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健 美篇号:31934564<div><br><b>原标题:2025年松江区重阳·夕阳美老年人文艺演出,松江区退役军人轻骑兵艺术团老兵们献歌送暖</b><br></div> <b>【引言】</b><br><br>2025 年 10 月 9 日,金秋松江,丹桂满径,松江区工人文化宫内暖意融融。重阳节前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松江区代表处、松江区老年协会在此举行“传承红色基因 致敬峥嵘岁月”——重阳·夕阳美老年人文艺演出。舞台下坐着区、街镇领导和老年人。老人们鬓角银丝映着灯光,眼神满是期待;座位上,松江区退役军人轻骑兵艺术团 —— 此次众多演出单位中的一支,老兵们身着橄榄绿军装,脊背挺得笔直,尽显军人精气神。他们的献歌,不仅是节日祝福,更让军民鱼水情与尊老美德,成了秋日里最暖的风景。<br><br><b>献歌纪实:老兵的旋律里,藏着重阳敬与家国心</b><br> 当《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前奏出来,老兵们瞬间昂首挺胸,眼神满是穿越岁月的坚毅。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台下不少老人正是那段烽火岁月的亲历者,当歌词唱起,他们跟着打节拍——这是他们年轻时的调子,唱它既是致敬历史,也是以“岁月之声”陪老人过重阳。紧随其后的《强军战歌》节奏铿锵,老兵们唱得字字掷地有声、动作整齐,它装着当下的守护,强大国防正是老人安康的后盾。老人们点头微笑,掌声不断与歌声交织,成了重阳最响亮的祝福,军民同心护家国的心意清晰可见。 退役军人轻骑兵艺术团旗下韶华女兵团,以舞蹈《女兵风采 —— 当那一天来临》为重阳演出注入滚烫的红色情怀。女兵们虽已步入夕阳,却踩着歌曲铿锵节奏走步:抬手像握钢枪透着队列整齐,转身如列战阵显露出战术利落,海陆空军服在灯光下特别亮,仿佛把歌里“备战”的热血时光搬上了舞台。舞蹈揉进歌曲的赤诚底色,既展当年保家卫国的初心,也以“夕阳红”活力诠释红色传承。每一个动作都应和着旋律致敬峥嵘,为重阳添上厚重激昂的色彩,让观众在歌与舞的感染力中重温初心、汲取力量。<br><br><b>幕后故事:排练的汗水里,藏着敬老的赤诚初心</b><br> 此次演出时间紧、任务重。十月的上海仍有暑气,午后的排练室还是比较闷热。为了让节目精准贴合老年观众的喜好,艺术团特意请来音乐老师钟瑞玲。她逐句调整唱腔:“《土琵琶》的节奏要再慢半拍,老人们听力弱,得让他们每句都听清”“结尾的拖音可以再长一点,更有回味”。副主任俞晓光则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拉着手风琴,并时不时提醒大家注意唱歌咬字,合唱团老兵们拿着谱子不断地点头。热汗沿后背湿了衣服,却没人停下歇一歇。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要把最好的状态,献给台下的老人。 艺术团的老兵们平均年龄 68 岁,不少人还带着退伍时留下的旧伤。20 多平米的排练室里,挤着男女老兵与萨克斯演奏员共五十余人,转身都得格外小心。尤其不少铁道老兵,膝盖旧伤会在站久后隐隐作痛,却都默默忍受。艺术团组委高伟忠也格外尽心,发通知、打热水、印谱子事事兼顾,每次排练后还会把排练室整理干净。为了保证演出成功,艺术团要求国庆长假加排一次,许多老兵放弃休息或外出计划,没有一句抱怨。在老兵们眼里,能让更多老人笑着迎接重阳,这份“取舍”,值得!<br><br><b>社会反响:军民的同心间,让敬老传统薪火相传</b><br> 近年来,松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将老兵合唱团纳入“茸军之家”志愿服务体系,其“以艺敬老”的实践更被列为“双拥文化”重要载体。每年重阳前后,老兵们的身影总会出现在松江养老院、街镇社区活动场所。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下,夏立新主任已带领团队在“敬老路”上坚守了8年。他曾在采访中说:“我们走过12个街镇8家养老院,从不是简单唱几首歌,而是想让老人们真切觉得‘被记挂着’”——这份心意,与艺术团“送暖手宝、教民谣、编合唱”的细致相呼应,印证了团队敬老服务的真诚底色。 演出落幕时,不少老人拉着相熟的艺术团老兵的手,笑着念叨:“听你们唱歌,心里比啥都暖!”这场演出不只是为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添了份热闹,更让“军民共建敬老”的理念悄悄沁入人心——现场的街镇年轻演员们看得动容,主动说要学习合唱团老兵们“不怕苦、不服老”的劲头,以后经常用文艺演出为老人们送去欢乐。站在舞台边的艺术团主任夏立新,望着这一幕感慨道:“我们退伍不褪色,能用艺术回报社会,让老人们感受到温暖,更让年轻人懂得敬老,这就是对我们‘老兵’身份最好的诠释。”<br><br><b>【结语】</b><br> 夕阳的余晖透过文化宫的窗户,洒在老人们的笑脸上,也洒在艺术团老兵们沾着汗水的演出服上。尤其最后,全场观众起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响彻大厅——艺术团老兵们身姿挺拔如劲松,眼神里跃动着炽热的光,铿锵有力的歌声如浪潮般奔涌,连鬓角的白发都仿佛在旋律里闪着荣光。这场重阳·夕阳美老年人文艺演出,是旋律的盛宴,更是爱的接力:它让老年人群体感受到了社会的关怀,让退役军人践行了“退伍不褪色”的初心,更让敬老爱老的中华传统美德,在代际间悄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