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 热带雨林</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250733633</p> <p class="ql-block"> 济南五龙潭公园,位于城市中心位置,它与趵突泉、大明湖、黑虎泉等共同构成了国家AAAAA级景区——天下第一泉景区,是济南人休闲游玩的好去处。但你知道吗?五龙潭不仅风景秀丽,泉眼众多,还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历史典故,更有一些神秘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 在古代,五龙潭是大明湖的一部分,《水经注》中,称其为“净池”。元代百姓在这里祈雨,发现有求必应,所以传说潭底有五方神龙居住,于是就建了一个五龙潭庙供人们祈雨时祭祀传说中的龙王。这就是五龙潭名称的来历。</p> <p class="ql-block"> 仲秋时节,我又一次来到的五龙潭公园,这次与其说来赏景,不如说来探古寻幽,对五龙潭的古迹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 进大门不远就是五龙潭,潭水碧绿,杨柳依依,汩汩的泉水从大大小小的池中冒出,源源不断,清澈透明。五彩的锦鲤在水中钻来钻去;鸭子悠闲地游在水面,身后泛出一层层优美的涟漪。潭水的西侧有一座两层小楼,古色古香,与潭中清水倒映成趣,亦真亦幻,是五龙潭美景的点睛之笔,它的原址是清代学者桂馥主持修建的潭西精舍,因年久失修,不复存在,1965年,市政府原址上重建了一座楼,名为潭西阁,1994年更名为士阁。</p> <p class="ql-block"> “名士阁”的门前,有一池碧绿的清泉,盆口大的水柱从池里冒出,此泉名叫潭西泉。看那泉涌的势头,像极了趵突泉的“三股水(老济南都这么称呼)”,水池的一边,写着“近水楼台”,所以,泉水边的亭子名曰:“得月楼”,亭子上面有一副楹联:</p><p class="ql-block">说文四家君其一</p><p class="ql-block">历下群泉此地三</p><p class="ql-block">你能猜出它的含义吗?</p> <p class="ql-block"> 下联很好理解,历下群泉此地三,就是在济南众多的泉水中,这股泉水可以排第三。上联的“说文”很可能指的是说文解字这本书,四家当何解?这“君”又指的是谁呢?</p> <p class="ql-block"> 原来,这幅楹联,是山东大学教授吉常宏所写,上联中的“说文四家”指的是清代研究许慎所著《说文解字》的四位大家,即段玉裁、桂馥、王筠和朱骏声。这里的“君”指的就是桂馥,他著有《说文解字义证》,在文字学研究方面有着重要贡献,并主持修建了五龙潭边的潭西精舍。下联中“历下”是济南的古称,“群泉此地三”是说这潭西泉在济南众多名泉中排名第三。那么谁是第一第二呢?当然是趵突泉和黑虎泉。</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济南的第七十三泉。自古以来,济南有七十二泉是出了名的,清乾隆五十六年,桂馥与朋友集资在五龙潭西侧修建“潭西精舍”,施工中无意间挖出一个泉眼,泉水喷涌而出。桂馥将其命名为“七十三泉”,并赋诗一首: “名泉七十二,不数五龙潭。为劳算博士,筹添七十三”。博士,最初指学识渊博的人,这首诗中的“算博士”,在古代原本是指擅长计算的人,估计相当于如今的数学博士,后来延伸到讽刺那些喜欢把数字用到诗词中的人,“为劳算博士”意思就是是“为了劳烦那些善于将数字用到诗词中的人,在七十二泉之外再添一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第七十三泉位置有点隐蔽,不太好找,站在名仕阁上往下看,那片紫藤架的下面,就是七十三泉。</p> <p class="ql-block"> 从五龙潭往西走,在园中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竖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古历亭旧址”,原来,这就是当年杜甫写下“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历下亭所在的旧址,而如今移到大明湖湖心岛上了!</p> <p class="ql-block"> 五龙潭的古迹还不止这些,更让济南人骄傲的是再往北走,在公园的最北面,就是唐朝开国大将、武艺高强、重情重义的“山东第一好汉”秦琼的祠堂,当年秦琼的故居就在五龙潭畔。</p> <p class="ql-block"> 秦琼祠堂大门,楹联上是康有为的题词,也是康有为书写,</p><p class="ql-block">上联 : 身通百战术 </p><p class="ql-block">下联 : 气作万夫雄”</p> <p class="ql-block"> 进大门是个不大的院落,直冲大门的祠堂门额上有一块扁,上面是济南书法家武中奇写的“忠义千秋”四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 进院后向左拐,在墙脚的竹丛中,竖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 “唐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秦叔宝之故宅” ,据考证,这块碑是秦氏后人顺治年间所立,1982年在济南五龙潭内挖出来的。