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一梦 净土一隅 ‍日本宇治平等院初夏行

星辰xin

<p class="ql-block">宇治,这座因《源氏物语》而闻名遐迩的古城,没有京都的喧嚣,却多了一份属于茶乡的静谧与从容。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与水汽,远山如黛,近水含烟,仿佛一幅徐徐展开的淡彩水墨画。走过那座古朴的宇治桥,穿过几条繁华的小巷,一抹朱红在绿树掩映中跃入眼帘,那便是平等院的入口了。</p> <p class="ql-block">踏入平等院,才真正理解它为何被奉为日本净土宗的至高殿堂。贞观年间(859-877)嵯峨天皇之子源融在此开创别墅,后经阳成天皇、宇多天皇、朱雀天皇相继构建别庄。998年摄政藤原道长重构园宅,其子藤原赖通于1052年改建为佛寺。寺院以净土庭园为核心,引宇治川水构建阿字池,池西建阿弥陀堂(凤凰堂),池东设拜殿,形成象征极乐世界的建筑布局。</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被那座临水而建的凤凰堂所吸引。它无疑是平等院的灵魂。这座建筑如其名,宛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栖息在阿字池的西岸。中堂、南北翼廊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非对称的和谐之美。</p> <p class="ql-block">据说凤凰堂殿堂不大,却极为紧凑精妙。中央供奉的是“云中供养菩萨像”。这五十二尊菩萨像,或奏乐,或舞蹈,或合掌,姿态各异,神情慈悲。仿佛能够窥见《观无量寿经》中描绘的“圣众来迎”的景象。因为人多,我们没有进入。</p> <p class="ql-block">屋檐上那对金色的凤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既是守护,也是引领。凤凰堂,它那朱红色的柱梁与碧绿的池水、苍翠的林木构成绝妙的色彩对比。我们绕着池边缓缓行走,从不同角度欣赏它的姿态。正面看,它庄严肃穆;侧面看,它轻盈灵动。</p> <p class="ql-block">池水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绿树与建筑,虚实相生,美得不真实。空气中,草木的清香混合着泥土的芬芳,偶有几声清脆的鸟鸣划破宁静,更衬得此地超然物外。</p> <p class="ql-block">凤凰堂附近有凤翔馆。这座现代博物馆的设计极为出色,它以1:10的比例,完美复刻了凤凰堂内部的构造与佛像,并配以详尽的解说和灯光。我们看看外观,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平等院的布局与设计,并非仅仅出于美学或功能的考量,它是一幅宏大而精密的“立体曼陀罗”,是《阿弥陀经》中西方极乐世界在人间的一次具体实现。其核心设计理念,便是“净土园林”,即将抽象的宗教信仰,转化为可观、可感、可游的物理空间。理解了这一点,才能真正读懂平等院的每一处山水、每一栋建筑。</p> <p class="ql-block">我们转到凤凰堂的上面,再徐徐下行,感受着平等院各种景观的细微之处。据说,在古代各种殿堂的翼廊上都挂有风铃,风吹过时,铃声与池水声、树叶沙沙声交织在一起,形成极乐世界中的“法音宣流”,让访客在听觉上也感受到净土的宁静与祥和。</p> <p class="ql-block">这是平等院一侧的净土院,也是平等院的本坊(主持的住所),气氛更为清幽肃穆。步入其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精心打理的枯山水庭园。白色的砂砾被耙出整齐的波纹,象征着大海,几块敦厚的巨石点缀其间,寓意着蓬莱仙岛。</p> <p class="ql-block">净土院的本堂内供奉着庄严的佛象,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线香气息。最令人动容的,是堂后藤原赖通的墓所。这位将平等院从别墅改为寺院的权臣,最终也长眠于这片他亲手打造的极乐净土之侧。</p> <p class="ql-block">与净土院相对,位于凤凰堂西北侧的是最胜院。其建筑风格与净土院相似,但规模稍小,环境更为隐秘。如果说凤凰堂是极乐净土的辉煌象征,是人们对彼岸世界的极致想象,那么这些院落便是此岸修行者的精神家园,是通往辉煌彼岸之前,让心灵得以沉淀和休憩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我们又绕回凤凰堂的一侧。阳光依旧明媚,但心境已截然不同。宇治川的流水声,凤凰堂的倒影,云中菩萨的慈悲微笑,以及那满园沁人心脾的初夏绿意,都已深深烙印在记忆之中。平等院不仅仅是一座建筑,它更是一个精神的寄托,一个在浮世中构建的关于永恒与宁静的梦。</p> <p class="ql-block">初夏的平等院,是一首关于绿与光的诗。古老的枫树与樟树枝繁叶茂,浓得化不开的绿色在阳光下呈现出深浅不一的层次。阳光透过叶片的缝隙,在青石板路上投下斑驳陆离的光影,随风轻轻晃动,如同精灵在舞蹈。</p> <p class="ql-block">我们重回宇治川桥头,在游览完《源氏物语》博物馆和平等院后,我们可以悠哉游哉地逛逛宇治川两边的其他风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