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王和他的门球俱乐部

兴旺

<p class="ql-block"> 中国门球网:现转发深圳候鸟一缕阳光的佳作。这篇文章道出了深圳候鸟们的心声。王攸彦确实是心系门球人,奉献精神的楷模!门球人会牢记心中,向他学习!他感染着深圳门球人。他感动着深圳门球人!</p><p class="ql-block"> 在深圳门球界,有一位被门球人称为“领头雁”的人物,因姓王,大家常称其“候鸟王”。他就是深圳市“候鸟”门球俱乐部的王攸彦主任。提及他的网名“快乐人生w”,网友们更是耳熟能详——其《谈谈老年人的养生保健》《宜春铜鼓门球》《小场地门球》等主题帖广受关注,让他早已成为门球领域的“体坛新贵”。深圳门球人说:“王攸彦是为门球候鸟而活、而忙、而乐!”这话不假,接下来便说说“候鸟王和他的门球俱乐部”。</p><p class="ql-block"> 一、在家乡与门球结下不解之缘</p><p class="ql-block"> 王攸彦的家乡是江西革命老区铜鼓县。他曾是原县地方剧团主要演员、导演,文革期间遭冲击割断工资下放农村,1969年冬落实政策后,先后在红旗公社宣传队、县文工团工作,1986年6月调任县总工会。</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门球运动引入铜鼓,全县第一块门球场恰好建在县工会院内。工作之余,王攸彦常关注老同志比赛,渐渐对门球产生浓厚兴趣。1995年10月4日,铜鼓县门球运动协会在县工会会议室成立,他当选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自此与门球结下不解之缘。</p><p class="ql-block"> 在他的组织推动下,铜鼓门球运动飞速发展、活动频繁:中青年门球队连续四年代表江西,赴广东斗门、山东莱钢、山东滨州、西安参加全国门球锦标赛;他自己也成长为集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于一身的全能门球人。此外,铜鼓老年门球队1995年7月5日,走出大山,赴京参加世妇会“二轻杯”门球赛;2001年代表江鸥集团,参加在广东清远举办的全国厂矿企业门球赛;2001年,铜鼓县还被评为“全省门球协会先进单位”。</p><p class="ql-block"> 他为家乡门球事业的突出贡献,让他被铜鼓门球人誉为“具有傻子精神的无私奉献者”。经县体委推荐,县电视台于1997年3月拍摄《王攸彦与门球》短片,对其事迹进行宣传表彰;1995-1997年,他还连续获评“宜春地区老年体协工作先进个人”。</p><p class="ql-block"> 在门球技战术研究领域,王攸彦同样成果丰硕。他撰写的《艺高球路清,一棒得9分》等三篇文章,先后在《门球之苑》发表,名字也从铜鼓走向深圳、广东乃至全国。2000年,他被国家体育总局社会指导中心、中国门球协会表彰为“全国优秀门球教练员”;2008年,作为国家一级裁判员,他在“中国门球冠军赛江西分区赛”中,获评“体育道德风尚奖裁判员”。</p><p class="ql-block"> 二、在深圳首创“候鸟”门球俱乐部</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的春风推动深圳迎来建设高潮,王攸彦的子女也投身其中。退休后,他与老伴来到深圳,过着“冬来春归”的候鸟式生活。期间,他与同样热爱门球的田树深常一起到球场挥杆,享受运动乐趣。</p><p class="ql-block"> 2005年12月3日,王攸彦组织深圳市南山门球人,自称“候鸟一族”,成立“深圳市南山候鸟门球俱乐部”(深圳市候鸟门球俱乐部前身)——据查,这是全国最早的“候鸟”门球俱乐部。12月18日,俱乐部在东湖组织首场比赛,吸引20支队伍参赛(当时仅南山区126名会员)。</p><p class="ql-block"> 2007年4月23日下午,在中冠赛闭幕式上,深圳市门球协会李军主席亲自为俱乐部挂牌,宣布“深圳市候鸟门球俱乐部”正式成立。截至2007年12月底,俱乐部在册会员增至380余人,团体会员队达42支。</p><p class="ql-block"> 2010年是俱乐部发展的关键一年:在李军主席的鼓励支持下,2月22日“深圳市候鸟门球俱乐部”正式注册成功;4月16日,俱乐部隆重举行注册挂牌庆典仪式。此后两年,俱乐部飞速发展,下设南山、福田、龙湖三个分部;截至2012年3月31日,注册会员达830人,团体会员队超90支。</p><p class="ql-block"> 从“深圳市南山候鸟门球俱乐部”起步,六年半来,王攸彦主任与团队倾注满腔热血、付出全部心力。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门球候鸟”,在此成为连接深圳与全国老年球友的桥梁纽带;俱乐部更成了千百位“门球候鸟”的“幸福家园”,为他们带来健康、快乐与幸福的晚年生活。</p><p class="ql-block"> 三、率团队为“候鸟”建设美好家园</p><p class="ql-block"> 1. 为“候鸟”家园建“家规”</p><p class="ql-block"> 从俱乐部建立之初,王攸彦就注重选拔“当家人”——筹建时的田树深,后来加入的李文龙、季景华、江城、王兆生等人,不仅热爱门球,更兼具无私奉献、吃苦耐劳、协同作战的精神。“甘为候鸟写春秋”,既是俱乐部领导班子印在锦旗上的誓言,更是他们落实在行动中的准则。