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餐桌上的沉默~我们是怎么把孩子养“陌生”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厨房的抽油烟机还在嗡嗡作响,苏敏把最后一盘炒青菜端上桌时,儿子周周已经低头刷了三分钟的短视频。她解下围裙往椅背上一搭,习惯性地往儿子碗里夹了一筷子青菜:“多吃点绿叶菜,你看你最近脸色,天天熬夜玩手机能好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周周的视线没离开屏幕,手指往上滑了滑,含糊地“嗯”了一声,筷子拨了拨碗里的菜,又把那片青菜拨到了一边。苏敏的眉头不自觉地皱起来,这话她已经说过不下五十次,从儿子上大学到工作,从租房子到换工作,她的叮嘱像春天的柳絮,飘过去就没了踪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种沉默的对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苏敏有时候会坐在沙发上发呆,想起周周小时候攥着她的衣角逛菜市场,仰着小脸问“妈妈,为什么黄瓜是绿的,胡萝卜是红的”;想起他上小学时,放学举着满分的卷子冲进家门,书包带子都歪在一边;想起他第一次骑自行车,摔破了膝盖却笑着喊“妈你看我会骑了”。那时候的周周,像个小尾巴,什么话都愿意跟她说,连梦里梦到了什么,第二天醒来都会叽叽喳喳讲半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变化是悄悄来的。大概是周周上高中的时候,有一次苏敏收拾他的书桌,发现了一本带锁的日记本。她犹豫了半天,最终还是没忍住,用发卡撬开了锁。里面没什么惊天动地的秘密,无非是“今天和同桌闹了别扭”“数学老师的课好无聊”“前桌的女生笑起来很好看”。可那天晚上,周周发现日记本被动过,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跟她说:“妈,你能不能别老管着我?我也有自己的秘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那是苏敏第一次觉得,儿子好像“不一样”了。她当时又委屈又生气,觉得自己养他这么大,看他一本日记怎么了?可看着周周红着眼眶的样子,她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从那以后,周周的房门经常关着,里面传来的不再是动画片的声音,而是摇滚乐,是和同学打电话时她听不懂的网络用语。她想进去问问,又怕儿子嫌她烦,只能在门口徘徊半天,最后轻轻走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上了大学,周周去了外地,半年才回一次家。每次回来,苏敏都想把最好的东西给他,变着花样做他爱吃的菜,可饭桌上的话题却越来越少。苏敏问他“学习累不累”,他说“还行”;问他“跟同学处得好不好”,他说“挺好”;问他“以后想找什么样的工作”,他说“还没想好”。寥寥数语,就把她的关心堵了回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有一次,苏敏听说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用手机APP理财,就跟周周说:“你也别乱花钱,把钱存银行多安全,那些APP都是骗人的。”周周放下筷子,认真地跟她解释:“妈,现在都是互联网时代了,正规的理财APP很安全,比银行利息高。”苏敏不听,固执地说:“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都多,还能骗你?你爸当年就是听别人说炒股能赚钱,亏了多少你忘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周周的脸色沉了下来:“那是两码事!现在的理财和以前的炒股不一样,我自己做过功课的。”“你那点功课算什么?社会多复杂,你一个刚出校门的孩子,能懂什么?”苏敏的声音也提高了几分。那天的饭,最后吃得不欢而散,周周放下碗就回了房间,苏敏坐在餐桌前,看着一桌子没怎么动的菜,眼眶有点酸。</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掏心掏肺地为儿子好,他却总觉得自己在“多管闲事”。她怕他走弯路,怕他被人骗,怕他吃了自己当年吃过的苦,可这些担心,在儿子眼里,却成了“束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周周工作后,矛盾更多了。他想换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从稳定的国企辞职,去一家互联网公司。苏敏得知后,整整一个星期没睡好,天天给周周打电话:“国企多好啊,旱涝保收,老了还有退休金,你去那什么互联网公司,天天加班,万一公司黄了怎么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周周耐心地跟她解释:“妈,我对现在的工作没兴趣,每天都在混日子,我想做自己喜欢的事。互联网行业虽然累,但发展快,机会多。”“喜欢能当饭吃吗?我和你爸辛辛苦苦供你上大学,不是让你瞎折腾的!”苏敏在电话里哭了,她觉得儿子太不懂事,不知道生活的艰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可周周还是辞了职。那天晚上,苏敏和丈夫周建国坐在沙发上,唉声叹气。周建国劝她:“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咱们管不了那么多了。”苏敏抹着眼泪说:“我不是想管他,我是怕他受委屈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那以后,苏敏和周周之间好像隔了一层看不见的墙。周周很少主动跟她讲工作上的事,她问起,他也只是简单应付几句。有一次,周周带女朋友回家,苏敏看着女孩染着黄色的头发,穿着破洞牛仔裤,心里就不太舒服。吃饭的时候,她忍不住问女孩:“你平时不上班吗?怎么把头发染成这个颜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女孩愣了一下,尴尬地笑了笑。周周赶紧打圆场:“妈,她是做设计的,染发是个人喜好,不影响工作。”苏敏却不依不饶:“做设计也得有个正经样子啊,你看人家隔壁王阿姨的女儿,规规矩矩的,多让人喜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饭桌上的气氛瞬间冷了下来。送走女孩后,周周跟苏敏发了火:“妈,你能不能尊重一下我的女朋友?