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参观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海轩道377号,占地面积150000平米,建筑面积8万平米,展览展示面积2.3万平米,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是由自然资源部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滨海新区人民政府直属的公益二类文化事业单位,集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于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海洋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占地面积150000平米,建筑面积8万平米,展厅面积共约2.3万平方米,建筑主体3层局部4层,共设六大展区15个展厅,包括:海洋自然展区、中华海洋文明展区、海洋互动展区、宣教中心区、海洋生态展区、高端合作及临时展览区,同时设有博物馆商店、餐厅、咖啡厅、影院等公共服务设施。</p> <p class="ql-block">“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从2009年海上试验以来,“蛟龙”号已经搭载数十位科学家在中国南海、东太平洋海盆区、西太平洋海沟区、西太平洋海山区、西南印度洋脊、西北印度洋脊等6大海区深潜227次,采集富钴结壳、多金属结核、岩石和沉积物等多种珍贵深海样品,成为建设海洋强国的“大国重器”。</p> <p class="ql-block">2012年6月27日,“蛟龙”号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7062米,刷新了世界同类作业型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纪录。这也让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p> <p class="ql-block">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海洋文化与农耕文化、游牧文化一道,造就了多元一体的格局,构成了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生活在华夏沿海地区的先民们在认识、开发海洋的过程中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海洋文明。随着造船与航海技术的提高,中外海上交流日益频繁,特别是开辟了举世闻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创造了中国古代海洋文明的辉煌。自15世纪末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揭开了人类海洋时代的序幕,引发了汹涌澎湃的全球化潮流。在这一历史转型时期,中国先是面临着禁海与开海的不断博弃,而后又经历了近代百年融入世界体系的艰辛过程,最终促使中华民族的海洋意识不断觉醒。中华海洋文明承载着中华民族开放、包容、创新、进取的品格和传统,为人类海洋文明的形成、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居住在中国沿海地区和岛屿上的先民,就已经开始利用海洋资源。到了新石器时代,我国海滨及海岛从北到南都有人类活动。独木舟的出现更体现了他们征服海洋的勇气和实绩。这些向海而生的先民,拉开了中华海洋文明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煮海为盐</p><p class="ql-block">商代晚期,山东滨海产盐区的地位日益重要。西周时期,齐国因占有“渔盐之利”,经济发达,为其成为春秋战国时代的强国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跨海交流</p><p class="ql-block">独木舟的发明,拓展了滨海先民的活动区域。新石器时代有段石锛的传播扩散,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文化遗址中相似物的出现等,都展现了史前滨海先民不断探索海洋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航海技术的突破</p><p class="ql-block">从秦至唐,航海技术取得巨大进步,主要表现为造船技术的提高和航海知识的日益丰富。秦汉时期,船舶属具中以桨、帆为主的推进工具,以舵为主的定向工具和以碇、锚为主的靠泊工具都得以发展。到了唐代,水密舱结构、龙骨装置、防摇设施等领先世界的造船技术发明均已出现,对世界造船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为远洋航行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远洋航路的开辟与贸易文化交流</p><p class="ql-block">在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下,中国的海上航线逐步由近海延伸至印度洋。汉武帝时开辟了到黄支国(今印度)、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的航线;魏晋至唐代,通往朝鲜半岛、日本、南亚、西亚等地的航线都取得进一步发展。广州、明州(今宁波)、扬州、泉州等国际大港,在中国的海岸线上交相辉映。远洋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各国货物的大量流通与多元文化的不断交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鉴真和尚铜坐像</p><p class="ql-block">鉴真(688-763年),唐朝僧人,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曾担任扬州大明寺住持。应日本留学僧请求,东渡日本传播佛法。经历了五次渡海失败,于唐天宝十二年(753年)东渡成功。次年四月,鉴真在奈良东大寺大佛殿前设置戒坛,为以日本天皇为首的僧俗授戒。