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丹心】寻迹初心,信仰如磐

tulip

<p class="ql-block">昵称:tulip</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457996</p> <p class="ql-block">去年9月初暑气未散,我来到上海看望小孙女,其间专程参观了位于上海兴业路76号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和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展陈如同时光隧道,将我带往烽火连天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大厅,开国领导人的铜像静静矗立,瞬间攫住了我的视线。铜像神态庄重,目光坚毅,衣袂间似仍带着风雨兼程的质感,将百年前共产党人的初心与担当定格成永恒。他们是开天辟地的领路人,曾在石库门的灯火下点燃革命星火,在山河破碎时扛起民族希望。“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誓言,仿佛仍在大厅里回荡。</p> <p class="ql-block">展厅第一部分“前赴后继 救国图存”八个大字格外醒目,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开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列强侵略、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的困境下,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前赴后继地探索救亡图存之路。从太平天国运动到洋务运动,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先辈们用热血与牺牲,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厚重的历史基础。</p> <p class="ql-block">随着脚步的迈进,我来到“民众觉醒 主义抉择”展区。新文化运动如同一束曙光,照亮了黑暗中的中国,而五四运动,更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青年学生们振臂高呼,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华民族实现了第一次全面觉醒。“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先进的知识分子们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早期组织 星火初燃”的展示区里,一个个早期共产党组织的诞生历程,让我看到了星星之火如何渐成燎原之势。1920年,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成立,随后,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纷纷涌现,他们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与工人群众紧密结合,为党的正式成立奠定了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来到“开天辟地 日出东方”展厅,1921年7月23日,这是一个永载史册的日子,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在这里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如同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p> <p class="ql-block">走出纪念馆,我来到了旁边的一大会址。跨进那座石库门建筑的刹那,时光瞬间倒流。青砖叠砌的墙面,乌漆木门上的铜环,一切都定格在1921年7月。我放轻脚步,生怕惊扰了那段沉睡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展厅里,一件泛黄的文稿吸引了我的目光。那是《共产党宣言》的首个中文全译本,纸张薄如蝉翼,字迹却依然清晰。1920年,陈望道在浙江乡村的柴房里,伴着昏黄的油灯,完成了这部影响中国命运的译作。母亲在屋外问他:“粽子要加红糖吗?”他随口答:“够甜了。”待母亲推门进来,发现儿子满嘴墨汁——原来他太过专注,竟把墨汁当成了糖水。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他后来的一句话:“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这份甜,滋养了一代代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让信仰在黑暗中生根发芽。</p> <p class="ql-block">移步至复原的会议室,十三把木椅围绕长桌,仿佛主人刚刚离席。毛泽东时年二十八,董必武三十五,最年轻的刘仁静仅十九岁。他们以“北大师生暑期旅行团”的名义租下这里,会议进行中,突然有陌生面孔闯入,称找错门便匆忙离去。具有秘密工作经验的马林立即建议休会。果不其然,法租界巡捕很快前来搜查。第二天,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p> <p class="ql-block">站在这些简朴的桌椅前,我想起了泰戈尔的诗句:“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这些年轻人,在漫漫长夜中率先看见了曙光。他们的平均年龄不过二十七八,却已肩负起一个民族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从一大纪念馆到一大会址,参观过程中无数瞬间让我哽咽,我看见方志敏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字字泣血;红军战士在湘江战役中留下的血迹斑斑的党证;看见杨靖宇将军殉国时胃里的草根棉絮……最触动我的是一张黑白照片——一位无名战士临刑前,用树枝在沙地上写下“信仰”二字。</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这句歌词在这里有了最真实的写照。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长征路上的雪山草地,从抗日战场的烽火硝烟,到解放战争的势如破竹,信仰如火炬般在一代代人手中传递。瞿秋白高唱《国际歌》从容就义,赵一曼给幼子写下绝笔信慷慨赴死,江姐与狱友绣制五星红旗迎接新中国……他们用生命诠释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铮铮誓言。</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信仰的接力棒传到了建设者手中。展厅里,铁人王进喜跳进泥浆池的身影,焦裕禄手按肝部坚持工作的画面,雷锋微笑服务的照片,都体现着平凡中的伟大。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放弃国外优厚待遇,隐姓埋名数十载,只为铸就国之重器。改革开放以来,孔繁森、杨善洲、黄大年等时代楷模,继续书写着信仰的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10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就在这里迈出了伟大的第一步,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从最初的50多名党员,发展成为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是信仰的力量,是无数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懈奋斗的结果。从战争年代到和平时期,信仰的接力从未中断,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奋勇前行。</p> 感谢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