鄠邑的路

终南石语

<p class="ql-block">美篇号:18922142</p><p class="ql-block">文 字:终南石语</p><p class="ql-block">图 片:部分源自网络,致谢</p> <p class="ql-block">前段时间,在西安鄠邑区余下街道偶然遇到原来和我同在一个单位的李师傅,言语间聊起了鄠邑区的道路,他深有感触地赞叹道:“下了高速,看到新修的公路和两旁的绿化,差点都不认识了,没想到户县变化这么大呀!”李师傅已退休多年,近几年和老伴一直住在西安带孙子,难得回余下一次,难怪有这样的感叹呢。</p> <p class="ql-block">户县早已升为鄠邑区了。说起鄠邑的道路,人们自然会想到约五十年前的县委书记苏耀先。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苏耀先任中共户县县委书记期间,组织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进行“园田化建设”,实施修整河道、新修并拓宽乡镇道路、绿化街道、打建饮水设施、维护文化古迹等工程,使户县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这期间我曾在户县的农村下乡插队两年,先后参加了全县组织的修整甘峪河、涝峪河河道堤坝和修筑太平峪进山道路的工程。当年那种全县齐动员、干部带头干、社员齐参战的动人场面令人难忘。在苏书记的倡导和努力下,户县在短短几年内名声大振,被树为“农业学大寨”典型,特别是修筑的“田”字形道路,为户县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多少年过去了,户县人始终没有忘记苏书记为户县做出的开拓性贡献。1997年,正值“园田化建设”二十周年之际,户县百余名干部群众在城南秦岭山脚下的牡丹园中,为苏书记立了一块功德碑。</p> <p class="ql-block">鄠邑区境内的公路网络四通八达,最著名的就是苏书记在任时修建的贯穿户县东西南北的“九纵八横”十七条主干道,基本呈现正南正北的“田”字形,自西向东为南北走向的一至九号路,自北向南为东西走向的一至八号路,每条平行的道路之间相隔约五公里,东西向五号路和南北向五号路交汇于县城的中心——中楼。由于户县的公路修得规范有序、好找易记,至今户县人依旧习惯以数字称呼这些公路,譬如鄠邑区汽车北站至草堂寺的808路公交车,站点名称中就有七号路口、八号路口、九号路口、七九十字等,就像纽约人称呼“第五大道”一样。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为许多道路赋予了新的名称,如“丰京大道”“渼陂路”“草堂路”“新城路”“涝滨路”等等。</p> <p class="ql-block">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东西走向的六号路了。这条路经过大唐户县二电厂西边的五岔路口大转盘,这是该路与户余老路的相交点、与人民路南口的相汇点。八十年代,我和同事们经常骑着自行车到楼观台游玩,就是由六号路一直向西而去。从转盘向东去则经过我曾经下乡插队的余下镇西屯村北边,再往东走到头就是西成高铁鄠邑站了。西屯村是我从学校走向社会的第一站,在这里我不仅体会到当时农村生活的不易,更感受到了广大农民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改天换地的精神面貌。过去,六号路很窄,汽车会车时都会很小心,现在已经是双向四车道,两边绿化隔离带以外有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既宽敞又安全。</p> <p class="ql-block">2021年9月,第十四届全运会在西安举办,其中手球、曲棍球、棒球、垒球和橄榄球五个项目由当时正在建设中的西安体育学院鄠邑校区承办。为了迎接全运会,鄠邑区对城区主要道路及环境景观进行了提升改造,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也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p> <p class="ql-block">鄠邑自古乃京畿之地。新中国成立以来,鄠邑区的面貌特别是道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全区新修二级柏油路近百公里,县境内既有穿越东西南北的西汉高速公路、西安外环高速公路、在建的户周眉高速公路、省道107环山旅游一级公路,还有西户地铁、西成高铁等,外通各大城市,内达乡村农户。鄠邑的路越来越多了,越来越长了,越来越美了,也越来越宽广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