日本佛教至此能够独立传戒,鉴真也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日本遣唐使团船只</p><p class="ql-block">从公元7世纪初至9世纪末,日本曾向中国派出十余次遣唐使团,这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遣唐使团将中国政治、文化、建筑等方面的内容大量移植到日本,对推动日本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日本遣唐使团乘坐的船只模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宋元的航海贸易</span></p><p class="ql-block">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得到空前发展,广州、明州(今宁波)、泉州等地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宋代在一些口岸设立了市舶司,体现了国家海外贸易管理的逐渐完善。当时的对外贸易,东达朝鲜、日本,西至非洲。海外的香料、药材、珠宝、犀角、象牙等商品输入中国,中国的丝绸、瓷器及各种手工业制品销往海外,中国与亚、非、欧各国的交往更为密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郑和、王景弘雕像</p><p class="ql-block">郑和(1371-1433年),云南昆阳人,明朝航海家、外交家。永乐至宣德年间,率队完成七下西洋的壮举。宣德八年(1433年),在第七次下西洋返回途中,病逝于印度西海岸古里国(位于今印度半岛西南部)。王景弘,福建漳州人,与郑和同为下西洋正使。在船队中负责航海线路与管理船队、船舶督造、人员选拔等事务。</p> <p class="ql-block">中华海洋文明展示中国沿海早已有人类活动。生活在海滨及岛屿上的海洋先民,靠海用海,从海洋中获取物质生活来源。新石器时代,我国东部海滨及海岛从南到北都有人类活动的遗迹,以海洋经济为特色的贝丘遗址与沙丘遗址盛极一时。独木舟的使用拉开了近海捕捞和跨海交流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纵观明代,禁海与开海争论不断。明代初期为加强海防,实施了封锁海疆的禁海政策,并建立了官方主导的朝贡贸易体系。明代中期重新开海,月港(今漳州)等港口的开放,带动了民问海外贸易的崛起,东西方的文化贸易交往和碰撞,激荡出新的璀灿光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欧人东来</p><p class="ql-block">明代中期,欧洲船队通过新航路抵达中国东南沿海,试图建立殖民地。16世纪初,葡萄牙船队来到中国,开始在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开展走私贸易,后强占澳门作为贸易据点。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趁明朝国势衰败之际,出兵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在台湾实行殖民统治。</p> <p class="ql-block">郑成功,福建泉州南安人。他自幼好学,15岁入县学为秀才,21岁到南京当太学生。明朝灭亡后,他弃文从武,投入了反清的斗争,在厦门一带组织队伍,与清军对抗。他曾北上出击,进逼南京,后来被清军打败,退至厦门。郑成功面对严峻的局面,决定收复台湾作为抗清的基地。郑成功在台湾设置府县,加强管理。他把军队派到各地垦田,并招徕大陆移民开垦荒地,派人向台湾少数民族传播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加速了台湾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郑成功收复和经营台湾,受到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尊重,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台湾同胞尊称他为“开台圣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收复台湾</p><p class="ql-block">明天启四年(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厦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经过多次海上作战及陆上围困,最终于1662年击败荷兰殖民者。被荷兰殖民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p> <p class="ql-block">1840年对应中国清朝道光二十年,以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为标志性事件。该年6月,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派遣舰队封锁珠江口,林则徐在广东严密设防致英军转攻浙江定海。清政府妥协后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被迫开放五口通商并割让香港岛,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讨论此后清政府陆续签订多项不平等条约,逐步丧失主权。</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两国在美、俄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其目的是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因为英法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战争,所以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又称“英法联军之役”或“第二次中英战争”。同时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和扩大(两次战争的本质目的相同),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p> <p class="ql-block">中法战争又作清法战争,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绪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于法国侵略中国和越南而引起的一次战争。第一阶段战场在越南北部;第二阶段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战争前期,法海陆两军虽于多数战役占上风,但均无法取得底定全局的战略性大胜:法国远东舰队虽于海战赢得全胜,并一度攻占基隆,却因沪尾(今台北县淡水镇)一役受挫及疫病流行,无法达成拿下台湾岛的战略目的;而清军虽于初期陆海皆遭惨败,导致由恭亲王奕䜣领班的军机处被全面撤换(甲申易枢),但后期台湾及杭州湾防卫成功,且有冯子材统率各部于镇南关之役给法国陆军带来较重伤亡,法军统帅尼格里也身受重伤,战争的失败直接导致法国总理茹费里等内阁集体垮台。