她是什么样的人,我比你清楚,不用你指手画脚!”“我怎么不尊重她了?我是为你好,你找个这样的女朋友,以后日子能好过吗?”苏敏也来了脾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那天,母子俩吵得很凶,周周说了一句“你从来都不理解我”,然后摔门而出。苏敏站在原地,看着紧闭的房门,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她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也跟父母闹过矛盾,那时候她觉得父母思想保守,不理解自己的追求,可现在,她却变成了自己当年最讨厌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日子一天天过去,母子俩的关系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淡。周周很少回家,偶尔回来一次,也只是待一天就走。饭桌上,再也没有了以前的热热闹闹,只剩下沉默和尴尬。苏敏想跟儿子说说话,可话到嘴边,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她怕自己一开口,又会引起争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有一次,苏敏感冒了,咳嗽得厉害,周建国不在家,她只能自己去医院。挂号、缴费、取药,一个人忙前忙后,看着身边都是儿女陪着的老人,她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她给周周发了条微信,说自己感冒了在医院。过了半个小时,周周回复:“妈,你多喝点水,按时吃药,我这边忙着呢,晚点给你打电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可直到晚上,苏敏也没等到周周的电话。她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眼泪无声地流了下来。她不知道,自己和儿子怎么就变成了这样。是因为年龄的代沟?还是因为彼此的三观不合?好像都是,又好像都不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她想起有一次,周周跟她说:“妈,我不是不明白你对我的好,可你的好,有时候太沉重了。我想自己做决定,哪怕错了,我也愿意承担后果。”那时候她没听懂,觉得儿子是在为自己的“不听话”找借口,可现在,她好像有点懂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她总是想把自己的经验强加给儿子,想让他少走弯路,却忘了,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一样,有些路,必须自己走一遍,才能真正长大。她怕儿子受委屈,却忘了,委屈也是成长的一部分。她把自己的爱变成了“控制”,把儿子越推越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周周其实也有自己的委屈。他知道母亲是为自己好,可母亲的唠叨和干涉,让他喘不过气。他想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可以独立面对生活,可母亲却总把他当成小孩子。他试图跟母亲沟通,可每次沟通到最后,都会变成争吵。久而久之,他也懒得解释了,觉得反正说了母亲也不会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有一次,周周在公司加班到深夜,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对母子在路边散步,小男孩牵着母亲的手,叽叽喳喳地说着什么,母亲笑着听着,脸上满是温柔。周周突然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心里一阵酸楚。他拿出手机,想给母亲打个电话,可犹豫了半天,还是把手机放回了口袋。他不知道该跟母亲说什么,怕一开口,又会像以前一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着,苏敏和周周就像住在同一个城市的“陌生人”,偶尔联系,却很少交心。苏敏的厨房,再也不会为了等周周回家而留一盏灯;周周的朋友圈,也很少再出现母亲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直到有一天,苏敏整理旧物,翻出了周周小时候的相册。看着照片里那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她的眼泪又忍不住流了下来。她想起自己第一次抱周周时的心情,想起他第一次喊“妈妈”时的喜悦,想起他第一次背着书包上学时的不舍。那时候,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周周健康快乐地长大,可现在,周周长大了,他们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她拿起手机,给周周发了一条微信:“儿子,妈想你了,周末回家吃饭吧,妈给你做你爱吃的红烧肉。”过了一会儿,周周回复:“好,妈,我周末回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周末那天,苏敏一大早就去菜市场买了新鲜的五花肉,哼着小曲在厨房忙碌。周周回来的时候,手里拎着一个保温桶,里面是苏敏喜欢喝的豆浆。饭桌上,苏敏没有像以前那样唠叨,只是不停地给周周夹菜。周周也没有低头刷手机,而是跟苏敏讲起了自己工作上的趣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餐桌上,温暖而明亮。苏敏看着儿子的笑脸,突然觉得,其实所谓的代沟,所谓的矛盾,都抵不过一句“我想你了”。或许,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场漫长的修行,需要彼此理解,彼此包容,彼此退让。毕竟,血浓于水的亲情,从来都不会真正消失,只是有时候,它会被生活的琐碎和误解暂时掩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就像餐桌上那盘冒着热气的红烧肉,虽然做法还是老样子,可吃在嘴里的味道,却因为彼此的退让和理解,多了几分温暖和感动。或许,父母和子女之间的“陌生”,从来都不是因为年龄和阅历的差异,而是因为缺少了一份耐心,一份倾听,一份换位思考的温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