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3年清明过后,郡家沟村的房子拆了,我坐着轮椅,在妈妈的陪护下,离开了郡家沟村——那个刻满我成长印记的故土。熟悉的山水、街巷,尽数沉为回忆。一路穿过蔚村、瓦窑山,我们落脚在了租住处妈妈的故乡——渣滩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刚进村,眼前的景象便撞入眼帘:宽展平坦的街道干干净净,左侧的花树缀满粉红花瓣,两旁房屋排列齐整,家家户户的院落都打理得井井有条。顺着街道往下走,就到了租住房,租住的院子就在街边,对面是小卖铺,院里立着和老家一样的照壁,六间房围着宽敞的空地,菜园里的韭菜已绿得发亮。四间租屋很敞亮,爸妈把我抬上床后,转身去忙活午饭,独留我对着新环境发呆,听着厨房传来的锅碗声响,望着陌生的屋顶,思念猛地翻涌,眼泪无声滑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母亲的第一故乡,有她的兄弟姐妹,不少乡邻见了还能熟稔招呼。我伤后十多年未归,渣滩村早已不是记忆中的模样。安顿好后,我们还盘算着买些烟酒去舅舅家拜访。我开着轮椅向前驶去,村里的变化大得惊人:曾经分隔河南、河坝、雨天难渡的小河,如今建了大坝、铺了水泥路;河边的土地,昔日的田地,建起了移民房,有村民购置的,也有供五保老人免费住的。在保留了以前后街旁旧办公室,前面移民房后又建起了二层新村委会楼,既是议事待客的活动场所,也是村民办事、办席的地方,一层还开了卫生所、老年人食堂。对面的小公园里,亭子、健身器材和大风车一应俱全,成了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过了公路,大片蘑菇大棚绵延展开。这座经营多年的厂子,2025年底还进行了大规模扩建,顺着河滩从新和洼、林着峪一直延伸到梨花寨脚下,既盘活了闲置河滩,还铺了一条约2公里长的水泥路,方便了务工的乡亲。村里妇女和周边无业者都在这儿搬蘑菇,实实在在为家庭添了收入,日子渐渐有了起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三年多,在李建军书记带领下,渣滩村愈发兴旺。蘑菇厂分红、村委土地合作社分钱,坡边房屋修了大坝防滑坡,危房拆除后建起的六层新楼也很快售罄。村民们钱袋子鼓了,脸上总挂着笑,幸福感藏都藏不住。妈妈在这里能和兄弟姐妹相聚,邻里的善意也暖人心,可“租房”的重压,终究难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爸爸退休后没了收入,房租与取暖费渐渐成了负担。再过些日,就要告别这方有好景致、好人情的土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别了,渣滩村。愿你越来越好,常保生机,也盼我们再续前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