</p><p class="ql-block"> 俱乐部成立初期,王攸彦高度重视思想道德教育,联合“智囊团”为俱乐部制定了“十荣十耻”行为准则,为“候鸟家园”立下“家规”:</p><p class="ql-block">(一)以和谐团结为荣,以闹意气分裂为耻;</p><p class="ql-block">(二)以文明礼貌为荣,以横蛮霸道为耻;</p><p class="ql-block">(三)以尊重对方为荣,以无视对方为耻;</p><p class="ql-block">(四)以团队精神为荣,以个人主义为耻;</p><p class="ql-block">(五)以遵守赛时为荣,以迟到误场为耻;</p><p class="ql-block">(六)以服从裁判为荣,以无理取闹为耻;</p><p class="ql-block">(七)以听从指挥为荣,以多头指挥为耻;</p><p class="ql-block">(八)以执行规则为荣,以擅改规则为耻;</p><p class="ql-block">(九)以公正执法为荣,以偏心判罚为耻;</p><p class="ql-block">(十)以谦逊好学为荣,以骄傲自满为耻。</p><p class="ql-block"> 多年来,俱乐部领导与普通会员均以“十荣十耻”规范言行,使其成为俱乐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体育道德风尚的核心法宝。</p><p class="ql-block"> 2. 建设善战的裁判队伍</p><p class="ql-block"> 俱乐部刚成立时,便组建了30人的裁判队伍——成员自掏腰包购置裁判服,执裁不计报酬,部分裁判员还融入深圳市门协参与执裁。随着深圳门球事业发展,执裁任务加重,提升裁判队伍素质被提上日程,俱乐部积极组织人员参加深圳市门球协会《裁判培训班》,一支“老裁判为中坚、年轻人为主力”的新老结合型裁判队伍逐步形成、壮大。</p><p class="ql-block"> 其中,赵士杰凭借二十余年执裁经验,搜集整理资料、潜心研究,编撰6万余字的《门球裁判读本》;许瑾唐撰写《裁判员球场意识》;张立武创作《门球规则裁判法问答100题》《门球犯规与不犯规66例》。三位老裁判员用行动诠释了对门球事业的执着与钻研精神,为俱乐部裁判水平提升提供了宝贵学习资料。在赛场上,他们不仅承担裁判组长的组织工作,还肩负着培养新生力量的重任。</p><p class="ql-block"> 在《2009规则》龙岗培训、《2011规则》东湖培训中,大批新裁判员参加深圳市门球协会的理论考试与临场实践考核。周正、姜海鸥、杜小平等老师通过专业讲授、现场指导、赛后总结,助力新老裁判员快速进步——两次培训后,绝大多数人顺利拿到裁判证或深圳执裁上岗证,成为俱乐部裁判队伍的“新鲜血液”与主力军。</p><p class="ql-block"> 在市门协老裁判员“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言传身教、诲人不倦”的带动下,年轻裁判员茁壮成长。截至目前,这支新老结合的裁判队伍已壮大到近70人,承担着俱乐部《会员杯》《候鸟杯门球邀请赛》等各类赛事的执裁工作。</p><p class="ql-block"> 3. 丰富多彩、不断创新的赛制</p><p class="ql-block"> 自俱乐部诞生起,王攸彦便带领团队探索、总结、研究适合“门球候鸟”的赛制。近七年来,通过持续实践与创新,俱乐部已形成“常规赛事+品牌赛事+创新型赛事”的多元赛事体系。</p><p class="ql-block"> - 常规赛事:《会员杯》门球赛每年秋冬举办,设单打、双打、夫妻赛、团体赛,覆盖全体会员;新年期间的《贺岁杯》《迎春杯》,为留深过年的球友搭建友谊平台,营造热闹的迎新氛围;《庆国庆》《迎五一》《三八杯》等赛事,或由总部统筹、或由分部承办,让门球人在欢乐中欢度节日。</p><p class="ql-block"> - 品牌赛事:《候鸟杯》门球邀请赛始于2008年,每年3月举办,是俱乐部最重要、人气最高的赛事。2012年第五届《候鸟杯》中,78支门球队先于1月3-7日参加选拔赛(历时5天,决出前32名晋级总决赛);3月21-24日的总决赛,又联合外地受邀球队共48支队伍参赛,历时4天、激战172场,通过多赛制角逐出1-16名,场面壮观。赛事还吸引港澳及省内外代表队参与,实现“以球会友、广泛交流、共同提升、共谋发展”的目标,影响力深远。</p><p class="ql-block"> - 创新型赛事:2011年推出的《天天乐》门球赛、《小场地》门球赛,2012年新增的《二月红》省区籍候鸟选拔赛与总决赛,是王攸彦及团队为“门球候鸟”打造的新型赛事,深受深圳门球人青睐。其中,2012年春季的《二月红》赛事,更被寄予成为“新兴品牌赛事”的厚望。</p><p class="ql-block"> 如今,深圳市“候鸟”门球俱乐部已成为全国知名门球俱乐部,来自全国各地的“门球候鸟”在此享受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他们由衷感慨:“感谢候鸟王,感谢候鸟王率领的团队,感谢深圳市候鸟门球俱乐部!”</p><p class="ql-block"> 四、誓为候鸟谱新篇</p><p class="ql-block"> 深圳市“候鸟”门球俱乐部犹如六岁半的少年,才刚步入成长的新阶段。尽管已成为全国知名俱乐部,但王攸彦与领导团队深知,俱乐部的发展之路仍漫长。他们将马不停蹄、不遗余力,坚守“甘为候鸟写春秋”的誓言。</p><p class="ql-block"> 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区的“门球候鸟”,在“深圳市候鸟门球俱乐部”这个幸福家园中安享晚年。身心受益的深圳“门球候鸟”们决心团结一致、继续努力,共同“誓为候鸟谱写新的篇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作者:林明智 网名:一缕阳光</p><p class="ql-block"> 2012年6月于深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