而我却觉得,《第七交响曲》更像藏在经典背后的“低调实力派”,不张扬,却藏着贝多芬最动人的一面。</p><p class="ql-block">我至今记得第一次听它的场景:那是个飘着细雨的午夜,我随手拿出了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的卡带。起初只是想听一听,可当定音鼓落下、弦乐渐次铺开的瞬间,我顿住了——没有华丽的前奏,没有刻意的煽情,那组反复递进的音符,像有人在耳边轻声却坚定地诉说,又像心底积压许久的情绪突然有了出口,眼眶竟莫名发热。睡梦中,我满脑子都是这段旋律;此后无论过了多久,我耳边都会响起那熟悉的节奏,那个夜晚的光影、心跳漏半拍的悸动,仍能清晰地回到记忆里。</p><p class="ql-block">当最后一个音符消散在空气中,全场旋即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带着感动与共鸣,在厅内久久回荡。这样的瞬间,无法被录音复刻,只能亲身体验,。有些旋律,终究要在现场听,才算遇见了它最好的模样。</p><p class="ql-block">这场秋夜的演出,让贝多芬的温柔与磅礴在此相遇,也让我与心底珍藏的旋律再度重逢,这个广州的秋夜,便也因这份音乐的缘分,变得格外难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