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昵称老来乐,美篇号4983567</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一生何求》的创作者是作词潘伟源,作曲王文清。该曲于1989年发行,粤语版的首唱者是陈百强。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故事十分丰富,歌曲的原曲是王杰1987年演唱的国语歌曲《惦记这一些》,由王文清作词作曲。1988年,陈百强在台湾朋友的车上听到这首歌,被其旋律深深吸引,回到香港后便拿到版权,决定改编成粤语版,陈百强找到填词人潘伟源,希望将歌曲的主题从个人情感升华为人生思考。潘伟源考虑到陈百强此前经历过低潮期又再度奋斗,认为他适合演唱与人生哲理有关的歌,于是创作了富含哲理的新词《一生何求》。当时TVB电视剧《义不容情》正在筹备主题曲,华纳唱片宣传部主管抓住机会,将《一生何求》推荐给该剧监制韦家辉,韦嘉辉听后十分满意。1989年歌曲随电视剧播出后,迅速风靡香港乐坛,成为陈百强音乐生涯中的代表作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当陈百强的《一生何求》唱响,熟悉的前奏缓缓响起,瞬间就被拉回了记忆里的某个旧时光片段。他的嗓音温润中带着几分岁月的沧桑,像一杯浸过时光的老茶,初尝平淡回味悠长。一句“冷暖那可休,回头多少个秋”,轻轻叩门,那些关于人生得失的迷茫与细碎思索,随着旋律在心底慢慢流淌开来。原来有些歌真的能跨越岁月,唱进人最柔软的骨子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寻遍了却偏失去,未盼却在手”,这句歌词多戳心,像极了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的人生轨迹。总在拼命追逐遥不可及的远方星光,却常常忽略了手边触手可及的温暖与美好。等到幡然醒悟回头张望时,才忽然明白,那些曾经的遗憾与意外的小馈赠,都是岁月悄悄为我们写下的人生注脚,藏着独属于时光的温柔与生活的智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年轻时初听《一生何求》,总觉得“求”是功成名就,是万丈光芒的未来和填不满的欲望沟壑。如今历经世事再倾听这首歌,才渐渐懂得,那些耗尽心力去触碰的遥远风景,或许远不如当下的安稳平和来得珍贵。这首歌啊,唱的哪里只是简单的旋律,分明是我们每个人从青涩迷茫走向清醒成熟,一步步慢慢成长的真实人生轨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现在再听《一生何求》,少了年少时的多愁善感,多了几分历经风雨后的从容与释然。原来人生本就是在放弃与拥有间反复权衡交替,所谓的“一生何求”,从来不是非要抵达某个耀眼夺目的终点才算圆满,而是在起起落落的岁月里,慢慢学会与不完美的自己和解,珍惜每一个平凡却又无比珍贵的当下瞬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歌曲结尾处“一生何求,常判决放弃与拥有”,将歌曲的情感推向高潮,也完成了从迷茫到顿悟的升华。它唱出了一种历经沧桑后的通透,人生本就是不断选择,不断取舍的过程,没有绝对的得到,也没有彻底的失去。最终明白所谓的“求”并非执着于某一个结果,而是在起起落落中学会珍惜当下,与自己的内心达成和解,这便是对“一生何求”最深刻的诠释。</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