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号:12352636</p><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陈浩</p><p class="ql-block">图片:源于网络(致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四章 八方支援:洪流中的温暖底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灾难无情,人间有爱。在双龙镇奋力抗洪的同时,来自社会各界的温暖力量如潮水般涌来,汇聚成共克时艰的强大暖流。这暖流,驱散了洪灾带来的寒意,抚慰了受灾群众焦虑的心灵,也让前线的勇士们感受到了背后的强大支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爱心潮涌的物资保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8月1日,土右旗本土网红主播李龙带着价值30万元的物资驰援家乡。11000斤西瓜、1500件面包、1600件馍片、1500件水、1500箱方便面和300套棉被……他的团队马不停蹄,将这份沉甸甸的乡情送达双龙镇,并通过旗红十字会捐款20万元,专项用于灾后重建。“前几天从朋友圈看到老家由于强降雨的原因遭遇了洪灾,我必须做点什么!”拥有946万粉丝的李龙动情地说,他的善举通过网络传播,激发了更多人的爱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与此同时,另一位拥有353万粉丝的主播“高三”也捐赠了444件矿泉水、581件方便面和15台大功率水泵,这些水泵立刻被投入到排涝一线,发挥了重要作用。爱心如星星之火,迅速燎原。短短1天时间,双龙镇共接收社会各界现金捐款45万元,各类救灾物资价值90万元,构筑起强大的后勤保障。双龙镇党委委员张瑜在接收物资时表示:“这些物资和设备不仅仅是物质上的鼓励,更是我们做好防洪工作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我们知道,不是我们在孤军奋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双龙中心校等安置点,另一场无声的“战斗”也在同步进行。双龙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王硕与全镇广大干部群众一道,闻“汛”而动,从村民安置到隐患排查,从物资保障到日夜值守,用脚步丈量责任,以行动践行承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7月大量受灾村民被转移至安置点以来,面对繁重的安置任务,他毅然向组织请命,主动承担起村民住宿安排、三餐协调、物资分发、卫生防疫等重要工作。他不讲空话、不摆架子,卷起袖子带头搬物资、铺床被。有些老人行动不便,他一个个上前搀扶,帮着提包拿药,耐心安抚情绪。不少村民因为家中牲畜日夜焦虑,他制定“两小时安全窗口”方案,组织大巴车统一接送村民回家喂养牲畜,并严格要求“喂料不冒险,安全放首位”。此外,他还主动摸排群众家中的鸡、猪、羊等牲畜情况,积极联系售卖渠道,最大限度减少群众财产损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中,一位村民的100多只羊无处可去,面临巨大损失,王硕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通过他的多方奔走,四处联系,最终找到了合适的场地,协调了免费的临时圈舍。最终不仅保住了这群羊,还成功接生了30只小羊羔,为受灾村民保住了重要的生产资源,点燃了重建家园的希望。他把“担当”二字写进了日夜坚守里,把“友善”融进了一粥一饭中。就像他常说的那句话,“为群众奔忙,是本分更是责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安置点里的“暖心管家”与矛盾化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双龙中心校安置点,财政所所长高晓燕已连续坚守了十七个昼夜,在搬运物资扭伤腰后,才休息了两天。她和同事们的工作信条是“群众安全无小事”。从清晨6点半走廊里响起的脚步声,到深夜12点逐间宿舍的排查登记,每天都被繁杂琐碎的事务填满。镇纪委书记康艳、宣传委员佟向前,带着孩子在安置点工作,孩子累了困了就躺在条椅上休息。大家无不心疼感动。 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深深感染着安置点的每一个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夜间发生危险的可能性更大,所以每晚我们要进行人员排查,确保没人擅自回村。排查通常要到晚上12点左右才能结束。”高晓燕说,这是保障群众安全的底线。从7月25日到8月10日,高晓燕未能回家,家中两个孩子全靠公婆照顾。谈及此,她眼眶湿润却语气坚定:“我能在安置点安抚大爷的情绪,帮大姐们解解忧愁,能奉献一点微薄的力量,让大家感受到政府的温暖,一切苦和累都值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安置点人员聚集,难免产生各种矛盾纠纷。司法所所长赵军祥,那个总在中心校门口伫立成一道安心屏障的“守门人”,将法理情揉碎了、讲透了,把根扎在群众急难愁盼处。他与王硕、以及有着三十五年调解经验的调解员陈浩,凭借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过硬的政策理论水平,成为了矛盾纠纷调解的“行家里手”。他们耐心倾听村民的诉求,准确把握问题症结,依据政策法规,公平公正地进行调解,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他们始终坚持向群众讲解党和政府的安置政策、补偿标准以及恢复重建的规划,消除大家的疑虑误解,让大家不再害怕担忧。在他的努力下,安置点始终秩序井然,氛围和谐,村民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一次,安置点内一位村民突发疾病,血压飙升,情况万分危急。王硕当机立断,在协调医疗资源的同时,毫不犹豫地自掏腰包联系车辆,以最快速度将患者送往呼和浩特市医院进行救治。因为送医及时,患者成功脱离了生命危险。这一举动,不仅挽救了一条生命,更温暖了所有安置点群众的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全方位的民生守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确保安置点群众生活无忧,土右旗市场监管局启动24小时值守机制,对每日用餐及用药情况进行全覆盖巡查,保障食品安全和药品供应。土右旗医院和旗中蒙医院联合开展义诊,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文艺志愿者们送上歌声和舞蹈,夜幕降临时,露天电影准时放映,驱散大家心中的阴霾,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将军尧中心校安置点,镇干部于海洋说:“双龙的百姓来了我们将军尧,我们就得尽地主之谊照顾好,让他们吃好休息好心情好。”这种超越乡镇界限的守望相助,体现了土右旗上下一盘棋的团结精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繁峙营村村民王标正笑着评价安置点的生活:“都挺好,顿顿有肉,休息得也好,晚上还给放电影,给人们解忧愁。”简单的话语,道出了群众对防汛救灾工作和安置保障工作的认可与感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八方支援,汇聚成河。从社会各界的慷慨解囊,到安置点内细致入微的关怀;从对群众生命安全的守护,到对他们财产和心灵的抚慰,这一切都构成了洪流中最温暖的底色,彰显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互助友爱和制度优势。</p>