这场战争是清朝末期唯一一场获胜的大规模战争。</p> <p class="ql-block">甲午中日战争,是指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朝鲜半岛称“清日战争”,西方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p> <p class="ql-block">大洋水师主要将领名单及职务</p><p class="ql-block">丁汝昌:水师提督(北洋海军统帅)。</p><p class="ql-block">刘步蟾:右翼总兵,定远舰管带。</p><p class="ql-block">林泰曾:左翼总兵,镇远舰管带。</p><p class="ql-block">邓世昌:中军中副将,致远舰管带。</p><p class="ql-block">叶祖珪:中军右副将,靖远舰管带。</p><p class="ql-block">方伯谦:中军左副将,济远舰管带。</p><p class="ql-block">林永升:左翼左营副将,经远舰管带。</p><p class="ql-block">邱宝仁:右翼左营副将,来远舰管带。</p><p class="ql-block">黄建勋:左翼右营参将,超勇号管带。</p><p class="ql-block">林履中:右翼右营参将,扬威号管带。</p><p class="ql-block">杨用霖:左翼中营游击,后接任镇远舰管带。</p><p class="ql-block">萨镇冰:副将衔精练左营游击,“康济”号练船管带。</p> <p class="ql-block">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指1900年5月28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以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八个主要国家组成的对中国的武装侵略战争。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成为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索,以此为借口,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之名行瓜分和掠夺中国之实。1900年6月10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联合特遣队2000余人分批由天津租界进犯北京,经廊坊之战,伤亡近300人,被迫退回天津。6月17日,联军攻占大沽,7月14日,占领天津。8月4日,联军自天津出发,先后攻占北仓、杨村、河西务、通州等战略要地。14日攻陷北京,而后纵兵抢掠3天,并对北京实行分区占领。讨论此后,继续增兵,自京、津出兵四向攻掠,控制了南至正定、北至张家口、东至山海关、西至娘子关的京津四周要隘。联军初期没有成立联合指挥部,作战时通过司令官联席会议分配任务。8月17日,决定由德国陆军元帅瓦德西任联军总司令。</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海洋经济的发展</p><p class="ql-block">19世纪60年代以后,在洋务运动中,中国设立了早期的几家造船企业。1873年,中国第一家近代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在上海创办,从事客运和漕运等运输业务。随着新知识和新技术的传入,海洋化工逐渐兴起,渔业、盐业等传统手工业也走向了近代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维护海洋权益的努力</p><p class="ql-block">清朝末年,为了维护海权,中国建立了近代海军,并在海上英勇地抗击了侵略者。中国海军虽然在甲午战争中失败了,但从清末至民国,为重振海军作了种种努力,并派军舰巡视南海诸岛,有效地维护了南海主权。民国政府还收回了青岛、威海卫、广州湾和台湾等被侵占的国土,捍卫了国家的海权。中国海军在抗日战争中也发挥了保卫国土的积极作用。</p> <p class="ql-block">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海洋大国,拥有广泛的海洋战略利益。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海洋事业不断发展壮大,从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耕海牧渔、油气开发,到极地大洋科考、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坚持陆海统筹,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通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方式,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p> <p class="ql-block">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濒临渤海(内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以东的太平洋等辽阔的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南海连成一片,呈弧形环绕在我国大陆的东面和东南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我国领海基线采用直线基线法划定,由各相邻基点之间的直线连线组成。我国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为12海里。我国在海上与8个国家相邻或相向,从北到南依次为朝鲜、韩国、日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我国大陆海岸线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总长度约1.8万千米,仅次于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和美国,居世界第五位。