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作新读:从《红霞》到《窗口》……

郑铁辉

<p class="ql-block"> 闲暇,翻阅一些几近发黄的旧作样报……三十多年前的1991年12月13日了吧?《三明日报》“怡园”副刊推出“群芳谱”的“郑铁辉小辑”。小辑五篇短文,即《红霞》《窗口》《买&lt;辞海&gt;》《寻找母爱》《关于学历》,编辑黄奕谦先生以《短而有味》倾情点评。</p><p class="ql-block"> 上一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前后,我在《三明日报》“怡园”、“杜鹃园”文学副刊上发表了一些五、六百字、最多也不过一千来字的散文、随笔、或者像散文又像小小说之类的短文,不拘一格,俗称“豆腐块”。</p><p class="ql-block"> 由此,与编辑有了一些神往、或书信往来,诸如黄奕谦、刘广义、吴德权、詹昌政、杨朝楼、林域生,等等,特别是黄奕谦先生,虽然未曾谋面,但尤感其“伯乐”的眷眷情怀。我的第一篇小小说《差额选举》在他的推介之下,获电力杯二等奖……其后,在先生的鼓励下,我积极投稿“怡园”,但都是类似《春来茶馆》《红霞》《窗口》似的短文。</p><p class="ql-block"> 在《春来茶馆》发表之后,先生信告,说《红霞》《窗口》已经留为“群芳谱”备用,嘱我再作三、两篇,做一期小辑。以故,便有《买&lt;辞海&gt;》《寻找母爱》《关于学历》诸文。</p> <p class="ql-block">  “郑铁辉小辑”,在“怡园”刊发,五篇一辑,够短小了,大概两千来字、不会上三千字吧?</p><p class="ql-block"> 黄奕谦先生用四字“短而有味”作推介语,并以此为标题,也堪称评介得短而中“的”!</p><p class="ql-block"> 其曰:几篇文章各写了生活的某个断面,而且多采用白描的笔法……他只是把一个个生活画面展开来,让读者以各自的生活经验去体味其间的蕴含。</p><p class="ql-block"> 那些年,我在永安火电厂中学当语文老师,且一直是班主任,以后校长、书记一肩挑,且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忙,工作忙……长文“忙”不过来了,不过,短小的“豆腐块”,倒也急就,不亦快哉,甚是自得其乐矣!</p><p class="ql-block"> 很感谢《三明日报》的诸位编辑,我的“豆腐块”承蒙错爱,以故,常有登载……以为三明、永安不远,见面机会有的是!谁知,我的小辑刊毕,黄奕谦先生便荣调省城,据说主编某企业报去了,至今未曾谋面,几多遗憾也!</p> <p class="ql-block"> 从《红霞》到《窗口》、以至于《买&lt;辞海&gt;》《寻找母爱》《关于学历》诸文,都是“豆腐块”,短而有味;一个不足三千字的小辑,大致已囊括我人生的主要经历了吧……</p><p class="ql-block"> 我的“豆腐块”,大多发表于《三明日报》、或者《永安报》《三明广播电视报》上,大概有一百多篇了吧?聚拢起来,居然很有一些人生的况味了,于是,我便辑为《百味人生》文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