1995年,在经七路小纬六路,施工人员在修缮房屋时又发现了秦琼父亲秦爱的墓地和墓志铭,更加确定了秦琼是济南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是从秦琼父亲墓中挖出的墓志铭的复制件,真迹现收藏在济南市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威武不屈的秦琼雕像,身后面的楹联为:“民间传说为朋友插刀两肋忠义搏九天四海皆仰秦叔宝;历史记载擒敌酋撄锋二百次血出数斛三军皆服胡国公”。楹联上的内容,是秦琼一生最好的总结。</p> <p class="ql-block"> 进院子右手边回廊上的楹联是:“历下显扬男儿志,昭陵长驻忠烈魂”这副对联的横批是“望隆桑梓”。该横批为郭沫若所题,“桑梓”。</p> <p class="ql-block"> 此外,民间还有种传说,当年的秦琼府就在五龙潭,秦琼遭人陷害朝廷派人来抄家,正逢大雨倾盆,秦琼府突然塌陷,形成了如今的五龙潭,而五龙潭确实在2004年塌陷过一次,仿佛在证实这个传说。而秦琼祠堂院内集英亭上有一副楹联: “真邪,幻邪,五龙潭底胡公府;巍哉,盛哉,历下亭畔秦琼祠” 也叙说了这个传说。不过,这都仅仅是传说而已。</p> <p class="ql-block"> 站在秦琼祠堂里,感觉他不再是史书里遥远的名字,他的形象变得生动具体,仿佛穿越古今,看到他在庭中习武,在林中散步,这大概就是古迹的魅力所在吧。</p> <p class="ql-block"> 距五龙潭南门出口不远处,就是月牙泉,因泉池如月牙而得名,1964年10月16日, 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为纪念这件大事, 济南市对月牙泉泉池进行了扩大,并在水中立起3米高的蘑菇云形状的巨石, 将泉水引上石顶再喷出, 形成“月牙飞瀑”景观。</p> <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路过此处,经常看到和我年龄相仿的男孩子们爬上石上跳入水中,那时我还在上小学,周边都是居民区,月牙泉就在西门路口的北侧,泉水哗哗流淌,印象深刻。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六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让人感慨不已。</p> <p class="ql-block"> 紧挨着月牙泉的一座小楼,是山东省委秘书处旧址。它原来是在一个窄窄的胡同里面,很是隐蔽,八七年建公园时把周边的房子都拆了,它变成了一座独立的小楼。最早我曾经上去参观过,目前没有开放。</p> <p class="ql-block"> 月牙泉的北边,竖立着革命烈士王尽美和邓恩铭的雕像。他们都是山东省党组织早期组织者和领导者。</p><p class="ql-block"> 王尽美,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山东党组织建立的最早发起人,作为中共一大代表曾与毛泽东一起参加会议,结下了革命友谊,27岁英年早逝,今安息在济南英雄山烈士陵园。</p><p class="ql-block"> 邓恩铭,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曾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后被叛徒出卖,牺牲时仅三十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如今,先烈们看着游园的人们幸福的生活着,他们地下有知,一定非常欣慰,他们为之奋斗付出生命的革命理想变成了现实,他们的鲜血没有白流,而我们,也应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p> <p class="ql-block"> 说来惭愧,每年都要来几趟五龙潭,虽然对其历史略知一二,但从来没有深究过,经过今天的一番深入了解,才发现,五龙潭公园里竟有这么多古迹、典故,只有读懂了五龙潭的历史,才真正触碰到了这片泉域的灵魂。记载着往事的碑刻、楹联里丰富的内涵、还有那一汪汪泉眼的传说、沉淀在时光里的故事……,让眼前的潭水不再只是风景,更成了一部可触摸的“活历史”,而这种从“看景”到“读史”的转变,才是此次最珍贵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谢谢🙏🙏🙏!</p><p class="ql-block">摄影: 热带雨林</p><p class="ql-block">撰稿: 热带雨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