我国共有海岛11000余个,岛屿岸线总长度约1.4万千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新中国海洋事业发展掠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49年至1977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79年至1995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96年至2003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05年至2013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17年 2018年 2019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0年 2021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2年 2023年</p> <p class="ql-block">探索认知海洋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先决条件。人类对海洋的探索永无止境,只有全面、准确、深刻地了解海洋,掌握海洋的运动规律,才能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我国在海洋综合调查、海洋观测监测、远洋深海的探索和南北极的和平利用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建立了全球立体观测网。</p> <p class="ql-block">中国考古01号,2014年投入运行的中国首艘水下考古作业船。</p> <p class="ql-block">大洋一号,是我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也是我国远洋科学调查的主力船舶之一。具备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物理海洋、海洋水声等多学科的研究工作条件,可以开展海底地形、重力和磁力、底质和构造、综合海洋环境、海洋工程以及深海技术装备等方面的调查和试验工作。“大洋一号”先后执行了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任务,为我国的大洋科考事业做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向阳红03,是我国先进的4500吨级海洋综合科考船,该船具备深水探测、大气探测、海底探测、深海极端环境探测、遥感信息现场应证、船载试验和船载网络等七大国际尖端船载科学技术,调查装备与调查能力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该船是国家深海大洋科学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的海上移动试验平台,极大提升了我国在全球海域开展海洋调查的能力水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远洋深海探索</p><p class="ql-block">2005年组织实施了我国首次环球科学考察航次,历时297天,航程4万余海里,获取各类样品近万公斤。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中脊获得了宝贵的调查资料,并首次获得热液硫化物烟囱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陆架钻探技术</p><p class="ql-block">2016年,我国在南黄海开展的大陆架科学钻探项目上创造多项纪录。“勘407”轮钻探的大陆架科学钻探-1井井深300.1米,创造了我国陆架船钻取芯的新深度;采用自主研发钻探平台“探海一号”实施的大陆架科学钻探-2井井深2843.18米,岩芯采取率达97.7%,创造了全球海洋科学钻探全取芯的最高纪录。</p> <p class="ql-block">7000米深海高精度水下综合定位系统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研发的工作深度最大、定位精度最高的水下声学定位系统,2015年通过了“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组织的海上试验验收。该系统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全面突破了深海高精度水声定位技术,打破了国外对深海亚米级精度定位技术和产品的垄断,形成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深海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推动了我国深海装备的产业化进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水下滑翔机——海燕</p><p class="ql-block">2018年4月,“海燕-4000”级水下滑翔机和“海燕-10000”万米级水下滑翔机在马里亚纳海沟附近海域完成一系列海上观测内容,最大工作深度达8213米,创造下潜深度最新世界纪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潜龙一号、潜龙二号、潜龙三号</p><p class="ql-block">2013年10月6日,“潜龙一号”无人无缆自治潜水器成功下潜5080米。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个6000米水下无人无缆潜水器。2016年1月10日18时14分,我国自主研发的“潜龙二号”成功首潜,取得重大突破。2018年4月20日凌晨我国自主研制的“潜龙三号”潜水器在南海进行首次海试,下潜深度预计为海平面以下3900米。2018年4月24日,“潜龙三号”海试通过现场专家组验收。</p> <p class="ql-block">“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级,也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深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广阔海域中使用,具有针对作业目标稳定的悬停功能,先进的水声通信和海底微貌探测能力,可以高速传输图象和语音,探测海底的小目标;配备多种高性能,确保载人潜水器在特殊的海洋环境或海底地质条件下完成保真取样和潜钻取芯等复杂任务,对于我国开发利用深海的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海龙”号是我国自主研制、能在3500米水深的海底高温和复杂地形的特殊环境下开展海洋调查和作业的高精技术装备。