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美篇号 8613331</p><p class="ql-block"> 文字/图片/编辑 时代周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我的印象中,我小的时候,大概也就是十几岁的阶段,体质比较弱。明显的表现是,每次手或脚因玩耍划破口子时,总是流血不止,要等过了一周甚至十几天才能完全愈合伤口。别的小朋友遇到这种情况,根本不在乎,两三天就好了。记得一次和一个小朋友玩时,我不小心把他的胳膊划出一个小口子,他说没关系的,让我陪着他跑回家,只见他从炉灶底下掏出一把木灰往伤口上一抹,说声没事了,就又跟着我跑出去玩了。看得我目瞪口呆,心想“我可不敢这么做”。</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有一年冬天一次我随母亲去商店,在进门的时候,我的脚脖子被转门磕破了一点,我和母亲都不在意,回家时母亲还用红药水涂抹了一下。但过了两天我就感觉伤口很疼,仔细一看,伤口处都肿了,而且有化脓的迹象。那几天我走路都困难了。当时我家有爬犁,是我们东北地区冬季时孩子们的玩具。正好那阵子刚下过雪,路面存有不少冰雪,母亲就让我坐在爬犁上,用绳拽着爬犁带我去医院上药。尽管那时母亲工作很忙,但每次都会请假带我去医院。记得是两天换一次药,都是母亲这样带我去的,直到伤口彻底愈合。</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不久后还有一次,我的上嘴唇(在鼻孔下方)长了一闷痘。当时我和母亲还是没在意,就以为是上火引起的,但没几天我的上嘴唇肿了起来。母亲害怕了,立即带我去看医生。当年正是那个特殊时期,县医院里已经没几个像样的医生了。是一位和母亲很熟的护士告诉说,人身上这个位置叫“三角区”,在这上面生闷痘很危险的,让母亲去找一位姓张的老中医,他会有办法的。母亲也认识这位老中医,但当时能看出母亲有点为难。后来我才知道实情,原来这位老中医曾是县医院的中医主任大夫,只是因为家庭出身不好,被打成反革命开除回家了。</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母亲领着我找到张医生家时,只见他满脸惊讶,对母亲说,你还敢来找我看病。母亲说,这不就因为我儿子嘴唇上长了闷痘,都说挺危险的,就你能治。张医生看了一眼后说,还算及时,再晚点可真就危险了。说着他就回身取来几样中草药材,我只看清其中有一只很像蜈蚣的东西。只见张医生把这药材放进一个铁制的药碾子里,坐在椅子上用两只脚来回蹬着,没一会儿功夫,把药材碾压成粉末状,又用纸包好,告诉母亲晚上睡觉前拌上香油涂在白纱布上给我贴敷,一次不好就再贴敷一次。结果真是神医神药,我只涂了一次就好了。</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更重要的是这位老中医跟母亲说,你儿子属于虚弱性体质,西医叫免疫力低下,然后他就给母亲开了个方子,让母亲到县医院找人配上药。还跟母亲小声说了什么,这些事情我就不知道了。反正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听到“免疫力低下”这个词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没过几天,母亲回家带回一个铝制饭盒,里面也是装着粉末状的东西。母亲给我拌上香油和红糖,让我用水冲服。我记得好像吃了两次,味道很难闻,但我还是硬挺着喝了。我问过母亲,这是什么药?母亲只是笑着跟我说,人家这是秘方,我哪知道什么药。后来证明这副药还真灵,从那以后,我的身体好多了,平常连个感冒都找不到我。一直到青年、中年和老年,我就这么一直“健康茁壮”地成长着。</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母亲不仅养育了我的生命,还赋予我健康的身体。成人后我明白了,这哪是什么药的秘方,这分明是母爱的秘方。这个秘方没有正解,只有感知,这就是所有母亲给<span>予</span>儿女的那种难以言状、充满温暖,又无法替代的无私无价的付出。正如这样一句话:因为世间本无天使,才有了妈妈的存在。</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