2014年,“海龙”号作为我国多金属硫化物勘探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在大洋30航次科学考察任务中完成5次高精度海底观测与取样作业,获得高精度摄像资料77.67GB,照片7819张,微生物滤膜样品2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泰山站建设队长工作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男女海监制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建设现代化海军</p><p class="ql-block">2018年4月12日上午,中央军委在南海海域隆重举行海上阅兵,展示人民海军崭新面貌,激发强国强军坚定信念。图为航母打击作战群等接受检阅。</p> <p class="ql-block">我们爱好和平,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正当权益,更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要统筹维稳和维权两个大局,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相统一,维护海洋权益和提升综合国力相匹配。要坚持用和平方式、谈判方式解决争端,努力维护和平稳定。要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准备,提高海洋维权能力,坚决维护我国海洋权益。要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推进互利友好合作,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建设稳步推进</p><p class="ql-block">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p> <p class="ql-block">从风帆到行轮展厅以帆船、轮船的发展简史为背景,以馆藏的船舶设备、器具为核心,带您了解、感知船舶历史的基本轮廓和发展路径,从而以更大的视域宣传人类海洋文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摆动式蒸汽机</p><p class="ql-block">蒸汽机是一个能够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热机。蒸汽机需要一个使水沸腾产生高压蒸汽的锅炉,这个锅炉可以使用木头、煤、石油或天然气甚至垃圾作为热源,热源燃烧后使水产生蒸汽,蒸汽膨胀推动活塞做功。由于蒸汽机的燃烧过程在热机外部进行,因此蒸汽机也被称作外燃机。泵、火车头和轮船都曾使用蒸汽机驱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法国“星盘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世纪捕鲸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世纪长龙骨赛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世纪北欧海盗船</p> <p class="ql-block">船锚是用于停船的器具,船锚用锚链绳索链接船体、锚抛在船底时产生抓力,把船沉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螺旋奖</p><p class="ql-block">19世纪早中期,螺旋桨技术被应用到了船舶推进上,极大提高了船舶推进效力。螺旋桨是指在旋转时由于伯努利原理而在桨叶两面产生压力差,从而推动船舶前进的装置。螺旋桨不仅挑战了风帆、更挑战了明轮作为船舶推进装置的地位,是船舶推进技术的革命性产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舵轮</span></p><p class="ql-block">船舵是用来操纵和控制船舶航向的设备,通常由舵叶、舵杆和操纵器组成。船舵一般位于船尾,又称船尾舵。舵轮是操作船舵的装置,工作时,利用船舶航行时作用于舵叶上的流体动力而控制船舶航向。舵设备的操纵器通过舵杆控制舵叶,而舵叶是控制船舶转向的核心部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舱仓内一角</p><p class="ql-block">舱内设置试图将技术与艺术自然地融为一体,创造出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声望”号上使用过的火炉</p><p class="ql-block">20世纪“声望”号战列巡洋舰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洗礼,拥有辉煌战绩。1915年1月在法尔费德船厂开工,1916年9月完工,1943年8月护送英国首相丘吉尔前往加拿大。1945年5月11日德国驻挪威海军代表在声望号上签字投降。1945年8月2日作为英王乔治六世的座舰访问美国。该火炉为铸铁打造,炉窗采用云母片装饰,非常珍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机械船舵控制箱</p><p class="ql-block">20世纪,这是一种安置于船尾的副舵,为了防止主舵失灵,多见于19世纪的大型帆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航海文化</p><p class="ql-block">船舶质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尤其是近代以来发展形成了自身特殊的艺术性与航海文化、船文化,值得玩味与品鉴。</p> <p class="ql-block">航海是人类最古老的集体活动之一。拜占庭历史学家乔治·帕西迈利斯曾说:“航海是一件高贵的事情,对人类而言比其他一切事物都更有用。它使不可能成为可能,它将新知带给那些远航者,为人们带来和谐与文明。”从风帆到行轮的变迁,是人类航海史上一段很短却极其重要的历程,它记录了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时至今日,几乎百分之九十的全球贸易需靠海上运输完成,航海的重要性更是无可替代!我们在认识海洋、掌握航海新科技的道路上将越走越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国家海洋博物馆主题邮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祖国生日快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祝福祖国繁荣昌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